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目錄
第一章 太極論譚
一、太極拳道
二、太極名緣
三、美兮太極
四、太極觀照
五、(楊式)太極經義
(一)太極陰陽解
(二)太極剛柔解
(三)太極動靜解
(四)太極虛實解
(五)太極勁力解
(六)太極方圓解
(七)太極形神解
六、太極行健———太極拳學的養生觀及健身原理
(一)重德養性
(二)動靜適應的有氧運動
(三)回歸自然的運動
(四)暢通排廢
(五)涎液漫生
(六)復腦運動,健腦平衡
(七)德高身正
第二章 太極拳法旨要
一、太極心法———即合德法或圓德法
二、太極志法———即練志法
三、太極意法———即用意法
四、太極氣法———即呼吸法、吐納法或調息法
五、太極眼法
六、太極身法
七、太極手法、步型、步法和腿法、膝法
(一)太極手法
(二)太極步型
(三)太極步法
(四)太極腿法和膝法
作者簡介
王志遠先生,浙江省寧波市人,畢業於浙江大學,現任高級工程師。
志遠先生早年習武,師承傅鍾文、沈壽、趙安洲等宗師。他生而穎悟,體格清健,且又性情怡和,沉靜穩重,追隨諸恩師左右,殫精竭慮,認真研習太極等內家拳術,數十載如一日,故深得恩師的厚愛器重,親授真傳,成為嫡傳楊式太極拳之衣缽傳人。
他為弘揚發展太極拳事業,幾十年來未敢懈怠,在傅鍾文老師和沈壽老師倡導之下,於1983年創立了寧波永年太極拳社,為該社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隨之又倡導了香港永年太極拳社,現擔任寧波永年太極拳社社長及香港永年太極拳社永遠名譽會長之職。
志遠先生敏思勤學,博採眾長。他注重理論的學習,在勤修太極拳術之同時,博覽拳論、拳史、拳譜,做了大量的拳學理論研究,遍閱名家著論,詳加考評,勘誤釋疑,心勤筆健,發表的論文難計其數。《楊式太極寶典叢書》是一部較為系統的楊式太極拳著作,係先生積幾十年心血之力作,叢書之三《楊式太極刀》已經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現在奉獻給行家讀者的是叢書之一《楊式太極拳詮釋———理論篇》,詳盡地論述了楊式太極拳的拳論、拳理和拳術。叢書之四《楊式太極劍》、叢書之五《楊式太極杆(槍)和戟》、叢書之六《太極推手及散手》及《太極拳譜校注詮釋》,都將陸續出版,以饗讀者。
註:《楊式太極刀》大展出版社於2003年8月出版中文繁體字彩色版,歡迎洽購。
序言
我的拳藝生涯裏,曾有過很多領我進門的老師,其中主要有沈壽、趙安洲、傅鍾文等。有的已仙逝,有的已隱居,有的已住進了百歲院。每當我想起他們嚴格的、有時甚至是嚴酷的教育訓練,而又如父兄般待我,崇敬與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常常為之而熱淚盈眶。我今天的點滴太極拳知識和功夫,無不是他們辛勤教育的結果。
他們常常教誨我,堅持勤、恒、禮、誠,故我能耐得寂寞、耐得淡泊、耐得辛苦,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晨昏無間,堅持每日工餘苦練四個小時以上的太極拳,贏得了「拳癡」和「綿王」的稱號。
他們又告誡我,不要早為師,不要早出書,不要早成名,以免誤人誤己。但由於當時太極拳不及如今之普及,師資力量缺乏,加上老師年事漸高及健康等原因,我早已為「人之患」(「人之患,在患為人師」),代師授藝了,學生遍及世界各地。出書則在老師「你也應該寫一些體會了」及把「楊家傳世太極拳整理出來」的囑託下,在人民體育出版社的鼓勵下,以及廣大拳友的支持下,才醞釀撰寫《楊式太極寶典叢書》。該叢書分為太極拳理論篇、太極拳練習篇、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槍(杆)、太極推手及散手、太極拳譜校注詮釋,以及楊家太極五代名人略傳。
此書雖係我撰寫,但實際上我僅僅是站在諸老師的肩膀上,將他們平時辛勤教育的內容,作一次整理和總結,其間也有我的一些體會和理解,而毛病和錯誤往往出在「體會和理解」之中,誠請行家裏手多多指出其中的誤謬,則在我的拳藝生涯中又增加了良師益友,幸甚。
此書在社會各界,特別是香港永年太極拳社和寧波永年太極拳社的關懷下出版,其中拳友林宏、李沛鏜、江錦、陳佩銘、李沛豪、余偉文、劉與科、林逸慧、梁日明所作貢獻尤甚,謹此表示深深的感謝。
王志遠於香港
註:《楊式太極拳》一書完稿,準備作序。剛好有拳友係季老學生,贈我《季羨林散文》以「共同體味季先生散文中的真情、真思和真美!」其中「遙遠的懷念」一文,甚合我心境,遂借用一二句作序,以增光輝。
太極賦
太極拳陰陽合德,練其形而傳其神,傳其神而達其意,達其意而先其心。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神氣鼓蕩,內氣潛轉,源動腰脊,勁貫四梢,丹田吐力,功力老到。支撐八面而穩固厚重,八面轉換而輕靈圓活,拳勢如行雲流水,風曳楊柳,輕盈自然。又恰似溪中浣紗,春蠶吐絲,連綿不斷,剛柔互運,虛實滲透,動靜渾然,蓄發相變,奇正相生,功勁似有若無,形影飄忽莫測,貌似柔軟無力,實則無堅不摧,乃柔中寓剛、棉裏藏針之藝術。自初發悟,至於有成,走架之境凡三變:初若身立水中,隨水波之推蕩;稍進,則如善游者,與水相忘,有足不履地,任意浮沉之慨;又進,則步愈輕靈,若自忘其身,直如行於水面,飄然為淩雲之遊也。功臻上乘,其和氣周匝一身,溶溶然,若山雲之騰太虛;霏霏然,似膏雨之遍原則;淫淫然,若春水三滿四澤;液液然,如冰河之解釋;往來上下,百脈通融,被於谷中,暢於四肢,拍拍滿懷都是春,而其像如微醉也,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宇宙,天人合矣。
綿王志遠壬午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