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五禮通考》是《儀禮》的總結,《儀禮》就像一部生活禮儀百科全書,讓我們輕鬆認識古代的士子儒生如何從生到死的重要儀式,是如何舉行演變。而《儀禮》除重點在「經」的研究外,歷代政府更注重「儀」,它包涵儀制的撰作和研究。
儀制的撰作有官修與民間私纂。秦漢以降,幾乎每一個朝代都要 制定本朝的禮儀制度,製成禮典,著名的官修禮書,如《唐開元禮》、 宋之《政和五禮新儀》、《明集禮》、《清通禮》。
因社會的變化加劇,人口的增加,使得私人編纂修訂的有關冠婚 喪祭儀制和日用倫常的家禮、鄉禮類著作,自宋代之後大量出現,如宋朝司馬光《書儀》、朱熹《家禮》,明朝黃佐《泰泉鄉禮》。這些禮書的主觀意圖是想籍此確立儀制的規範,指導現實生活中的禮儀活動,實現讀書人理想的家國。
儀制的研究有唐杜佑《通典》中的《禮典》,元馬端臨《文獻通考》中的《郊社考》、《宗廟考》、《王禮考》…,就是對這些儀制中繁瑣的名物、制度、禮節,或述或考,或明其沿革,或究其禮意,而清朝秦惠田的《五禮通考》就是《儀禮》的「儀」研究之集大成者, 這也是《細說二十四經》將《五禮通考》當作附錄的原因,讓世人知道整個禮制的源流。
《儀禮》使中國文化禮儀有了基本範式,而後人只要根據時代變 遷、風俗改易、政治變動、適時改易或參考《唐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明集禮》、《清通禮》、《書儀》、《家禮》、《泰泉鄉禮》… 就可以制定新一代可通行於世的禮儀全書。
若想探究歷代禮儀的變遷則《五禮通考》就是總集成者。
秦蕙田(1702-1764),字樹峰,江南金匱(今屬江蘇無錫)人。乾隆元年一甲三名進士,曾任禮部侍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職。精於三禮,又好治《易》及音律、律呂、算數之學。其撰《五禮通考》,始自雍正二年甲辰(ㄧ七二四),迄於乾隆二十六年辛巳(ㄧ七六ㄧ),首尾凡三十八年,為其畢生心力所萃。襄其事者,又有錢大昕、盧文弨等著名學者。此書之所成為禮學傑作,絕非倖致。
《五禮通考》刻于乾隆間,原刊本今已不易得。通行者為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而《四庫全書》既經謄錄,訛奪不鮮。已故王欣夫大隆先生藏有《五禮通考》付客稿本及原刊初印樣本各ㄧ部。前一種有戴震、王鳴盛、錢大昕等于校,其所校正,刊本均已據改。後一種有朱、墨二色校。校語或書于眉端,或書于夾簽。莫友芝謂朱校出於秦蕙田,似不盡然。墨筆校似亦出于多人之手。王欣夫先生謂「卷五十七內墨筆夾簽有『文弨案』云云,則似姚盧抱經也。卷九十一內眉端朱筆有『鼐謂』云云,則桐城姚姬傳也。」(見本書卷首)則校者亦多續學之士。蓋此書于付刻前,雖經戴、王、錢諸人校改,仍有未盡善者;故於刊印後又由秦蕙田、盧文弨、姚鼐諸人再校。凡所是正,原刊後印本亦均據改。
今據《五禮通考》原刊初印樣本照片影印,其所以不取付刻稿本者,以其中頗有不盡妥善之處,細讀此本校語,當可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