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策劃人語
本叢書重新編排的目的,旨在供各界武術愛好者鑒賞、研習和參考,以達弘揚國術,保存國粹,俾後學者不失真傳而已。
原書大多為中華民國時期的刊本,作者皆為各武術學派的嫡系傳人。他們遵從前人苦心孤詣遺留之術,恐久而湮沒,故集數十年習武之心得,公之於世。叢書內容豐富,樹義精當,文字淺顯,解釋詳明,並且附有動作圖片,實乃學習者空前之佳本。
原書有一些塗抹之處,並不完全正確,恐為收藏者之筆墨。因為著墨甚深,不易恢復原狀,並且尚有部分參考價值,故暫存其舊。另有個別字,疑為錯誤,因存其真,未敢遽改。我們只對有些顯著的錯誤之處做了一些修改的工作;對缺少目錄和編排不當的部分原版本,我們根據內容進行了加工、調整,使其更具合理性和可讀性。有個別原始版本,由於出版時間較早,保存時間長,存在殘頁和短頁的現象,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有辦法補全,所幸者,就全書的整體而言,其收藏、參考、學習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希望有收藏完整者鼎力補全,以裨益當世和後學,使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不息。
為了更加方便廣大武術愛好者對老拳譜叢書的研究和閱讀,我們對叢書做了一些改進,並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嘗試著做了斷句,以便於對照閱讀。
由於我們水平有限,失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予以諒解。
再版序言
太極拳是中華武苑中的一枝奇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作為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自陳氏九世祖陳王廷(奏庭)創太極拳以來,陳家世代相傳,輩輩出高手,代代有名家。至陳氏十四世陳有本、陳長興時,太極拳得到了飛躍的發展。
陳有本在祖傳太極拳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再樹里程碑。他精研太極,悟得真傳,尤得驪珠。根據自己多年的習拳所得和實戰經驗,晚年將所傳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動作做了改變,變發勁為蓄而待發,立身中正,連綿不斷,架勢仍和老架一樣寬大,但較之更加靈巧、緊湊、嚴謹和實用,成為現在流行的小架一路、二路(『小架由老架神明變化而來』,陳有本是小架創始人,陳長興是老架繼承者)。但數百年來陳家太極拳只在本門中口傳身授,直至十六世陳鑫、十七世陳子明師生二人不私家傳之秘,用十餘年的時間發憤著書,以闡發陳氏世傳太極拳之理,才使相關著述行見於世。陳鑫所著《陳氏太極圖說》和陳子明所著《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三本書實為姊妹篇)的出版面世,在理論上將太極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至今對太極拳的正確發展仍有指導意義。
悠遠的歷史、完整的套路、精奧的理論使古樸的陳氏太極拳顯赫武林,成為最負盛名的太極拳。
目前,各個流派的太極拳(楊、武、吳、孫……)均直接或間接來自陳氏太極拳。太極拳的發祥地是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無爭的史實。
陳公子明於一九三一年在上海出版了《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它是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公之於世的第一本書。書中闡明了太極拳的淵源、原理、練法、功法,等等。《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把太極拳的精奧闡述得十分清楚,對太極拳愛好者而言,實為登天之梯,渡海之舟。
《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從初版到現在,一晃已七十多年了,雖說現在太極拳類的圖書種類豐富,但很多人還是希望能看到真正太極拳傳人寫的理論及其拳照。
近來,有很多太極拳愛好者來函來電,希望得到此書。我們感到作為陳公子明的後人和再傳弟子,對此書的再版面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在對兩本書做修訂時,新增補陳子明傳、蔣發傳、太極拳流派發展衍變圖、陳有本太極拳承傳表、陳長興太極拳承傳表及若干張照片。由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再版此書(台灣大展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將《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兩本書合二為一,以饗讀者。
最後,對為本書的再版提供幫助的各界朋友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王 曄
陳子明傳
陳公子明字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十七世人。係太極拳鼻祖陳王廷嫡宗第八世孫。太極名師陳復元之次子。生於一八七八年,卒於一九五一年,享年七十三歲,公乃陳氏太極第九代傳人。
公從小秉承家學,隨父復元公、叔貫元公習拳練武,年方十歲便跟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字品三)學文習武。陳鑫係英義公陳仲甡之子,文武兼備,拳理精奧,武功卓絕。時值壯年,無一子嗣,對孩童十分喜愛。子明公天資聰慧,學文下功,習拳刻苦。族叔陳鑫對其更是喜愛有加,每每單獨輔導之。公遇名師,如魚得水,受益匪淺,數年間便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並對拳術、器械精髓理解頗深。在家父、叔父和恩師的精心傳授培育下,公拳藝精湛,武功純厚,且深得太極真諦,二十餘歲就已臻化境,漸露頭角成為陳家溝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公在沁陽創辦太極拳社傳授武藝,從此和武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生從事太極拳的研究和傳授。一九二七年公與李霽青等人在懷慶府創辦中州粹武會,一九二八年上海黃金榮、江子誠(其父曾任懷慶知府,對陳家溝太極早有所聞,羡慕已久)等人創辦上海太極拳社,聘公前往滬上傳授家傳太極拳。公所傳太極拳講究陰陽開合、虛實分明、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處處走弧形、走螺旋,儒雅瀟灑,收蓄兼併,融健身與技擊於一體。這種太極拳有別於當時流行的楊派、吳派、郝派、孫派各式太極拳,讓世人大開眼界。知是陳家溝太極拳的本來面目,於是陳氏太極受到人們的倍加關注、倍加喜愛,對武術聖地陳家溝愈加嚮往,愈加崇仰。在上海,公武功精湛,拳法獨到,與人搭手過招,招式變化莫測,出神入化;與人交手,從無敗北;與人交談,皆顯大家風度,很快在上海灘名噪一時。
翌年春,南京中央國術館教務長朱國福來滬遇公,深為公之言談舉止、身手功夫所敬佩,與館長張之江相商後聘公為南京國術館武藝教官(南京國術館係國民政府直屬,是人才薈萃、英雄雲集之所在,武藝教官均由各省選取推薦而來,均為各門派的頂尖高手)。時公居南京,陳發科公在北京,傅劍南公(振嵩,陳延熙的得意高徒)在廣州,向外傳授太極拳,很快使陳氏太極顯赫武林,盛極一時。
公「教拳不遺餘力」、「循循善誘」、「生眾獲益匪淺」、「學者日眾」。授拳之餘公集前輩習拳之經驗,融自己練武之心得,捉筆為文,發憤著書,花數十年之心血,先後寫出了《陳氏世傳太極拳術》、《太極拳精義》、《太極拳拳械》三部著作。尤其是一九三一年《陳氏世傳太極拳術》的出版發行,這是陳家溝陳氏不私其家傳之秘,闡發世代相傳太極拳理刊行面世的第一部著作。當時轟動武壇,深受武林同道的贊許。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教務長朱國福、河南武術館副館長劉丕顯、武術名家曾虞民、姜容樵等人紛紛給該書作序,贊其「抱負絕學而不倦於教誨」,「立言不流於誇誕」,「不私其家傳之秘」;書之全文「動作不悖拳理,姿勢合乎力學,體天地之陰陽養浩然之元氣,具科學之萬有得哲學之奧妙,更兼攝影、掛圖,凡關於太極拳術者無不搜羅殆遍,使讀者一目了然」。本書的出版發行對太極拳的傳播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清末民初,武術界有一種怪現象:一些人以狹隘的門戶偏見不惜攀仙附道故弄玄虛:「你捧佛,我就捧道」,「你尊達摩,我就尊三豐」,「你是崑崙派,我就是雪山派」,這種生編亂造,無中生有「祖師爺越老越好,越古越好」的假託,一時間搞得雲遮霧罩、迷霧重重。這些毫無史實根據的「起源說」嚴重地影響著武術的健康發展。
為了弄清太極拳的來龍去脈,正本清源,南京國術館武術家、武術史家唐范生(唐豪)先生邀公一道去河南進行實地調查。他們三下陳家溝翻族譜、查家譜、看碑文、尋遺跡、閱縣誌、覽中州文選、走訪遺老,在掌握了大量史實資料的基礎上,經反覆考證終於得出結論:陳氏太極拳是各流派太極拳之源,陳家溝就是太極拳發源地,陳王廷就是太極拳創始人。在此期間,公為恩師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出版多方奔走,竭盡全力,終使這一經典武術巨著刊行面世。
抗日戰爭爆發,公又經人推薦到陝西西北師範學院(陝西師範大學前身)擔任武術教授,並擔任部隊武術教官。公為抗日將士訓練擒拿格鬥術、拼殺術。在此期間公寫出了《 太極拳精義 》一書作為教學用書,用於指導師生、指導將士進行操練、演習。
公一生是在太極拳的推廣和研究中渡過的,為弘揚太極,宣傳陳家溝,公含辛茹苦、嘔心瀝血數十年,將畢生獻給了太極拳,一九五一年公因病逝世於漢中東門河南會館,享年七十有三。
公不愧為陳氏十七世傑出代表,第九代太極傳人,是陳氏太極(小架)承前啟後的一代宗師。公這種鍥而不捨、誨人不倦、勇於探索、勇於求真的精神深受後人敬重,永遠激勵著太極拳愛好者奮發向上、不斷前進!
陳子明太極拳研究會
名譽會長 陳玉章
會 長 王勝利
副 會 長 職寶貴
蔣發傳
蔣發生於明萬曆二十二年,卒於清康熙十三年(西元一五九四~一六七四),河南禹州人,武藝高強,健步如飛。原為明末登封農民起義首領李際遇的部將(李際遇,原登封守備,陳王廷好友,占少林寺後玉帶山舉兵起事)。李際遇兵敗被誅,蔣發流落江湖,受盡顛簸,輾轉來到陳家溝,投奔陳王廷。陳王廷與蔣發名為主僕,而實為好友。
明亡後,陳王廷身為明朝遺老,見異族入主中原,曾想復興明室,後見大廈已傾,獨術難支,遂隱居造拳。陳王廷晚年創太極拳,蔣發成了陳王廷的好搭檔,與其一起研習、探討、切磋太極拳套路,共創雙人推手、雙人沾槍,是陳王廷創太極拳的好幫手。
蔣發孑然一身,晚年深感孤獨。陳王廷見其鬱悶不樂,故晚年請人畫像時,讓蔣發持刀立其身後,並召集家人說:「對蔣發,你等要好生待之。吾在,你們需善待之;吾若不在,你們更需善待之。見此像就如我在一樣。」
蔣發亡後,族人向陳王廷建議:陳家溝村西北小五叉口「楊海窪」地方荒僻,常有鬼魅出沒害人。蔣把式生性剛烈、正直,請葬於此,以鎮鬼魅。陳王廷採納眾議,遂葬蔣發於小五叉口,並樹墓碑以作紀念,村人呼之為「蔣把式墓」。
【注】陳王廷與蔣發的畫像一直供奉於陳氏祠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下落不明。民國二十一年陳子明出版的《陳氏世傳太極拳術》所附畫像照片和國際太極拳副秘書長陳慶州精心保存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所攝原像照片,以及陳玉琦家的臨摹畫像均為此像存在的有力佐證。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各種畫像,是後人依照原畫像再創作而成。
目錄
陳氏世傳太極拳術目錄
題 序
例 言
陳氏太極拳家列傳
陳王廷傳
陳敬柏傳
陳繼夏傳
陳耀兆傳
陳秉壬秉旺秉奇合傳
陳有恆有本合傳
陳仲甡傳
陳季甡傳
陳長興傳
陳清萍傳
陳耕雲傳
陳三德傳
陳衡山傳
陳鵬傳
陳華梅傳
陳廷棟陳奉章傳
陳有綸傳
陳垚傳
陳淼傳
陳森傳
陳鑫傳
陳璽傳
陳同陳豐聚傳
陳中立傳
太極拳要義一
身
心
理
氣
意
志
情
景
神
化
著
學
思
恒
夬
太極拳要義二
開合與陰陽
運化轉關
虛 實
變 化
步 驟
腰襠之開合
命名與取象
太極拳要義三
太極拳之圈
太極拳之用
太極拳之要點
十三勢術名及其演練法
‧前段一、二、三節
太極起勢
金剛搗碓
懶紮衣(今名攬擦衣)
單 鞭
金剛搗碓
白鵝晾翅
摟膝拗步
斜行拗步
演手紅捶(今名掩手捶)
金剛搗碓
‧中段四、五、六、七節
披身錘(今名庇身捶)
青龍出水
肘底看拳
倒捻紅(今名倒捲肱)
白鵝晾翅
摟膝拗步
閃通背
演手紅捶
懶紮衣
單 鞭
雲手(今名運手)
高探馬
右插腳
左插腳
回身蹬一腳
上步青龍戲水
回頭踢二起
懷中抱月
左踢一腳
右蹬一跟
上步演手紅捶
小擒拿
摟膝抱頭推山
單 鞭
‧後段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節
前招後招
野馬分鬃
單 鞭
玉女穿梭
單 鞭
雲 手
擺腳跌岔
金雞獨立(一名朝天鐙)
倒捻紅
白鵝晾翅
摟膝拗步
閃通背
懶紮衣
單 鞭
雲 手
高探馬
十字腳
指襠捶
黃龍攪水
單 鞭
雀地龍(一名鋪地金)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轉身擺腳
當頭炮
太極拳之擖手
太極拳源流考
太極拳精義目錄
例 言
自 序
陳王廷傳
太極拳的源流和派別
太極拳的要點
太極拳的基本動作
太極拳的術名和分節
太極拳的演練法(即十三勢的演練法)
太極拳之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