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道教影響於佛教者,有儀軌上的,有哲理上的,有習俗禁忌,及煉養術法。在哲理上的,如道教《太極圖》被唐代的宗密拿來解釋佛教唯識學、清代的行策用來說明禪宗的曹洞宗;甚至唐代禪宗的不立文字、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等,也都與老莊的思想有關。再者,在儀軌、習俗及煉養上,道教的講經儀、壇儀、符印、星斗崇拜、安宅、葬埋、藥餌、冶煉、食氣、導引、靈籤、節慶等等,也都曾對佛經有所影響,常被佛經所襲用。而道教房中術與佛教密宗無上瑜伽,更有密切關係。本書即就這些方面,道教所影響於佛教者,來加以論述。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 楊惠南
序
《道教與佛教》一書,是一九九四年應台大哲學系楊惠南教授之邀而撰寫的,至今已十餘年了,台灣有些大學在介紹佛、道兩教時,曾以此書為教材;筆者在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看過書店販售此書,也曾在星洲日報及網站上看到星、馬華人引用筆者所說中元節的來源來做討論。可見佛、道兩教的論題,目前依然是華人社會中所關注的事情。佛、道兩教,原為華人社會常見的宗教,迭有興衰,近日佛教勢力的大盛,其實是始於民初太虛和尚的宗教改革,太虛參考西方的宗教,改革教義、改革組織、財產公有化,倡導現代佛教、人間佛教,自此之後佛教由遠離人群,閉關自修的宗教,逐漸走向人間,走向生活化;不僅如此,今日佛教在教義上也較過去的佛教寬容,逐漸把媽祖信眾、關帝信眾拉入佛教範圍中,其影響力大增。魯迅在一九一八年寫信給許壽裳時曾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這句話可能隨著佛教僧伽集團的努力,而有所變改,只是這樣的改變,對華人的民族性而言,是好是壞,則值得深思。
世界上不同的宗教,造就不同的習俗、文化與思維模式。宗教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常帶有決定性的影響。猶太人能在亡國二千年後再度立國,使猶太人凝聚在一起,不因流浪各國而被同化,其中猶太教的信仰,應是主因。今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對抗,基本上也是基督教文明和回教文明兩種不同宗教的抗爭。因此在人類尚不能擺脫宗教束縛下,慎選自己民族所適合的宗教,去蕪存菁,才能使民族更能昌盛、國家發展,進而使全人類都能更團結、和諧,這樣的宗教才是我們想要的宗教,也才是適合全人類的宗教。
以存在於中國的佛、道教而言。道教是和中國文化一起成長的宗教。古老的宗教,尤其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出來的宗教,往往找不到教主,新興的宗教才有教主。舉例來說,佛教的教主是釋迦,但隨印度文明發展而來的婆羅門教,卻無法說出它的教主;中國的道教也是如此。再擴之,猶太教、古埃及的宗教等等,都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出來的,無創教教主可言。道教認為生命來自高貴的道體,所謂道生德畜,物形勢成 ;以生為貴,樂生養生;甚而想以人類之力來延生、長生,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早期主張三命(正命、遭命、隨命)及重視道法自然;以安國濟眾者為神,以積善修煉者為仙。《禮記.祭法篇》所言的法施於民、以死勤事、以勞定國、能禦大災、能捍大患者,死後都將成神,受後人供祀。這類神,即是道廟中常見供奉的忠臣烈士,或為國為地方盡力犧牲的鄉賢。
相對的,佛教以生為苦,以為生命來自無明起行,由淫穢而後有名色、六入,而後有生、老、病、死。以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為修道之方,強調因果輪迴,倡導忍辱、布施及一心唸佛。較偏重個人修行,而不是以為國為民犧牲為得道成神 。尤其過度的強調忍辱、布施,造成了捨身餵虎、割肉飼鷹等殺一人命,以救一物命的愚施。三國.康僧會譯《六度集經》中所敘述的眾多「布施」故事,大都屬於愚施愚忍,甚至是背天理而行者,如〈須大拏經〉敘述釋迦前世的須大拏太子,逼棄自己二子為別人奴,二子逃走,被太子尋回,二子「抱父戰慄涕泣」,但依舊再被布施予梵志,其後更將己妻布施給梵志為婦;這些都是極度泯滅人性的做法,為求布施之美名,將子女、妻子贈予別人;使妻子、子女受盡苦痛,以求一己之果報,悖逆倫常,且是不可思議的做法,卻被本生經等愚經的作者所極度稱揚,以為可以「獲如來無所著正真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獨步三界、為眾聖王」。佛經中太多的忍辱故事,如《六度集經.卷五.忍辱度無極章第三》所述自稱忍辱者,被王斷手腳耳鼻而不起瞋恨,終於因忍辱感動天神。經中以能忍辱為美者,也大都負面者多。過度的倡導忍辱,將使民族性改變成逆來順受,不敢向不合理的強權抗爭,只能讓對方「多行不義必自斃」;但如果大家都忍辱,有誰來執法讓他「自斃」呢?
(節錄自《道教與佛教(增訂二版)》〈再版序〉)
目錄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再版序
自序
第一章 道教壇法科儀對佛教的影響
第一節 道教講經科儀對佛教的影響
一.中土儒學及道教的講經制度
二.中土儒講及道教說經對佛教的影響
第二節 道教壇場科儀對佛教的影響
一.道教壇場與佛教密宗金胎兩大曼荼羅
二.道教之壇儀禁忌與佛教壇制
第三節 結語
第二章 道教信仰、習俗、方術對佛經的影響
第一節 道教星斗崇拜及時日吉凶等信仰對佛經之影響
第二節 道教符、籙、印對佛經之影響
第三節 道教宅葬、靈籤等信仰對佛經之影響
第四節 道教避穀、食氣及藥餌、冶煉等方術對佛經之影響
第五節 道教方技房中術與佛教密宗無上瑜伽
一.佛教密宗的無上瑜伽
二.道教房中術與佛教密宗
第六節 道教節慶、習俗對佛經的影響
第七節 結語
第三章 道家道教哲理思維對佛教的影響
第一節 莊子道體論與道生思想
第二節 莊子道體論與《大乘起信論》的真如佛性說
第三節 莊子道體論與吉藏《大乘玄論‧佛性義》之草木有佛性說
第四節 莊子道體論與湛然《金剛錍》無情有佛性說
第五節 道家老莊對佛教禪宗的影響
第六節 道教《太極圖》與佛教唯識學及禪宗的關係
第七節 結語
第四章 道教司命司錄系統對佛教檢齋及善惡童子說之影響
第一節 序言
第二節 道教司命系統與檢校功過日期
一.道教司命神的演變
二.道教司命神吏所用以記錄的簿籍及下凡核閱人世善惡功過的日期
第三節 道教司命系統對佛教的影響
一.道教影響下的佛教司命系統及檢齋日
二.左右雙童、判官及善惡簿記所衍生的業簿、業鏡、業秤、檀拏幢
三.道教庚申會對佛教之影響
第四節 結語
第五章 道教十二獸、十二神與佛教十二藥叉神將
第一節 十二獸探源
第二節 十二獸與道教十二神、十二將
一.三十六禽
二.十二神
三.十二將
第三節 佛經中所見之十二獸、十二藥叉、十二因緣
一.北涼‧曇無讖譯《大方等大集經》中所見的十二獸
二.智顗、湛然十二獸精物為妖說
三.十二藥叉神將與十二時神、十二獸、十二佛菩薩
四.宋‧施護《十二緣生祥瑞經》中的十二因緣與十二獸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道教中元節對佛教《盂蘭盆經》及目連傳說的影響
第一節 序言
第二節 道教中元節
第三節 《佛說盂蘭盆經》的真偽
一.中印曆法不同,道佛節慶互異
二.道重家族佛重個人,救贖方式各異,救贖七世父母與中土帝王立七廟有關
三.孝親觀念為中土特色;印土並不強調孝
四.此經有貶抑道士語,應出道教救贖後
五.此經內容與道教中元日誦唸的道經相近
六.此經供僧眾藉以薦拔,仿自漢世三張之飯賢消災
七.小乘經典無此經,印度無此俗
八.小乘經無目連救母,目連救母是由〈優多羅母墮餓鬼緣〉所衍生出來的
第四節 歷代中元節慶和目連救母故事的衍變
第五節 結語
第七章 道教血湖地獄對佛教《血盆經》的影響
第一節 序言
第二節 道教血湖地獄
一.道經中的血湖地獄
二.血湖地獄的成因
第三節 佛教《血盆經》
第四節 結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