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總序一任繼愈
《易經》這部書幽微而昭著,繁富而簡明。五千年間,易學思想有形無形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以及人生哲學。
《周易》經傳符號單純(只有陰陽兩個符號),文字簡約(約二萬四千餘字),給後代詮釋者留出馳騁才學的廣闊天地。迄今解易之書逾數千家。近年已有光電傳播媒體,今後闡釋易學的各種著作勢將更為豐富。
歷代有真知灼見的易學研究者,從各個方面反映各時代、各階層的重大問題。前人研究易學的成果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研究易學,古人有古人的重點,今人有今人的重點。今天中國人的使命是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迎接二十一世紀。
易學,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也要為文化現代化而做貢獻。當代新易學的任務之一是擺脫神學迷信。易學雖起源於神學迷信,其出路卻在於擺脫神學迷信。凡是有生命的文化,都植根於現實生活之中,不能游離於社會之外。大到社會治亂,小到個人吉凶,都想探尋個究竟。人在世上,是聽命於神,還是求助於人,爭論了幾千年,這兩條道路都有支持者。
哲學家見到《易經》,從中悟出彌綸天地的大道理;德國萊布尼茲見到《易經》,從中啟悟出數學二進制的前景;嚴君平學《易經》,構建玄學易學的體系;江湖術士不乏「張鐵口」、「王半仙」之流,假易學之名,蠱惑愚眾,欺世騙財。易學研究走什麼道路,是易學研究者普遍關心的大事,每一位嚴肅的易學研究者負有學術導向的責任。
本叢書的撰著者多是我國近二十年來湧現的中青年易學專家,他們有系統的現代科學訓練的基礎,有較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嚴肅認真的學風,易學造詣各有專攻。這部叢書集結問世,必將有益於世道人心,有助於易學健康發展,為初學者提供入門津梁,為高深造詣者申一得之見以供參考。
這套叢書的主旨,借用王充《論衡》的話———「疾虛妄」。《論衡》作於兩千年前,舊迷霧被清除,新迷霧又彌漫。「疾虛妄」的任務遠未完成。如果多數群眾尚在愚昧迷信中不能擺脫,我們建設現代化中國的精神文明就無從談起。我們的任務艱巨而光榮。
本叢書的不足之處,希望與讀者同切磋,共同提高。
(任繼愈先生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首席顧問。)
總序二---朱伯崑
《周易》系統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這份珍貴的遺產,是學術界的一項艱巨任務。近年來,海內外出版了多種易學著作,形成了一股周易熱。關於周易文化的論述,提出許多問題,發表許多見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又為易學愛好者和關心傳統文化的讀者帶來許多困擾。有鑑於此,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的同仁,在自己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這套叢書,參加爭鳴,希望能為讀者澄清一些問題,將弘揚傳統文化引向較為健康的軌道。我們編寫這套叢書,依據以下幾條原則:
(1)倡導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研究和評介周易文化,區別精華和糟粕,突出易學文化中的智慧和哲理。《周易》系統典籍,所以長期流傳不息,關鍵在於其中蘊涵的智慧或思維方式,吸引歷代學人不斷追求和闡發。這套叢書的重點在於闡述其智慧,使讀者從中受到教益,故定名為《易學智慧叢書》。
(2)《周易》系統典籍或歷代易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影響深遠,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各個領域,如古人所說「易道廣大,旁及天文、地理……」等,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弘揚易學智慧,不能局限於《周易》經傳本身,如歷代經學家所從事的注釋工作;還要看到其在實際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編這套叢書,著眼於從傳統文化發展的角度,闡述易學智慧的特色及其價值。
(3)任何傳統文化的研究,都應同當代的文明建設聯繫起來考量,走現代化的道路,即古為今用的道路,傳統文化方能重新煥發出其生命力。編寫這套叢書,亦力求體現這一精神。總之,弘揚傳統應根植於現實生活之中。
(4)《周易》系統的典籍,文字古奧,義理艱深,一般讀者難於領會。編寫這套叢書,一方面立足於較為踏實的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對原典不能妄加解釋和附會,一方面又要以較為通俗易懂,用當代學人所能接受的語言,敘述易學智慧的特徵,易學文化流傳的歷史及其對中華文化所起的影響,行文力求深入淺出,為易學愛好者提供一入門途徑。
以上四條,是我們編寫此套叢書的指導方針和要求,參加撰寫的同仁,大都按這些要求努力工作。有的稿本改寫多次,付出了艱巨的勞力,至於是否達到上述目的,要待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了。總之,編寫這套叢書是一種嘗試,旨在倡導一種學風,拋磚引玉,以便同學術界、文化界的同行,共同實現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
(朱伯崑先生現任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引論
易學與醫學的會通,近十餘年來在一定範圍內也算是一個熱門話題。為此專門召開的國際性的、全國性的、地方性的專題學術會議不下八九次之多,已出版的專著大大小小也有七八本。
至於在一些相關性的學術會議上和學術著作中將此作為專門議題或設置專門章節,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圍繞這一問題所發表的學術論文那就更不勝枚舉了。
這一文化現象的出現究竟正常不正常?對目前中國傳統醫學和易學這兩個學科的單項研究的深化是否有必要?如何評價這一文化現象出現的意義?所有這些問題,目前在學術界還是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我想問題的關鍵在於易學與醫學究竟是否存在著實質性的會通關係?現在討論醫《易》會通對中醫學實現現代化有無意義?這裡涉及研究方法上的和史料分析上的許多問題,我在引論部分不可能對這些問題全面敷陳,只能在對若干疑義較大問題的答辯中順便加以探討。
目錄
總序一(任繼愈)
總序二(朱伯崑)
引論
一.《周易》與中醫陰陽學說
二.《周易》與中醫五行學說
三.醫《易》會通與中醫學現代化問題
第一章 醫《易》會通源流概要
一.醫《易》會通的萌芽期
二.醫《易》會通的定型期
三.醫《易》會通的發展期
四.醫《易》會通的衰落期
第二章 《易》與中醫人體生理學
一.性命之理與傳統人體生理學
《易傳》對道德性命之學的總結
傳統人體生理學對《易》氣化論的汲取
二.《易》的三才之道與中醫生理學的整體觀念
三.易學象數與氣化論生理模型
五臟河圖模型
陰陽消長月窟天根模型
第三章 《易》與中醫病源病機學說
一.《易》與病源理論
五臟河圖模型病源論階段
三因致病論階段
二.《易》與病機理論
病機理論的靜態要素
病機理論中疾病的浸淫傳變
第四章 《易》與中醫氣象醫學
一.氣象醫學的萌芽與八卦氣驗說
二.卦氣說年周期氣象醫學的形成
三.傳統醫學中的運氣學說
陰陽與「六氣」系統
五行與「五運」系統
干支紀年與運氣學說的宏觀調節機制
干支紀年與運氣學說的微觀調節機制
運氣學說中的六氣致病論
結語
第五章 《易》與辨證診斷學
一.「四診合參」的診察方法
二.各種辨證理論中的綜合方法
八綱辨證是中醫辨證的基礎
六經辨證的整體動態思路
衛氣營血辨證與三焦辨證
三.診察和辨證中的信息論原理與《易傳》象論
第六章 《易》與中醫治療學
一.《易》理與中醫治療法則
見幾而作,防微杜漸
探賾索隱,三因制宜
分辨標本,萬舉萬當
正反逆從,疏氣令調
二.《易》與藥物治療
草木各得一太極論
方有君臣佐使,治有遠近緩急
三.《易》與針刺治療
子午流注針法
靈龜八法與飛騰八法
結語
四.《易》與氣功
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河圖模型
「坎離相合」、「三五一」的練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