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此書既廣泛融合了前輩專家的研究,也加入了豐富的實地調查,綜合編撰而成一本簡明實用的信仰手冊,對一些想要瞭解傳統信仰與祭祀文化的現代年輕讀者而言,《祭天祀地》一書,確是相當適合閱讀的入門書籍。
序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 李豐楙
中國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歷來就擁有極為悠久的祭祀傳統,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皆在一整套豐富的祭禮傳統下生活了數千年。這種祭祀文化也蘊藏了中國人對於天地神祇與自然山川日月星辰等的神祕認知,以及如何崇祀以獲致生活安泰、和樂康順的生命智慧,這種悠久的祭祀禮俗的傳承,絕非外人以「迷信」兩字便可以抹煞的,我們應該如孔子一樣「入太廟每事問」,即應以寬厚、謙卑的態度,來瞭解歷代祖先祭祀文化中所反映出來的知識和智慧。
有鑑於二十世紀的東方文化,受到西方宗教與現代化文化東漸的影響,促使東方傳統的信仰文化也在這種趨勢下,產生了傳承上的困境。也只得古老的祭祀禮俗等相關智慧,難以在現代化社會變遷的大趨勢下普遍維續,所幸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願意在這種西方強勢文化的影響下,出版有關闡述臺灣傳統的《祀天祭地》一書,希望提供給現代社會的年輕一代,一本對於信仰祭祀的實用性參考書籍,這對傳統祭祀文化的累積與傳承,實在功不可沒。
在此將鄭重推介本書編撰者李秀娥小姐,她以其長年研究民俗信仰之素養,嘗試將原本極為複雜的傳統祭祀禮俗,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筆調,編寫出一本比較適合一般人閱讀的《祀天祭地》。此書既廣泛融合了前輩專家的研究,也加入了豐富的實地調查,綜合編撰而成一本簡明實用的信仰手冊,較諸坊間同一類型的讀物,確是兼顧了學術與實用之長。
全書首先以扼要的觀念帶領讀者進入傳統臺灣漢人的信仰世界,其次簡要說明在從事祭祀行為時所需注意的要項,接著再說明相關的祭祀用品等,最後才以簡明的文字分別介紹有關歲時節令、生命禮俗、寺廟祭拜等實際的祭祀行為時,為何舉行祭祀的原由、祭拜的時間、陳設供桌的地點、祭拜的供品、使用的金銀紙、相關的禁忌或特殊習俗等情形。此外民俗攝影工作者李燦郎和謝宗榮先生更傾囊提供其累積多年的精采圖片,除了呈現出祭祀禮俗相關的圖像資料之外,更補足了文字所無法描述的部分,這也是過去相關著作中較為缺乏的部分。
本書能以極有限的篇幅,精簡扼要地提供讀者對傳統的祭祀禮俗有一比較全面性的掌握。對一些想要瞭解傳統信仰與祭祀文化的現代年輕讀者而言,《祀天祭地》一書,確是相當適合閱讀的入門書籍。本書的編撰與出版,也在講究功利的現代社會中,真正樹立了延續並傳承傳統信仰文化的一個好榜樣,因此樂於推介,並期望將來能有第二、第三本的持續面世。
八十七年夏寫于中研院文哲所
【前言】——致讀者
《禮記‧樂記》中記載著:「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節,故祀天祭地。」在數千年文化傳統傳承、影響之下,漢民族自古以來便是個講生活節度符合禮儀的民族,也是個懂得感謝天地神祇默默護佑,賜予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要件與生活環境的民族。所以長久以來便累積許許多多關於歲時節令、生命禮儀、祠廟祭祀等信仰文化的內涵,希望透過其球具超自然靈力的神祇的庇佑,藉此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並獲致心靈上的安寧與平靜;這些內容豐富的信仰文化,也是漢民族數千年來生活知識與生命智慧的累積。
然而近年來在社會文化快速變遷的影響之下,傳統式的家庭結構也隨之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小家庭取代了三代同堂,使得許多新世代的年輕朋友們,不在生活在有長輩傳述古老智慧的家庭環境中,因而對於傳統漢民族傳承久遠的信仰、民俗等生活文化已逐漸感到陌生。對於許多有心想要瞭解傳統信仰民俗,但又缺乏可以從長輩那裏得到相關常識的朋友們,想要從現有出版品中獲得資訊,卻經常有不得其門而入的苦惱;本書的呈現,便是希望能為有這種需求的讀者們帶來一些助益,並將漢民族的傳統信仰、民俗繼續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傳承下去。
我們希望能藉由文字將臺灣傳統漢民族的各種相關祭祀禮俗傳遞給年輕的讀者們,作為瞭解傳統祭祀禮俗的入門,並幫助大家進入臺灣漢民族傳統祭祀禮俗的信仰文化中。然而,本書的文字篇幅有限,無法在短短的數萬字內便將各地複雜的祭祀習俗一一加以說明,僅能選擇其中較具通則性與普遍性的部分提供給讀者們參考,而無法做深入且周延的說明;這點希望讀者們能夠加以諒解的。再者,本書所呈現的內容主要用意是在提供參考,我們衷心期盼的是,讀者們能夠在生活中多項身邊的長輩請益,他們用數十年的生命所累積的經驗,是十分寶貴的生活智慧,而這也是信仰文化能夠持續傳承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期望諸位也能夠以誠懇的心,來理解我們祖先所流傳下來的祭祀文化,如此一來,我們當可從中發現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信鍊與生命價值。
目錄
前言——致讀者
【壹】觀念篇
《一》台灣漢人的傳統民俗信仰觀念
《二》台灣漢人傳統民俗信仰的內涵
◎歲時節令
◎生命禮儀
◎祠廟祭祀
《三》從事祭拜行動前應有的基本認知
◎祭拜者身分
◎祭拜目的
◎祭拜對象
◎祭拜時間
◎祭拜空間
◎祭拜物品
【貳】用品篇
《一》祭祀用具
《二》供品
《三》金銀紙
【參】行動篇
《一》歲時節令的祭拜
◎開正
◎接神日
◎迎財神(開張)
◎天公生
◎元宵節
◆拜天宮大帝
◆拜神明
◆祭拜祖先
◆祭地基主
◆特殊習俗
◎作頭牙(土地公生)
◎犒將(犒軍)
◎清明節
◎端午節
◎半年節
◎七夕
◆拜床母
◆拜七娘媽
◎中元節
◎中秋節
◎重陽節
◎下元節
◎冬至
◎尾牙
◎送神
◎除夕
《二》生命禮儀的祭拜
◎出生禮
◆三朝、報酒
◆滿月
◆作四月日
◆作度晬(周歲)
◆掛絭
◆拜床母
◎成年禮
◆作十六歲
◆謝天公
◎婚禮
◆定盟(小聘)暨完聘(大聘)
◆結婚謝天公
◆辭祖
◆拜堂
◎喪禮
◆奉腳尾飯
◆接板(接棺)
◆辭生
◆孝飯
◆作七
◆作旬
◆作功德
◆家奠
◆公奠
◆出殯(路祭)
◆安葬
◆火化
◆祀后土、點主
◆返主安靈
◆巡山
◆完墳
◆作百日
◆作對年
◆除靈
◆合爐
《三》寺廟祭拜
◎公眾祭拜
◆神誕
◆繞境擺香案桌
◆犒將(犒軍)
◆廟普及建醮普渡
◎個人祭拜
◆安太歲
【拜拜備忘錄】
【參考書目】
【編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