©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摘要:
1.本書附有十四經上361個穴道(正經穴道)
2.含針灸科學書中52個經穴奇穴
3.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佈之48個經外奇穴
4.含每條經絡循行路線原文與簡潔白話翻譯
5.含每個穴道之簡易取法與臨床主治
6.含編者之教學與臨床心得
本書特色:
1.可為銅人觀摩研習之輔助教材
2.於臨床應用上尋找經絡穴道速度可倍增
張序
針灸起源有「黃帝受命,創製九針」之說,但第一本中醫基礎理論著作大約2000年前之《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份,而《靈樞》更詳敘針灸,故又稱《針經》,第一章即說明古代的金屬醫針有九種,形狀與用途各異,稱「九針」。晉朝針灸學家皇甫謐(215-282年)撰《針灸甲乙經》(公元282年),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體系完整的針灸專門著作,對針灸學術的發展影響巨大,以後歷代都有針灸書籍承先啓後,發展針灸醫學。
在歷代中,北宋仁宗年間著名針灸學家王惟一(987-1067年)在針灸發展史上對後世影響很大,他在北宋政府支持下,重新考訂明堂腧穴,釐正腧穴的位置和所屬經脈,增補腧穴的主治病症,於1026年撰寫《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作爲針灸教材,同時將此書刻上石碑,以作觀覽。另外還設計鑄造兩具正常人身材銅人模型,於1027年製成,銅人內有臟腑,外刻經絡與穴位,作爲教學之用,開創用銅製造針灸經穴立體醫學教學模型,爲世界上最早的人體針灸醫學立體模型。
潘隆森醫師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是中西醫給合醫師,尤其對於針灸學盡心盡力,勤於教學和著作,目前已經出版十種針灸書籍,有《彩色圖解實用針灸學》、《彩色臨床十四經重要腧穴圖解》、《針灸學總復習》、《針灸大成復習》、《彩色圖說臨床十四經361腧穴》、《針灸臨床手冊》、《臨床常見病症的針灸治療》、《白話解說十四經絡循行與臨床主治病症》及《彩色圖說臨床常用經外奇穴》等。近年來埋頭苦幹,沒有政府資助支持下,師生一群完成「銅人穴道圖譜」,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9年公佈國際標準針灸穴名方案,以促進國際針灸學術使用共同語言,使針灸醫學推廣在國際廣泛應用,以拓展針灸醫學交流大道。編寫標準十四經361個穴道及48個標準經外穴,簡易取法與臨床主治,並加以作者多年教學經驗與臨床心得,對經絡循行原文與白話翻譯使學習針灸者簡潔易懂,符合《靈樞》所言《針經》「易學難忘,爲之經紀」。
另也仿王惟一鑄造袖珍90公分金銅色銅人模型,可使學習針灸醫師攜帶針灸銅人模型方便學習可知經穴立體位置,標示包括正經正穴361個及48個標準經外穴,有中英文國際標準針灸穴名對照,發揚光大針灸醫學,貢獻良多,令人敬佩,樂於爲序。
中國醫藥學院教授
中華針灸醫學會理事長
張永賢
2002.03.17
第72屆國醫節
三版序
●韶光易逝,轉眼間,拙著〈銅人穴道圖譜〉增修二版已銷售完畢,在這期間,承蒙讀者們的厚愛,編著與助編群的心中,皆深懷感激,並以謹慎的心來處理二版書中錯誤處,希望以增修三版的方式,用更正確的內容,來面對讀者們的關心與鼓勵。
●本書在增修三版期間,承蒙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兩位同學——張貴賢與李薰華的熱心幫忙與校稿,編者在此謹致十二分謝意。
●又編著才疏學淺,心中非常期望中、西醫界,喜愛針灸醫學的研習者與學術先進的前輩們,不者指正書中缺失與錯誤處,以便增修再版時改正之,是幸!
●最後在本書付梓之際,承蒙92歲高齡母親與80多歲岳父母及太太洪溫儒女士的從旁協助與鼓勵,內心十分感恩!
潘隆森 序於 群生診所
中華民國95年元月7日(六)
再版序
●針灸醫學,歷史悠久,台灣於民國47年起在台中中國醫藥學院始有正式經教育部認可的針灸學科教學,於今已過40多年了,在這40多平光景中,針灸醫學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如:
①穴道的實體解剖:測其安全深度以印證古人針刺之深度合理否?
②穴道的生理解剖:以測知其周圍的組織結構,可印證有病時穴道的變化。
③經絡之蹤跡探討:至今雖尚未有結果,但也指出中國醫學最神秘之面紗——經絡學說,是未來醫者與學者要共同研究的主題,以便可以客觀地來解釋經絡與人體五臟六腑及皮表之關係。
④針灸醫學的臨床療效:從各大教學醫院紛設針灸門診與觀察病人之反應中,可知道針灸醫學之療效在許多的適應證中是被肯定的。尤其是在針具的改良方面,使用一次即丟棄的針具來作治療,更敞深受病患的喜愛。
⑤針灸教學之進步:針灸教學之師資,多係研究所畢業學識淵博之醫師擔任,有關針灸醫學基礎研究報告、經穴學書籍、針灸臨床治療學書籍等俯拾即有,資料非常豐富,有助於醫者之研究與醫學生之學習。
●然在編者研習針灸醫學中,數十年來有關針灸之書籍與研究報告是愈來愈多,內容也愈來愈好,但有關針灸研習之工具——銅人模型,則甚少變化。由於中國大陸已是醫者研習針灸極重視的地區,其所編著書籍中有關①四肢尺寸與②膀胱經循行穴道之次序及③14條經絡之國際譯名與代號等與今日台灣之針灸書籍略有不同,編者及助編群有鑑於此,為方便與大陸針灸醫學接軌,及方便日後國內外醫者間之溝通,乃再邀請對針灸醫學相當有興趣並積極投入之中醫學系三年級同學廖祥琳、何旻潔與中山牙醫系同學潘京澤等共同參與針灸銅人模型(依大陸規格)之①四肢尺寸校訂(上肢陰面9寸與12寸,上肢陽面10寸與12寸)與②穴道正確位置校訂③增加常見之經外奇穴40多個④附加本書——銅人穴道圖譜,以便與世界潮流同步並增加研習針灸之興趣及提昇針灸臨治療之能力。
●回想8年前本書第一版時,承蒙助編群現均已成為名醫師的李思慧、陳舜鼎、陳明和、呂佳蓁、林賢君、楊士樑、林威君、魏佑吉、杜基祥、張晉賢、林鼎發等多位熱心找資料,提供意見與盡力校正,今再承蒙廖祥琳、何旻潔與潘京澤等3位同學任勞任怨的協助與配合,其中何旻潔同學用清新的筆法為本書書寫封面文字及廖祥琳同學在銅人穴位方面逐一校正,編者心中十分感激,並謹向助編群們致十二萬分的謝意。
●本書之用法,可以單獨使用,以瞭解經絡之循行及其主治病症及認識穴道之位置找法與臨床上之使用,亦可配合銅人模型來使用,以增加治病或研習時之臨場感,對醫者與研習備而言均十分有益。
●本座銅人穴道模型(含經外奇穴並與大陸書籍尺寸相符)之問世,雖經編者與助編群耗費8年多之心血而成,然才學疏淺,缺漏之處在所難免,亦希望針灸界之師長前輩,中、西醫界醫師與讀者們能不者指正,以便再版時修正,是幸。
●最後,在本書再版付梓之際,承蒙西德醫學博士及中國附設醫院副院長——張永賢學長給予編者寶貴意見、鼓勵及為本書寫序文使本書增色許多,編者在此謹致誠摯之謝意。又回首來時路,感觸良多,編者於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第三屆畢業後,本從事西醫之婦產科與外科工作,今無心挿柳卻柳成蔭,反而在針灸醫學上之教學、臨床與著作上較有所發揮,除了感謝師長前輩與學長的提攜與同輩及學弟之互相鼓勵外,也感謝父母、岳父母、家人與太太洪溫儒女士於編寫期間的從旁協助,謹在此一併表達內心最誠摯的感謝。
潘隆森 序於群生診所
中華民國91年4月23日(二)
自序
●銅人模型自古以來一直是研習針灸之醫師與學生在臨症上辨明經絡與確認穴道的絕佳工具,甚至在古代,更於鑄造銅人模型時,在其體內暗藏有流質物體(如水銀等),當研習者,在銅人模型上練習扎針時,如扎中穴道且深度適當的時候,則會有流體物質隨出針後沿穴道流出體外,此即證明練針者,確實扎中了穴道,因此銅人模型在〝教學上〞,與〝臨床上〞是具有十分重要之貢獻的。
●追溯十四經絡361腧穴之銅人模型製造,最為有名的乃首推針灸名醫與針灸大功臣——宋朝王惟一所鑄造的兩座銅人,其在中國歷代王朝中均被以國寶視之;然因其①量少而體積龐大(如人之體型且只有兩座)②其上收集之穴道共354穴(缺少經外奇穴),故在研習針灸之醫師日益增多之際,坊間針灸醫者與業者,為了解決需要量極大的可攜帶式銅人模型、及要求銅人身上要有十四經絡361個穴及經外奇穴等之問題,故他們共同大量製造出數種銅人模型,其中
Ⅰ.材料方面:有①塑膠類②玻璃纖維類兩種製品
Ⅱ.體積方面:有①大(如人之體型約170-180公分高)②中(約90公分高)③小(約45公分高)等三種
Ⅲ.內容方面:有①純14經絡與其上之361個穴道(如國內之銅人模型)②14經絡與其上361個穴道再加上許多經外奇穴(如大陸之銅人模型)
並提供醫者與研習備有下列之助益:
①體型小攜帶方便
②可快速來辨經絡認穴道
③可反複背誦經絡與穴道名稱,提昇學習之境界
因此現代銅人製作較之古代銅人除了沒辦法在銅人模型上練習扎針外,其他在銅人模型之①體積上②經絡穴道之數目上③材料之選擇上則均進步了許多。然而從許多針灸臨床醫師與喜愛針灸之讀者們的研習心得中,亦發現今之銅人模型有許多困擾他們的地方:諸如
①不知道經絡如何循行
②不知道穴道的正確位置與取穴方法?而只知道大概之位置
③不知道經絡與穴道的臨床主治與臨床應用為何?
④不知道如何配穴?
⑤找不到經外奇穴如印堂穴、太陽穴……等(如現今台灣市面之銅人)
⑥經外奇穴太多,不知道那些較為重要及如何應用?(如大陸之銅人)
⑦沒有附帶使用說明書,臨床應用與平時研習皆不知道要先從何處下手研習?
●編者有鑑於此針灸研習上的盲點,必須去克服方可使針灸之研習與發展,走出一條康莊大道,故窮以往教學經驗與臨床應用心得,再召集對針灸醫學相當投入與有興趣之醫師們如魏佑吉(中國)、楊士樑(中山)、陳明和(後中醫)、張晉賢(後中醫)、林威君(特考中醫師)、杜基祥(特考中醫師),與醫學生如林鼎發(醫學系)、呂佳蓁(中醫系)、陳舜鼎(中醫系)、李思慧(中醫系)、林賢君(中醫系)、李士毅(中醫系)等十二位助編群,以中國醫藥學院針灸學教科書——針灸科學(黃維三教授編着)為主範本,而以大陸文獻書籍及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公佈之48個經外奇穴為輔助範本,再參考大陸與台灣市面上的銅人經絡穴道之模型,而重新訂定〝新的銅人模型〞,並附帶手冊型的〝銅人腧穴圖譜(即本書)〞一書,以提供臨床針灸醫師與研習者清晰的思維並立即得到銅人模型使用上的方便,如:
①銅人模型上有十四經絡及其上之361個穴位(重新校訂)
②銅人模型上有臨床常用之經外奇穴69個位(重新校訂)
③手冊型之〝銅人腧穴圖譜〞一書內,均詳細説明了
.每條經絡之循行路線與臨床主治病症
.每條經絡上穴道之解剖位置、取穴法、與臨床應用心得
.經外奇穴之穴道解剖位置、取穴法、與臨床主治與應用心得
●而本書編寫所使用之尺寸,皆以黃教授之針灸科學書中內容為主,與大陸上之書籍內之尺寸是有點出入,但依〝寧失其穴,勿失其經〞之原則,在臨床上觀察,其效果是相同的,且即使有所不同,療效出入也不多,故尚請謂齊們不要鑽牛角尖,而要以寬廣的「有容乃大」之胸懷來研習針灸,如此才能開展海闊天空的新境界。
●在本書編寫完成與銅人模型校訂完畢之際,回顧過去二年間,助編群的任勞任怨,同心協力來完成本書與銅人校訂之工作,編者深刻暸解其中的甘苦,沒實際參與者,是難以體會出來的,故編者趁此機會謹向十二位熱心協助的助編群致最高的敬意,尤其在校訂銅人模型上之361正經穴位與69個經外奇穴上,承蒙林威君醫師,陳明和醫師與林鼎發(醫學系)、呂佳蓁(中醫系)、黃素欣(後中醫)與林淑梅(後中醫)等諸位繆力協助尺寸量取,與穴位訂定等微細之工作,編者於此再次謹致誠摯的謝意。
●又編者才學疏淺,缺漏與未洽之處,在所難免,尚祈針灸界前輩、師長、臨床中、西醫們與讀者們,不吝賜教,以便再版時修正與收拋磚引玉之,是幸。
●最後在本書付梓之際,謹對一向鼓勵與支持編者之80多歲年高父母,岳父母與太太洪溫儒女士在編寫期間的照顧,在此亦表達內心最高的感激。
潘隆森 序於群生診所
中華民國83年5月1日
目錄
●經絡簡介
●腧穴簡介
●銅人經絡與腧穴製作過程及各種銅人之比較
●十四經穴各論
1.乎太陰肺經(左右各11穴)
2.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各20穴)
3.足陽明胃經(左右各45穴)
4.足太陰脾經(左右各21穴)
5.手少陰心經(左右各9穴)
6.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各19穴)
7.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各67穴)
8.足少陰腎經(左右各27穴)
9.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各9穴)
10.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各23穴)
11.足少陽膽經(左右各44穴)
12.足厥陰肝經(左右各14穴)
13,督脈(計28穴)
14,任脈(計24穴)
●常用經外奇穴之穴位圖(69個穴)
●常用之經外奇穴簡介
1.頭頸部經外奇穴(計21穴)
2.胸腹部經外奇穴(計6穴)
3.背部經外奇穴(計15穴)
4.上肢部經外奇穴(計14穴)
5.下肢部經外奇穴(計13穴)
●參考書籍
●十四經腧穴(361穴)與常用之經外奇穴(69穴)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