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推薦序1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即將付梓,編者之一尤志心先生要我為該書作序。
尤先生和我是文字交,我知他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多年從事教學、教務和教研工作。結合工作發表過很多有關語文教學、考試研究和文學創作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都能收入《教海驪珠》《文海驪珠》和《考海驪珠》等專集中。尤先生為人耿直,長於思辨。他出於學者的良知,為文斐然,卓有成就,深受讀者贊許。近些年來,他對太極拳文化情有獨鍾,為文仍和往年研究文學一樣,堅持在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在反覆辯詰的文字中益發顯出他為人執著,勇於探索求真的勇氣。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為何晚年又移志於太極拳文化?追本溯源和他的岳父陳健侯先生有關。
說到陳健侯還有一件趣事,我在抗日期間,看到過張錫純先生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上面就有陳健侯中醫的名字。當時,我想這名字怎麼與太極大家楊健侯,只有一字之差呢。難道他與太極有何姻緣嗎?這只是一閃念的事,並未多想。直至我與尤志心先生相交後,才知其詳。
陳健侯(1895—1969),原名裕業,江蘇鎮江人, 著名中醫。為清末明初史學家陳慶年(字善餘)之次子。陳先生自幼就愛好武術,曾習練少林紅拳。1928年孫祿堂先生執教江蘇省國術館(館址在鎮江新西門外陽彭山北五省會館內)。陳健侯得拜門下,學習孫氏太極拳。陳健侯先生晚年融佛、易、儒、醫、拳、氣功於一體,所傳太極拳也其獨到之處。
1983年,江蘇省開展稀有拳種普查工作,於鎮江市發掘出孫式太極拳三十六勢,暗合《易經》的三十個連體象。該拳以太極拳為主體,融入八卦、形意之精華而成。以螺旋勁為內核。「手不離肘,肘不離手,處處無不上弦,行拳時有力練無力,猶如風擺柳」,勁氣內蘊,生生不自息。這套太極拳據雲陳健侯得之於孫祿堂,後傳於張祚玉(1906—1984)等,晚年又收小婿尤志心為徒。陳健侯謝世後,張祚玉為了保存民族遺產,才公開傳授,從而將三十六手太極拳推向社會,盛行於滬寧一帶,尤以鎮江為多。
作為鎮江市傳統武術的一大名牌,尤志心先生等人不僅著文廣為宣傳,並編著《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一書, 系統全面地介紹這一稀有拳種。作者在解說拳勢套路演練之同時,還特別著意撰寫了每一式的「說明」與「技擊含義」。此外,還增編「卍字手」「陳健侯太極九手」等專章,作為本書的亮點,這三部分有助於深入瞭解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內涵與演化歷史。
謹作是序。
吳文翰
注:本文作者是武式太極拳專家和導師,第五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授予「特級大師」稱號。
著有專著《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等以及《武式太極拳》等音像圖書。
推薦序2
我與尤志心先生是新交。他為《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出版約我作序,我感到榮幸。志心先生一生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在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碩果累累。退休以後他又以極大熱情投入武術挖掘整理,為武術事業獻策獻力,使我十分敬佩。
我作為一名武術專職教師尤其應該向他學習。武術事業的發展不僅要依靠專業人士的奮鬥,更需要廣大關心、熱愛和支持武術的人們共同攜手努力。
今年是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先生誕辰150周年。孫祿堂先生在理論上、技術上和武德修養上為後人做出了卓越貢獻和表率。我是孫祿堂武學的崇仰者和後學晚輩。「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首次成書出版,為我們呈獻了一技孫式武學新花,我們應該向作者表示感謝和祝賀。
有人提出《三十六手太極拳》不見諸孫祿堂生前著作和公開教學,懷疑為孫門傳人所作。究竟是孫祿堂晚年秘傳還是後人創作,或者二者因素兼有,可以繼續考證,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本書面世的歡迎,因為它為孫式太極拳的繼承發展做出了一件實實在在的貢獻。
在文化藝術領域,挖掘繼承和發展創新是一項持續性的戰略任務,新成果的出現並不構成對原有成果的排斥。《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問世應該使孫式太極拳寶庫更加豐富多彩,不應該在孫式太極拳內部形成「高低」「貴賤」之分。應該說廣泛流傳的孫式太極拳傳統套路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密傳的、創新的、挖掘整理的成果更需要經歷實踐核對總和群眾認同。
我期望本書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關愛。
李德印
注:本文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武術九段,中華武林百傑,著名國際級武術裁判,孫祿堂嫡傳弟子李玉琳之孫。
著有《孫式太極拳(競賽套路)》等等大量音像圖書。
推薦序3
欣聞吾友尤志心、孔小安、盧順生、沈順林合著的《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即將付梓。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為孫祿堂(名福全,號涵齋)所創,孫祿堂是我國著名武術家,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他曾從李魁垣、郭雲深學形意拳,從程廷華學八卦拳,從郝為貞學太極拳。後來他以郝氏太極為基礎,融會互合三家之精髓而創孫式太極拳。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與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孫氏太極拳有明顯不同。此拳不計重複之處共三十六手(主),以太極拳為主體融入八卦、形意之精華而成。卍字手是其特有的手法,就是五個手指分別成平、直、橫、環、鉤形,像一個卍字。三十六手,不僅手手帶卐字手,而且一招一式都要符合平、直、圓的要求。此拳的傳授過程在《鎮江文史資料》和有關雜誌上有詳細記載。
簡單來說,孫祿堂正式收鎮江著名中醫陳健侯先生為徒,教授孫氏太極三十六手,後由陳健侯先生之徒張祚玉傳授高足周德良、盧順生、孔小安、陳九皋等。尤志心是陳健侯的小女婿,是陳健侯的關門弟子。今日所著《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一書是他們傾其畢生所學,本著繼承與發揚國之瑰寶的夙願嘔心瀝血而編著的承前啟後之作,為後學與志在研究之士提供了珍貴的借鑒,為武術文庫增添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財富,實乃可喜可賀。
我從事武術專業工作五十多個春秋,在這五十多個春秋中結識了眾多武林老師、朋友,從他們那裡不僅獲得了真摯的友情,還學到了未曾學過的知識,接受了積澱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和傳統倫理道德的薰陶,他們是我人生旅途中的良師益友。在與周德良(已故)、孔小安、尤志心等人的交往中,我不只看到他們對武技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感受到他們那浸透著傳統武德的做人品格,是支持他們執著實現承前啟後夙願的人格力量。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依靠這種力量才能在這承前啟後的事業上不畏難苦,腳踏實地地做出一件件可圈可點的奉獻。
武林中人最崇謙虛平和,本書四位作者雖技藝有成、名聲漸顯,卻保持不卑不亢、不傲不餒的氣質。我與他們相交數年,雖然我在武術界有一定職位,而我們始終保持君子之交,從無私求。他們在我面前一向稱讚他人之美, 從不刻意抬高自己,無有礙於武林團結之言行。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傳世數千年,且日臻完美、豐富,之所以被稱為世界文明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全賴於歷代秉承前啟後之志,行承前啟後之事的武林之士矢志不渝的努力,修身不殆、筆耕不輟、傳練不息, 其志可嘉,其情可許。若武林人士如他們皆能以己之長多做承前啟後之舉,則我中華文化瑰寶之繼承發展、發揚光大,必將前程似錦。
王金寶
注:本文作者武術八段,曾任中國武術協會委員、江蘇武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術隊總教練,有中國武術第二代「猴王」之美稱。
推薦序4
以文載武 孫氏傳真
今年春,我受邀到江蘇鎮江參加武術大會,會上有幸認識尤志心先生,透過交談,互有相見恨晚之意。尤先生贈其作《文海驪珠》,拜讀後,切實感悟到先生文學造詣之深,涉獵層面之廣,令我欽佩萬分,妄不敢品頭論足。然感情難卻,就單以武術太極拳方面囉嗦幾句,以表我對孫氏歷代的敬仰之心。
志心先生的岳丈陳健侯先生是一代宗師孫祿堂的高足,得孫氏衣缽並傳於後輩。《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就是健侯先生得孫師秘傳之功法。現在志心先生等潛心整理的《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付梓在即,旨在繼承傳統,弘揚國學,代有人傳。先生的執著與真誠令太極拳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我汗顏,更是對我的鞭策與鼓勵。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面世,還武術以本性,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透過學習者的研練,並以「柔順中和,靈活巧變,整實猛烈」等特點為準繩,功夫定會一日千里,終成正果。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我代表家鄉向世界推介太極拳。在此我也想向太極同仁介紹一下廣府:廣府古城是聞名遐邇的太極拳之鄉,誕生了楊露禪、武禹襄兩大門派太極拳創始人,並從中衍生了吳式、孫式太極拳,歷代名師輩出。太極拳由廣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聖地。古老城牆,開闊水域,中華民族瑰寶「太極拳」一起裝扮的古城廣府,正吸引著世人的眼光。走進廣府,就走進一種文化;走進廣府,就走進一段歷史;走進廣府,就走進了一份情緣...
天下太極是一家,武、孫太極又同源,故樂之為序。
翟維傳
注:本文作者係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武式太極拳代表人物、永年武氏太極拳社社長,中國武術七段。
著有《武氏太極拳》成套音像圖書。
推薦序5
在江河交匯處升起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鎮江,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中有底蘊豐富的六朝文化,品位很高的龍文化①,高深神秘的佛道文化,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而且還有獨特的太極文化。
鎮江獨特的太極文化主要以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為代表。為何這樣說?一是因為這套拳與社會上廣為流傳孫式太極拳不同。二是這套拳傳授的地點在鎮江,受傳的人是鎮江人,流傳的地區也主要是在鎮江。「人無我有」,故我們稱「三十六手」為鎮江的太極拳。
據我所知,在民國17年,即公元1928年,7月1日江蘇省國術館正式成立。7月27日鎮江正式成為江蘇省省會。江蘇省國術館於1929年2月19日遷至鎮江辦公,地點在新西門陽彭山北五省會館。名震中外的武術名家孫祿堂老先生任江蘇省國術館的副館長兼教務長。孫祿堂先生愛好《易經》,因為太極拳取名於《易經》。他每到一地, 都要遍訪《易》學者。他在鎮江訪得著名中醫陳健侯精通易學,兩人經過一年多的交往,成為知己。
陳健侯自幼就愛好武術,練少林拳。孫祿堂見他符合學拳的條件,就收他為徒,閉門授之三十六手太極拳。陳健侯家學淵源。其父陳慶年(1863-1929),字善餘,號石城鄉人,晚號橫山,是清末民初著名愛國史學家、教育改革家和國家圖書館事業創建者。陳健侯自幼受父薰陶,博覽群書,尤其愛好醫學、易學、佛學,有「三學博士」之稱。解放後,曾為鎮江市政協委員。
抗戰勝利後,陳健侯先生把拳傳給鎮江拳師張祚玉, 張在陳逝世(1969年)後進行公開傳授,於是此拳開始在鎮江一帶流傳開來。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其一招一式都與易理相合,有著很豐富的文化內涵。學習三十六手,不僅能強身防身, 而且能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修養品行,培養堅忍不拔的精神,高尚的情操,鑄成偉大的人格,為國為民獻身。由此可見,學習與推廣這套太極拳,有助於精神文明建設大矣。
我與尤志心老師相識於1986年,當時他剛從外地調回鎮江,在鎮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任語文教研員,我也是語文教師出身,在中學任副校長。兩人在同一個教育調研組從事調研,經常交流教育改革的觀點,頗有共同語言。從此,我倆一直有交往。尤老師為人耿直誠信,又勤奮好學,著述豐富。近幾年來,又致力於太極文化的研究,頗有所得,在《中華武術》《武魂》《搏擊》《精武》《武當》等雜誌上發表多篇文章,有一定影響。為了發揚鎮江獨特的太極文化,他與孔小安等人編寫了《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一書,並將出版,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特寫此短文表示贊許與祝賀。
趙玨②
注:
①龍文化:指《文心雕龍》文化。作者劉勰,長期寄居鎮江。鎮江成立了中國《文心雕龍》研究資料中心。
②趙玨:鎮江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自序
自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在雜誌上公開發表後,我收到了大量的讀者的來信,來電,他們一致要求能出書,出碟片。有的不遠萬里,乘飛機到鎮江來學拳,還有一位山西的農民父子,還寄來了錢,想要購這書。現在根據讀者的要求,把書稿交出版社出版。我們對原稿進行了認真的修改,並充實了有關內容。這是我國第一部揭示卐字手功法的書,也是第一部系統整理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書,在讀者中也許會引起一定的興趣吧。
陳健侯先師曾說過:「我這拳一定要口授心傳,即使拍千萬照片,也難以表達清楚。」 由於此拳動作太多太複雜,當時又沒有錄影,先師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現代科技的發展,影像技術的進步,這一難關也許不難攻破的。只要讀者能仔細揣摩文字,再反覆對照錄影,是可能學會的。
陳健侯先師說此拳可強身、克敵、祛病、延年。但目前學拳的人,大都是為了強身健體,對其技擊作用,可略而不談。這樣學習此拳的困難也許會減少一些。當然如果想學技擊,對書中的技擊內容一定要仔細研讀,也許會從中得到啟發吧。
2010年是孫祿堂祖師誕辰150周年,陳健侯先生誕辰115周年,特以此書獻給二位先師。
由於我的功夫不純和水準限制,一支禿筆難以對這套拳的動作一一表述清楚,讀者在閱讀與練習時,若有疑問,希不吝賜教。
在成書過程中得到很多名家的支持,得到很多同門的無私幫助,得到讀者的支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一位讀者還對原發表在雜誌上的圖文作了仔細校正。特在此一併表示誠摯的謝意。
目錄
第一章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的來歷
第二章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基本理論
第一節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主要特點
第二節 三十六手與傳統套路之比較
第三節 三十六手與《易經》
第四節 三十六手的要領──平直圓
第三章 怎樣學好三十六手
第四章 三十六手基本動作原理
第一節 三十六手特有的手型原理
第二節 三十六手的主要步型
第三節 三十六手的基本功
第五章 卍字手
第一節 對卍字手的認識
第二節 卍字手的專門練習
第六章 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拳勢圖解
第七章 孫門推手絕技—卍字手妙用舉隅
第一節 卍字手的推手練習方法
第二節 卍字手妙用舉隅
第八章 陳健侯太極九手
第九章 尤志心太極文章選輯
孫祿堂授拳陳健侯紀實
陳健侯為孫祿堂療傷的醫案
孫祿堂親炙弟子陳健侯逸事
有關幾個物證的調查
我跟岳父學卍字手
我學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
抖擻勁揭秘
萬法歸一 拳道合一──從《拳術述聞》看孫祿堂的武術思想
孫祿堂逸文《拳術述聞》注釋
孫祿堂引詩解讀
「中和」探密
究竟有沒有「空勁」?
就「三十六手」答讀者問
附錄
回憶我的父親陳健侯先生
孫劍雲兩次到鎮江的回憶
太極名家吳兆基對陳健侯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