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目錄
前 言
序
作者簡歷
第一章 錦八手拳術的源流和師承
我的恩師———趙鐵錚
師兄敖石朋致楊永的兩封信
第二章 錦八手拳名釋義
第三章 錦八手拳術的特點
一、樸實無華,講求實用
二、踢打摔拿,技法全面
三、鬆緊結合,剛柔相濟
四、武醫相融,氣勢合一
五、整勁暗力,驚彈抖炸
六、螺旋纏絲,圓活滾動
七、不招不架,老少相隨
八、重視功法,修德養生
第四章 錦八手拳的功法
第一節 朱砂掌功
一、朱砂掌功釋名
二、朱砂掌功的練法
三、朱砂掌功的功效
第二節 八步連環如意步
一、八步連環如意步釋名
二、八步連環如意步的練法
三、八步連環如意步的功效
第三節 腿 功
第四節 腰 功
第五節 五峰的功夫
第六節 百步神拳
第七節 關於鐵砂掌
第八節 關於鷹爪力
第五章 錦八手拳術
第六章 拆 手
第七章 錦八手拳的八趟總論
第八章 怎樣練好錦八手拳
一、修 德
二、愛 國
三、志 堅
四、明 理
五、帶 意
六、練 功
七、善 學
八、試 手
第九章 錦八手拳的實戰要旨
一、要 勇
二、要 狠
三、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四、老少相隨
五、打 中
六、直 進
七、走 邊
八、打要害
九、制 根
十、連續進擊
十一、旋轉滾動
十二、多 變
十三、掌握時機
十四、敗中取勝
十五、看 肩
第十章 器 械
附錄一 關於少林拳與武當拳之我見
附錄二 關於氣之我見
附錄三 為日本《空手道》一書
的中文譯本所作序言
附錄四 年過花甲不停步
———記湖北省武術協會副主席楊永 健民
附錄五 朱砂掌走向大眾 袁鍾祥
附錄六 「楊氏二絕」 楊 明
後 記
前言
「錦八手」也稱「緊八手」,為北京趙鐵錚老師所傳。它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拳種,蘊含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義,繼承了我國傳統武學的精要,融進了內外家拳學的精髓,汲取了諸多優秀拳種的精粹,是一個經過實踐而篩選出來的中國拳法的精品。其內涵豐富,拳理深邃。拳有八趟,散手組成,勢簡易學,講求實效,重視功法,修德養生。是融修身、健身、防身於一體的優秀的中國武學拳種。
《中國武術史》(習雲太著,1985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第262頁,第十三章「拳術」第二十五節這樣介紹「緊八手」:「相傳『緊八手』形成於清朝中期,流傳很少,今湖北一帶仍有人練此拳。此拳沒有花法,技擊性強,有8趟,基本拳法是緊八手。其特點是一拳一腿,都講快速發力,並要求『去力不僵,回勁鬆軟』。有踢、踹、蹬、鴛鴦腿等16種腿法,由於腿法多變,下肢穩固。」
《中國武術大辭典》(中國武術辭書系列,1990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第60頁介紹「錦八手」:「湖北地方拳種。河北滄州趙鐵錚於50年前所傳。特點是發力講寸勁、螺旋勁,多腿法,重掌法、爪法,步法靈活多變。練功方法有掌功、爪功等。步法以八步連環步為主。除徒手套路外,還有天柱劍等器械套路。主要流傳於湖北。」
《中華武術大辭典》(主編張山、執行主編裴錫榮,1994年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第267頁談到「錦八手」:「湖北地方拳種。係河北滄州趙鐵錚所傳。由單勢散手組合成套,勢法左右兼練,動作樸實無華,腿法較多。講究實用,著重研究掌功、爪功和步法變化。注重發力,以丹田運氣為主。講求化勁、發寸勁、螺旋勁和襯勁,鬆緊結合。除徒手套路外,還有天柱劍等器械套路。」
《湖北武術史》(湖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編,1994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第345頁第四編「拳種發展史」第三章「稀有拳種」第二節「錦八手」寫道:
「(源流)此拳由河北趙鐵錚於50年前所傳。趙氏滄州人。幼年習武,曾為孫傳芳鏢師。常往來於江、浙五省,尋師訪友甚多,拳技精湛,深得內家功法之妙,晚年流落北平賣藝為生。現繼承此拳者僅楊永一人。(拳理)注重發力,講求化勁,鬆緊結合,多用腿法。此拳發力以丹田運氣為主,發寸勁、螺旋勁和襯勁,講究驚彈抖炸,捋滾分化,不招不架,就是一下。而鬆緊之機,即剛柔變化之妙。要求手打三分足打七,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特點)此拳由單勢散手組合成套,勢法左右兼練,動作樸實無華,腿法較多,注重實用,著重研究掌功、爪功和步法變化……(功法)掌功:鐵砂掌、朱砂掌。爪功:鷹爪功。步法:八步連環如意步。」
《中國武術人名辭典》(昌滄、周荔裳主編,1994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第358頁載:
「楊永(1926~ )北京人。滿族。6歲隨父習武,14歲從趙鐵錚練錦八手拳術。1948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國文學系。同年參加革命。1975年到湖北省體委籌建武術隊,任領隊兼教練,是中國武術協會委員、中國武術學會委員、湖北省武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北省武術挖掘整理組副組長,兩次獲評全國挖整工作先進個人。1988年獲中國國際武術節貢獻獎。是錦八手拳術研究會會長,擅長朱砂掌功,是朱砂掌功研究會會長。」
「錦八手拳術」寫入《中國武術史》是由於1978年在湖南湘潭市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大會上,我作為特邀運動員表演後,引起老武術家的矚目,李天驥先生要我在大會上與沙國政先生和福建練五祖拳的一位老拳師共同介紹各自的拳種源流、特點、技法。武術處處長毛伯浩在小結中說「今天我看到了什麼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的打法……」「錦八手」由此引起了武術界的重視。
爾後,北京體育學院(今北京體育大學)又錄製成像,編入了傳統武術教學參考材料中。我還在全國諸多城市中多次做過表演。在《中國武術史》中寫為「緊八手」,是因為我在湖南湘潭全國武術表演大會上介紹此拳時,本著趙老師的教導,對外言「錦」,對內言「緊」,出席大會的多是行家裡手、自家人,所以講的是「緊八手」。習雲太先生出席了這次大會,這樣習雲太先生就寫成「緊八手」。
1986年全國武術挖掘整理工作第二次匯報展覽在北京召開,於故宮東朝房展出「挖整」成果。湖北省武術挖掘整理組上報了此拳,正名為「錦八手」,並展現在湖北省武術挖掘整理成果展覽臺上。當時北京市沒有呈報此拳,這就是《中國武術大辭典》《中華武術大辭典》既寫為「錦八手」,又誤為「湖北地方拳種」「係河北滄州趙鐵錚所傳」的由來。
其實趙老師是北京人,自幼生長在北京,晚年落腳在北京,只是在河北滄州學過拳藝,並非滄州人。《湖北武術史》也依樣寫成「河北滄州趙鐵錚於北京所傳」。「於北京所傳」是對的,寫「為河北滄州趙鐵錚」就不確了。
至於還寫了「繼承此拳者僅楊永一人」也是不妥的。我還有不少師兄弟,只是那時不知其蹤跡,沒有聯繫上。只能說我在演示、宣傳、弘揚、著述「錦八手」拳術上做了一些工作。到了1994年出版的《中國武術人名辭典》上,寫為「楊永北京人,14歲從趙鐵錚練錦八手拳術」,才算寫明白了。
趙鐵錚老師,北京人,自幼在京都學武,14歲赴滄州與劉鏡遠前輩習「六合門」拳術。18歲出師,曾擔任過一劉姓知府的帶刀護衛和大軍閥孫傳芳的保鏢。孫傳芳被刺後,他回到北京,為曹錕、段祺瑞時的空軍副司令兼參謀長的敖家供養數載,教授武學,並在蒙藏中學任過武術教師。後敖家勢敗,生活困窘,還在宋哲元29軍裡教過實戰刀法。日本入侵後,他坐吃山空,生活潦倒,加上性格倔強,最後竟把武學放在了地上,以賣藝為生。整天間說拳論藝,講述技法,講講練練,直到暮年。
趙老師的整個一生都緊緊地和武術捆綁在了一起。又由於他的工作變動和遭遇,使他走遍寧、滬、江、浙一帶,往來於京、津之間,會過無數武術名家,見過多少武林高手,真可謂見多識廣,學識淵博。加上他一生勤奮,練功不輟,不斷鑽研,苦心探討,所以,他的武學學理精深,功夫純熟獨到,多有真知卓識,就是在武術器械上也有不少創新。但由於他自幼習武,知識水準不高,晚年生活潦倒,受諸多社會條件限制,所以沒有留下半點文字材料,深為遺憾。
1991年我在《武術健身》雜誌第一、三期上發表的「錦八手」,只是根據我所學所練和在過去聆聽趙老師在賣藝說拳時、與助手劉玉麟比手論藝時、趙老師給我教拳講解時、在向老師請教閑談時留下的一些記憶,以自己的理解水準寫成的。意圖是把中國武術史、武術辭典所列「錦八手」這門拳術的空缺補起來,把趙老師的武學思想、武術理念、武術成果展現出來,把這一寶貴武學遺產、優秀拳種獻給武術界,獻給社會,獻給人民,並流傳後世。
許多年過去了,深感1991年所寫的內容是不夠,遂再次提筆寫成書稿。本來在1997年就擬出版,但仍怕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趙老師的武學思想、武術成就、武術水準,不能展現出錦八手拳術的內涵和精髓,又經過反覆修改、充實加工,慎之又慎地拖了七八年,總算在今年完稿付梓了。就是這樣,由於自己水準所限,仍會有許多不足、不妥,甚至錯誤之處,望武林同仁、行家裡手,以至海外人士多予賜教。
楊 永2004年4月寫於武漢
作者簡介
我的學名楊維中,北京市人,1926年4月生於北京市房山區楊付馬莊村。祖輩係鑲黃旗。曾祖父是清廷御醫。晚年退居鄉里,開設「益壯堂」,懸壺濟世。善「朱砂掌功」,身體康健,步履快速,故有「旋風楊」之稱。
我幼年隨父習家傳「朱砂掌功」,並與二弟楊維和同從郭師爺(河間人)練少林小神拳、二虎拳、刀、棍等。1937年冬移居北京城內前圓恩寺胡同、棉花胡同,考入北京寬街懷幼小學讀高小一年級。體育老師姓陳,善武術,曾派我代表學校參加北平市東城區武術表演大會表演刀術。後遷居西城西單口袋胡同,於是到西四西什庫天主教堂東邊劉蘭塑胡同的盛新小學讀六年級。畢業後,考入輔仁大學附中讀初中,又跟學校的武術老師學過長拳。我國足球名人李鳳樓是體育老師,帶我們踢足球,所以對足球發生興趣。音樂老師是李煥之,教我們學唱許多進步歌曲。1942年考入北京市立四中讀高中,拜北京武林高師趙鐵錚學練「錦八手」拳術。與北京著名書法家、《書法精論》《書法通論》著者丁文雋先生學書法。跟北平師範大學西文系主任趙麗蓮教授學英語。還在當時「華北新報」日語班讀日文。
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得以聆聽周作人、趙蔭棠、曾昭倫等教授講課。1946年到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有李廣田、張清常、邢慶蘭等教授講課。我選讀語言文字組,得楊潛齋教授青睞,與之研習甲骨金文。由此得讀郭沫若、翦伯贊先生古代社會史等,逐步樹立了唯物史觀。遂接受了共產黨的宣傳教育,積極參加當時的進步學生運動。
由於自幼喜愛戲劇,在北大時就參加過「北文劇藝社」,這時加入了「虹光劇藝社」,演出了許多活報劇,如《審判前夕》《三江好》《一袋米》《和平頌》《豬邏會議》等,在《放下你的鞭子》劇中飾演賣藝人,打了「錦八手」拳,表演了單掌開石。在大型話劇《夜店》中扮演楊七,並任「南開大學劇藝社」副社長。
1948年秋,得知國民黨要逮捕進步社團負責人,我地下黨輸送我到了華北解放區,在正定華北大學學習。因表現進步積極,被選為21班和區隊(一個區隊有四個班,共約500學員)學生會主席。1949年3月,「四野」唐凱來「華大」動員幹部南下,我提出搞電影工作,但班助理左彤說現在沒有電影廠,加上我對班主任林陽有些看法,遂表示到部隊也可以,認為反正演工農兵形象,先體驗一下軍隊生活吧。就這樣到了「四野」南下工作團,被任命為三分團一大隊五中隊副區隊長。南下到開封時開始分配工作,我被分到中南軍政大學。我這時已知道了軍隊不會照顧個人的專業和愛好,遂向中隊楊教導員提出不到軍隊,故此沒到「軍大」,而是隨因傷致殘復員的楊教導員到了武漢。
這時,南下工作團政治部主任陶鑄在對南下幹部講話時強調,國土還沒有完全解放,幹部們不要提個人要求,要服從組織分配,我的個人想法也就不敢提出了。後又隨建制到了湖南長沙中南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分配到一總隊三大隊任教育幹事。因工作積極負責,常受到表揚。1950年初全國大陸基本解放,我還未提出去搞文藝,僅要求從事甲骨、金文專業,卻受到「我中隊思想不穩固、名利思想」的批判,我只好把從藝的願望長久地埋藏於心底。我後來到學校政治部教育科、訓練部政治系工作。
1951年調到第一高級步校學習,被留在高級步校政治部任政治教員、做政治工作。雖然這時內心還是十分渴望能搞文藝工作,但一直不能如願,就是這樣仍積極努力工作,並多次立功受獎,曾獲漢口高級步校「標兵」稱號。由於喜愛文藝,積極參加學校的業餘文藝活動,在演出大型話劇《雷雨》中飾周萍。並是高級步校足球代表隊的主力隊員。這時對武術仍酷愛著,時常活動活動。
1955年由戰友張引之介紹,得識形意拳家耿霞光先生,並多有往來。1958年大比武時,濟南軍區尖子班來高級步校表演,我曾和他們交流探討過技擊格鬥等問題。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沒想到竟受到極大的冤枉和迫害。1969年高級步校撤銷,1970年,我竟被以歷史上莫須有的罪名清除出黨,降級復員農村,直到1974年才還我以清白,恢復了黨籍和原來的行政級別。我於1974年底轉業地方,再也不願繼續搞政治工作了。這時文藝界「四人幫」的陰魂未散,我從此打消了進文藝界的念頭。得知湖北省體委要建武術隊,因自幼習武,拜過名師,有功底,也有興趣,遂到湖北省體委籌建武術隊,任第一任領隊、支書、教練。負責找教練、選隊員,湖北省武術隊在幾年時間內從零點起步,迅速進入全國武術隊的先進行列。多名運動員獲得全國冠軍,我也多次榮獲嘉獎,評為「優秀教練員」。
1977年,我作為領隊帶領隊員參加在內蒙古臨河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大會。大會結束時,不少教練員、裁判員、老拳師下場表演,我表演了「錦八手拳」,受到好評。1978年我被特邀參加了在湖南湘潭舉行的全國武術表演大會,再次表演了「錦八手」。國家體委武術處李天驥同志叫我在大會上與沙國政、一位練五祖拳的福建老拳師,向大會做了拳術源流、特點、技擊方法的介紹。武術處處長毛伯浩在小結時說:「今天我看到了什麼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的打法。」我獲得了「特邀表演獎」。此後習雲太教授把「錦八手」拳術寫入《中國武術史》。
1980年北京體育學院對「錦八手」拳錄了像,編入學院傳統武術專輯中。我在南京、天津、河南、武漢、廣州、太原、武當山、海南島等地做過多次表演,並在秦皇島、福建、景德鎮、武漢、安慶、北京等地傳授了此拳。1991年《武術健身》雜誌第一期、第三期上登載了「錦八手拳」的理論、功法、練法、拆手等。
1980年,我和武漢體院貝嘉德教授倡導成立了湖北省暨武漢市氣功學會。我曾任副理事長、代理理事長。1981年發表了《武術掌功與氣》(副標題為「簡介鐵砂掌與朱砂掌」)一文,公開了朱砂掌「虎部」5個動作和鐵砂掌4個動作,主要目的是講述、闡發、弘揚武術與氣的關係,1982年被轉載於《武林》第4期和《氣功與科學》第2期上,受到了武術界和氣功界的矚目。同年我在《武林》第10期上,發表了《楊永教練答讀者問》,講述了我不贊成練鐵砂掌,提倡練朱砂掌的觀點。1986年在國家體委召開的「全國健身養生史座談會」上,我表演了朱砂掌的「虎部」「龍部」10個動作,並在《武術健身》雜誌上進一步闡述了朱砂掌功的健身價值和在武術中的重要作用。其實朱砂掌功本身就是武術內家的秘傳上乘功法,堪稱武林絕學。
1980年全國武術協會成立,我當選為中國武協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1980年湖北省成立武術協會,我任副主席兼秘書長。1982年全國武術挖掘整理工作開始,我負責湖北省武術挖掘整理工作,全組曾獲國家體委頒發的「先進集體」獎,我也曾兩次被國家體委授予「先進個人」獎。1984年寫了《武當拳法初探》,第一次批駁了「武當無拳論」,用科學的觀點、翔實的材料,肯定了武當有拳,提交給國家體委武術挖整組,還在1987年由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和《武魂》雜誌社共同召開的第一次武術理論研討會上宣讀了此文。我還主編了《岳家拳》,整理了《武當太極拳》,擔任《湖北武術史》的副主編、撰稿人。此外在《武魂》《武林》《武當》《武術健身》《中華武術》等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並擔任過多次全國武術比賽大會裁判員和湖北省武術比賽總裁判長,以及全國武術比賽大會副總裁、仲裁等,是國家榮譽武術裁判。曾被聘為許多武術研究會顧問、武術館校名譽校長和總教練等。
1984年促使「武當拳法研究會」成立,曾任副會長。受中央文化部委托,由湖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電影紀錄片《武當拳》我是惟一顧問。此片譯成八種語言,與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做了交流,獲1988年中國國際武術節「武術貢獻獎」。曾在《武當》《皇家尼姑》《東北義勇軍》《還劍奇情》等電影、電視劇中扮演角色。我曾任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理事及傳統氣功研究中心主任。1989年離休。1995年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中華武林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