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前言
「太極導氣鬆沉功」是借鑒臺灣太極大師熊衛創編的「太極導引」、楊式太極大師李雅軒及其高徒林墨根大師的「大鬆大軟」、太極大師鄭曼青「專氣致柔」和吳式太極大師楊禹廷的鬆沉理論與實踐創編的功法。本人用此法在中國樂山、美國洛杉磯教授弟子,效果明顯。弟子由導氣練習鬆沉功,能使內氣暢通,周身關節儘快鬆開,且節節貫串,肌肉也放鬆,不僵不緊,從汗毛深入到皮、肌肉、筋骨,自表及裡鬆到骨骼,達到太極內功——太極鬆功初步上身的目的。習練者身體健康,很少得病,心情舒暢,生活、工作勁頭更足。
書中,我將修練太極導氣鬆沉功分成基礎篇、修身篇、拳理篇、方位篇、拳架篇、揉手篇、老論篇七個部分。
基礎篇含三個導氣功法、兩個活動樁功、三種太極步法、四個單式練習動作。三個導氣功法是縱向兩種,橫向胯、腰、肩三圈導氣和丹田內功修練,這是目前最流行、最先進的導氣法。
兩個(弓步、馬步)活動樁功,有別於一般樁功,是楊式太極不對外的秘傳,修練者練此功法樁功更好,腿部肌肉力量更強,可增強功力,身體更健康。前進、後退、橫行太極步是太極拳三種基本步法,太極修練從腳下起,只有練好這三種步法,才能練好太極拳。此外,介紹太極拳四個最主要的拳勢動作,即定步、活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定步攬雀尾。
太極功夫主要靠拳架練出來,作為基礎功法來進行單式練習非常必要,練好了幾個單式,對整個拳架練習也很有好處。
修練太極鬆功貴在修身。在修身篇中介紹下肢、上肢、軀幹的修練。練太極鬆功時,必須放鬆周身,心意完全放鬆之後,周身肢體才有可能放鬆。「行氣如九曲珠」指從腳到踝、膝、胯、腰、肩、肘、腕、手九大關節,即為九曲珠。練拳、修練鬆功必須從腳下用功,從下往上練,這是歷代先賢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本篇重點介紹九大關節之鬆功修練。
修練多年太極拳的人從實踐中悟到的重要原則,也稱拳理。多年修練太極拳,我把鬆看成是太極拳的靈魂,把陰陽變轉看成是太極拳的根本。動則分、靜則合是太極拳的規律。沒有虛實便抽掉了太極拳的特性。動靜開合在太極拳中占主要地位。中正和安舒是相互關聯的太極拳內外雙修的基本方法。只有採取「用意不用力」的訓練拳法,才可能退去人體中的本力,使經絡、血液暢通,達到肢體放鬆的目的。六法與健康的關係。
以上這些內容在「拳理篇」中詳細介紹。
太極拳架的確定方位十分重要,故寫出「方位篇」。在本書寫成之前,太極拳的方位一般以八門五步定方位,也就是說X、Y兩個方向,在平面坐標系中定位。這種定位法可以定出腳的方位和腳的運動方向,但上肢運動無法定位。
我在教拳實踐中,摸索出一種四維空間定位法,即十弧、八線、二旋。軀幹帶動上肢做平面旋轉時,可用8個固定弧來定位;上肢做上、下運動時,可用兩個活動弧(上弧、下弧)來表述及三維空間定位;而上肢前臂做滾動旋轉時,可用二旋(內旋、外旋)來描述,即四維空間定位。這樣就能準確地定出拳架中下肢和上肢的運動方向和方位。
「拳架篇」中我選用楊式太極拳的拳式動作,精選其中40個組成太極導氣鬆沉功的拳架。該拳架基本上沒有重複動作,有38個不同動作,每個拳式動作按導氣通筋、陰陽為本、鬆柔為魂進行修練。在本書寫成前,還沒有人很細地寫出來,我這樣寫,使修練者有明確的一招一式的修練方法。相信按這種方法去修練,持之以恆,可以達到修成導氣鬆沉功的目的。
「揉手篇」理論部分重點介紹太極推手的以靜制動、四兩撥千斤、捨己從人、以柔克剛、以慢制快等區別於外家拳的特性。揉手套路是我多年練習和教授揉手的心得,含二十幾個套路。
其他書籍有介紹的,本書不作詳細介紹,這裡只介紹幾種非常特殊又非常適用的,如單揉手的九宮步太極圖揉手、雙揉手的大捋梅花靠、游泳式揉手等12個套路供同仁參考。有81種發勁、化勁實作。對很多書有介紹的掤、捋、擠、按、採、□、肘、靠八法發勁不作介紹,只介紹28種化發勁的實作。
附有「老論篇」,我學習太極拳一刻也離不開「老論」。二十多年來學習太極拳理論,覺得好的15篇推薦給太極拳界朋友。其中,王宗岳太極拳論、十三勢譯名、十三勢行工歌這三篇文章尤需熟讀、精讀。
這本書不僅是寫給學太極拳要求提高內功的人,更是寫給練太極拳要求養生保健、延年益壽有明顯效果的人。由於我的水準有限,文中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之所以將太極導氣鬆沉功寫出,是想將多年修練、學習和教學心得奉獻給同仁,拋磚引玉,能對太極拳界研究之風有所助益,這就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作者 於四川.樂山
作者簡介
王方莘
1941年出生於四川樂山。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物理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峨眉山佛拳第四代傳人、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中國散手道協會外事部主任、國際武術散手道黑帶七段。
王方莘先生酷愛武術,5歲開始在家庭教頭帶領下習武。1961年在四川師大就讀,學習24式太極拳與齊眉棍,是該校武術骨幹,系武術隊隊長。1973年跟峨眉派楊大師學習峨眉山佛拳。1981年、1992年、1998年先後拜楊紹西(楊澄甫弟子)、趙凱(李雅軒弟子)、林墨根(李雅軒弟子)學習太極拳,現精通楊式太極拳、劍、刀、推手、散手,在太極內功修練方面造詣較深。
王方莘先生為傳播太極拳這一中華國粹,兼很多武術職務,1984—1990年任四川省犍為縣副縣長期間,被犍為縣武術協會聘為名譽主席。1987年指導該縣武術隊員參加省級散手擂臺賽,獲女子55公斤級金牌。1997年至今,任樂山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兼太極拳專業委員會會長,組織過4次全市大型武術比賽,並組隊參加永年國際太極拳邀請賽。在比賽中獲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4枚。2000年任四川省推手研究會副會長,帶領樂山市隊參加省級推手比賽,樂山隊獲金牌1枚、銀牌1枚、銅牌1枚。
為把太極拳推向世界,2001年起先後4次去美國講拳、教拳,參加當地舉辦的武林大會。2004年8月參加美國三藩市舉辦的國際武林大會,獲武術名家表演太極拳、推手兩項第一名。
王方莘先生酷愛武術,用畢生精力研究武術,除繼承老一輩拳師太極推手外,並有所創新。如創編太極推手六十六種發勁訓練方法和太極推手化發勁三十二種訓練方法。其中九宮步太極圖揉手訓練方法屬於第一次面世。
為了把太極拳內功修練深入下去,王方莘苦練十幾年,終於在2005年5月完成了《太極內功修練》即太極鬆功修練第一部分《太極導氣鬆沉功》,後來編寫成書,被列為「奧運2008年太極文化交流展示模式」的子課題。本書先練太極導引後練拳架,到外型熟練後,再用導氣方法練拳架的教學方法,在中國大陸可算先例。特別是用四維空間定拳架動作、方向、方位,均屬首創。
目錄
基礎篇
一、太極起勢、收勢之左腳開合縱向、側向導氣
二、起勢時兩手平舉起、下落之縱向、正向導氣
三、胯、腰、肩三圈之橫向導氣
四、丹田內轉功法
(一)丹田內轉的作用
(二)丹田內轉的練法
五、弓步(含半馬步)、馬步之導氣活動樁功
(一)弓步(含半馬步)導氣活動樁功
(二)馬步導氣活動樁功
六、前進、後退、橫行太極步
(一)前進太極步
(二)後退太極步
(三)橫行太極步
七、定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攬雀尾
(一)定步摟膝拗步
(二)定步倒攆猴
(三)定步雲手
(四)定步攬雀尾
八、活步摟膝拗步、倒攆猴、雲手
(一)活步摟膝拗步
(二)活步倒攆猴
(三)活步雲手
修身篇
一、鬆胯、提膝、擴踝、鬆腳
(一)太極腳的修練
(二)擴踝、提膝、鬆胯
二、鬆肩、垂肘、鬆腕、展指
(一)太極手的修練
(二)鬆肩、垂肘、鬆腕
三、溜臀、裹襠、收腹、鬆胸、空腰、圓背
(一)溜臀、裹襠
(二)收腹、鬆胸、空腰、圓背
拳理篇
一、陰陽變轉
二、虛實漸變(動分陰陽)
三、動靜開合
四、安舒中正
五、用意不用力
六、六法與健康
方位篇
一、「太極十弧八線二旋」的產生
二、認識「太極十弧八線二旋」
三、「太極十弧八線二旋」使用注意
四、用「太極八線」定位各種步型示例
五、用「太極十弧八線二旋」決定兩個拳勢動作的方位、方向
(一)攬雀尾(按掤、捋、擠、按分成四個小動作)
(二)左摟膝拗步(從白鶴亮翅過渡到左摟膝拗步的動作,可分為四小動)
拳架篇
一、拳架一般要求
二、狠抓重要三點
(一)導氣通筋
(二)陰陽為本
(三)鬆沉為魂
三、40式太極導氣鬆沉功拳架動作名稱
四、幾個重點拳架的練法
(一)單鞭、提手上式,白鶴亮翅
(二)進步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肘底捶
(三)斜飛勢、下勢、左金雞獨立、右分腳
(四)進步栽捶、翻身撇身捶、右玉女穿梭
(五)右打虎勢、右野馬分鬃,上步七星
(六)退步跨虎、轉身擺蓮、彎弓射虎
揉手篇
一、揉手理論
(一)以靜制動
(二)四兩撥千斤
(三)捨己從人
(四)以柔克剛
(五)以慢制快
(六)聽勁、餵勁
(七)化勁、發勁
二、揉手套路
(一)單揉手套路
(二)雙揉手套路
三、太極推手發勁,化勁示例
(一)推手發勁示例
(二)揉手化發勁示例
老論篇
一、王宗岳太極拳論
二、張三豐十三勢譯名
三、唐李道子《太極拳真義》
四、歌 訣
(一)十三勢行功歌訣
(二)打手歌、又歌
(三)乾隆舊抄本太極拳經歌訣六首
(四)八字歌
(五)周身大用歌(又名三十七周身大用歌)
五、武禹襄先生太極拳說
(一)太極拳解
(二)十三勢說略
(三)四字秘訣
六、李亦畬先生太極拳要論
(一)五字訣
(二)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三)十三勢行功歌解
(四)撤放秘訣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