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太極劍競賽套路」係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專家,繼創編「四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和「太極拳競賽套路」之後,又編制的一種套路。此套路編寫組的組長為張山,成員有計月娥、李秉德、曹乃梁、闞桂香,由門惠豐等15人技術審定,已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競賽套路的推廣,對武術競賽的規範化、對武術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合肥市武術協會在開展群眾性武術健身活動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教練員們在市民群眾中言傳身教,勇於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分解教學方法上有所發展。與此同時,現代電子製版技術應用於圖書印製工藝.為武術圖書的圖片水準和合理版式提供了改革創新的有利條件。這就使我們萌生了組織編寫出版一套新型的武術教學讀物的思路。
《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分解教學》嚴格遵照國家体委武術研究院的要求,參照傳統太極武功的功理和教學第一線的實踐經驗來編寫。
對每個定式動作進行了精當的分解,每個分解動作配置有準確而清晰的照片以及步法方位平面圖;所有說明文字都按運動過程、動作要點、注意事項、呼吸和攻防含義的順序逐條分述。
各分解動作的照片均以演練人起勢面向正南方時,從正南方拍攝,必要時增加攝自北方的照片為輔,務使易學易記,一目了然。
本書編寫過程中,獲得合肥市武術院院長助理劉鳳珍老師的大力支持。
作者簡介
徐淑貞,上海人,1939年生。合肥市業餘體校武術高級教練員。國際級裁判員。現任中國武協委員,裁判專委會成員;安徽省武協副主席,裁判委員會副主任;合肥市武協主席兼秘書長,合肥市武術院院長。
自幼隨父、上海武術名家徐文忠習武。1958年進安徽省體委武術隊接受系統訓練,1970年獲全國女子組劍術冠軍、七項全能第二名、槍術第四名、拳術第三名、表演一等獎等。
1974年起擔任武術教練,帶隊參加省級比賽,先後共獲金牌l00餘枚,在第三至八屆省運會比賽中連續獲團體總分第一。培養出大批優秀運動員.在全國比賽中屢獲金牌,其中賈平6次獲全國冠軍和亞洲冠軍。
為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有貢獻武術專家.曾隨國家代表團出訪日本、馬來西亞、韓國等。
演練人簡介
張薇薇,女,出生於1957年,漢族。自幼隨父張品元、母徐淑貞習武。少年時代曾多次參加武術表演比賽,1996年在安徽省太極拳劍錦標賽獲女子乙組42式太極劍第一名、42式太極拳第一名。2001年3月在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賽獲24式太極拳一等獎、孫氏太極拳二等獎;1999年被合肥市人民政府授予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稱號;1998年在安徽省太極拳、木蘭劍(扇)錦標賽擔任裁判工作;1999年在安徽省太極拳(劍)錦標賽擔任裁判工作;2001年在安徽省太極拳、劍及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2年在廬山舉辦全國武術木蘭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3年在安徽省太極拳、劍及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4年在合肥市第八屆運動會武術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4年在安徽省第一屆體育大會暨全省太極拳(劍)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副裁判長;2005年在安徽省太極拳、劍及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副裁判長;2005年在安徽省首屆傳統武術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5年5月作為安徽省領隊帶隊參加全國武術太極錦標賽並取得優異成績;2006年在合肥市舉辦的安徽省太極拳、劍及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仲裁委員會副主任;2007~2008連續兩年在安徽省舉辦的太極拳、劍及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裁判長;2007年在江蘇太倉、2008年在浙江德清舉辦的全國木蘭系列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7~2008連續兩年在合肥市舉辦的傳統武術比賽中擔任總裁判長;2008年在合肥市第九屆運動會武術比賽中擔任總裁判長;2006~2008年作為合肥市武術段位評審委員會成員參加段位評審工作;2006~2008年連續三年在香港國際武術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2007年被評為武術七段稱號。
1986年擔任合肥市武術協會領導工作,多次組織協調合肥市及安徽省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武術表演。2006年武術協會改選,再次當選合肥市武協副主席、兼副秘書長主持日常工作,參與合肥市武術協會主編多部武術專著的編寫工作及演練動作照片拍攝。並擔任合肥市英傑文武學校常務副校長。
前言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在數千年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中,中華武術在增強國民體質、防身健體、振奮民族精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太極拳是以太極原理立論的武術主要拳種之一。最早傳習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他綜合各家拳術之長,以戚繼光《拳經》為基礎,博取古代導引、吐納術,以意行氣、以氣健身的方法,同時還採納了古代陰陽學說和中醫經絡學說,使拳理與哲學、醫學相結合,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了太極拳運動。太極拳在長期流傳中,逐步形成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各流派。各流派的太極拳雖然風格各異,但基本要領均相同,都要求:靜心用意,氣沉丹田,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緩慢,連貫協調,虛實分明,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圓活穩健,動作處處走弧線,以腹式呼吸為主。在技法上主張避實就虛,以逸待勞,以靜制動,常常是借力打力,後發先至,有「四兩撥千斤」之奧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武術運動的發展,自1953年起組織力量相繼編寫了二十四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八十八式太極拳和三十二式太極劍等套路;1988年起,為了適應國內外武術競賽的需要,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組織力量編寫了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以及分別具各派風格的陳、楊、吳、孫四式的太極拳競賽套路,使太極拳運動的發展更加規範化、系統化和科學化。
隨著武術運動的普及和發展,太極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不僅能夠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同時能陶冶性情,培養堅忍頑強、勇敢奮進的意志;還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給人以美的享受。
合肥市武術協會成立於1979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安徽省先進的武術協會之一,多次受到省體委的表彰。下屬的武術輔導站已從初期的幾個發展到50多個,參加活動的人數已由初期的數百人發展到現在的近萬人。在普及太極拳的教學與輔導過程中,我們培養出一大批德、技兼備的優秀輔導員、教練員、運動員,在國際、國內和全省太極拳比賽中屢有令人矚目的成績,並且為合肥市人民健身活動作出了貢獻。
為了全面總結我們在太極拳(劍)教學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便更加規範我們的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練員水準,並給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提供在課外復習和自修的翔實而有針對性的輔導材料,我們下決心編好這套既準確實用又易學易記的武術教材。
這套教材在嚴格遵照國家體委中國武術研究院編寫的各式太極拳(劍)套路規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吸收我們在群眾性教學中,對各定式的最明確的分解和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解說內容分項逐條解說清楚。
為了給讀者提供最真實生動的形體變化示範,我們組織在這些套路的全國性比賽中的優勝者擔任演練員,為每一分解動作配置了生動的照片;並運用現代電腦製版技術將照片與表示動作運行方向的弧線結合起來。考慮到下盤的準確移動是全身運轉正確、分清虛實的根基,很多分解動作還配置了兩足位置和移動變換方向的示意圖,為讀者自行琢磨、糾偏提供了指導。
為了確保這套叢書的編寫品質,合肥市武協組織富有武術理論和教學經驗,並有較好文字表達能力的教練員組成本叢書的編審委員會。編審委員會成員有:徐淑貞(主編)、吳兆祥、吳丹江(副主編)及張自山、張家本、熊人澤、王信和、徐少農、常青共9人。由編審委員會確定各分冊的編寫人、演練人,並集體審定文稿和圖片。
限於水準,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尚望武術同道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教,以便今後修訂完善。
合肥市武術協會
目錄
劍的各部位名稱
太極劍的特點
練習時對身體各部位、精神意念和劍法的要求
太極劍基本動作要求
四十二式太極劍競賽套路分解教學
預備式
[第一段]
一、起勢
二、並步點劍
三、弓步削劍
四、提膝劈劍
五、左弓步攔
六、左虛步撩
七、右弓步撩
八、提膝捧劍
九、蹬腳前刺
十、跳步平刺
十一、轉身下刺
[第二段]
十二、弓步平斬
十三、弓步崩劍
十四、歇步壓劍
十五、進步絞劍
十六、提膝上刺
十七、虛步下截
十八、右左平帶
十九、弓步劈劍
二十、丁步托劍
二一、分腳後點
[第三段]
二二、僕步穿劍
二三、蹬腳架劍
二四、提膝點劍
二五、僕步橫掃
二六、弓步下截
二七、弓步下刺
二八、右左雲抹
二九、右弓步劈
三十、後舉腿架劍
三一、丁步點劍
三二、馬步推劍
[第四段]
三三、獨立上托
三四、進步掛劍
三五、歇步崩劍
三六、弓步反刺
三七、轉身下刺
三八、提膝提劍
三九、行步穿劍
四十、擺腿架劍
四一、弓步直刺
四二、收勢
附 本書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