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佛學的卷帙浩繁,理論深奧,盡人皆知。然,空有理論而不知如何實踐,只能徘徊在佛學門外,不能一窺它的富麗;也難畫餅充飢。現代人汲汲營生,爭逐名利,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自墮煩惱的深淵,不見天日。對醫世救人 的佛學,不是疏於投注關懷的一瞥;就是只當消遣無聊的點綴。試問:如何從佛學中得到啟迪與力量?本書從佛學的觀點,活用佛學的內容,試圖提出一條用佛學來做人處世、來品嚐生活、來揭示生命意義的方法。其文筆輕鬆,禪 意盎然,深入淺出,最適合一般初學的社會大眾閱讀。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 楊惠南
自序
佛教,早年被視爲迂腐、落伍和迷信,近年來一掃昔日的沈鬱與陰霾,展現它活潑開朗、樂觀進取的面貌,令人一新耳目。
有些人忍不住會好奇地問:「佛敎除舊布新、脫胎換骨的關鍵何在?」
我想這是近年來,許多深謀遠慮的有識之士,大力鼓吹、提倡:希望學佛人不要再拘泥於佛學名相,不要再束縛於儀規教條;要眞正從外在有形的表相,進入內在無形的佛學內涵。要把佛教關懷今生今世,憐憫斯土斯民的大慈大悲;也把佛法落實到利益婆娑有情的精神,進一步加以發揮、貫徹。因此,才能引起世人的注目,贏得世人的喝采,並使得佛教獲得起死回生的轉機。
佛教傳世兩千五百多年,當年千里迢迢從印度翻越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度過黃沙滾滾的大戈壁,來到人地生疏的中土。其間歷經十餘朝代的無數高僧、大德,嘔心瀝血地弘揚傳播,終使佛法大行於天下。
然而,佛法號稱三藏十二部、八萬四千門——下根者無從登堂入室;中根者亦僅能略嘗法味;唯有上根者俱有大智,才能一窺究竟。試問:如此浩瀚壯闊、博大精深的佛法,沒有人加以融會貫通,作深入淺出的闡揚介紹,一般社會大眾終日爭逐名利,本身又欠缺慧根悟性,如何叫他們靜下心來探討眞理?又如何指望他們能夠活得快樂自在?
今日的佛教,仍然存有注重虛僞排場;一味談玄説妙;炫耀神通感應;以及各據山頭,單打獨鬥的不正常現象。所以從表面上看,固然鑼鼓喧天,聲勢浩大,但是這些卻像無根的花草,縱使花團錦簇,終究難逃凋零枯萎的下場——一旦曲終人散,銷聲匿跡,徒然空留喧嘩熱鬧在人間。佛法的可貴處,不在它外表的莊嚴、繁複和神祕,而在於它的平凡、平淡和實用。因此,如何讓佛法深入人們生活的沃土,使之枝葉扶疏,進而開花結果,才是它的當務之急。
數十年的學佛生涯,我始終堅持的「學佛目的」是:「學佛人要透過智慧的觀照與賞玩,來品嘗生活的甜美。揭開生命的奧妙,讓天地萬物呈現它們可愛可親的面目;進而將自己的領悟,分享別人,照亮別人,使有緣眾生也都能活得逍遙自在。」
因此,本書就是自己學佛的一些小心得。不怕識者竊笑它的膚淺、幼稚,野人獻曝,作爲自己真誠的回饋——感謝無數指導我的師友,他們曾把珍貴的佛法介紹給我,使我今生受益無窮。我飲水思源,雖極欲感恩圖報,卻限於才學疏淺,只能方便權巧,將平日活學活用的方法,再次把它迴向給更多的有緣眾生。但願:個個學佛自在,人人法喜充滿。
世敏寫於臺灣.高雄.菩提園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日
前言
人從呱呱落地,日以繼夜在人生的旅途上奔馳,片刻也不得休歇。儘管這漫長的生之旅,有的人不必歷經狂風暴雨,也不必走過遍地荊棘;而且沿途鳥語花香,風光明媚,不過它的終點,無可避免的,卻都是人類永恆的歸宿——黃土一坏,長眠荒野。
蘇軾在〈念奴嬌〉詞中,就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但是升斗小民,在勞碌一生之後空無所有;就是威震四方的將相王侯,依然會被時光無情的浪濤所吞沒。
如果你不相信,請欣賞古今歷史的舞臺,所輪番上演的人生大戲:先看中國秦始皇的賣力演出——建築綿亙千里的萬里長城,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然而長城依舊存在,卻不見當年的秦始皇!再看西方亞歷山大的呼風喚雨——南征北伐,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然而那偉大的帝業,像構築在沙灘上的城堡,雖是精雕細琢,巧奪天工,卻難逃無常潮汐的沖刷,因而坍塌毀壞,未曾留下任何痕跡;而當年叱吒風雲的亞歷山大,屍骨也早已化爲塵土,無處尋覓了!至於建立蒙古大帝國的成吉思汗,生前又是何等的威武豪壯!功業又是何等的顯赫彪炳!然而一統世界的日子尚未來到,他就病死在黃沙滾滾的塞外荒漠,而他苦心擘劃的帝國版圖,不久也就分崩離析,進而灰飛煙滅。想一想:這怎不令人發出「壯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嘆呢?
撇開這些大人物、大功業不談,芸芸蒼生如同遍地的蟻螻,一生就爲填飽肚子、遮蔽形體、免於受凍挨餓而奔忙。這些生物生存的本能,看似容易,其實艱難。不信的話,請聆聽來自全世界落後偏僻、烽火連天地區的聲音:多少苦難的人們,呻吟在飢寒交迫之下?多少悲慘的人民,哀號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你再投以關注的一瞥,你就會爲之怵目驚心:同樣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包括你我在內,竟然有三分之一以上,正處於吃不飽,也餓不死,營養不良的狀態;而爲數不少的非洲國家,像衣索比亞、烏干達等地的兒童,每隔三十秒就有一個因爲缺少食物、醫藥而死亡,這又是何等的慘絕人寰!
當然,看了以上的資訊,有很多人會爲自己生活在豐厚富足的天地而深自慶幸。問題是能夠免於飢餓、疾病的人們,卻不一定能夠逃避專制極權的統治,以及由於這種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所帶來的逼害。自古以來,那些暴君如同魔王一般,扭曲人性,戕害人的身心人格,叫人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活在這樣的世界,眞的有如人間的煉獄,使人思之不寒而慄!好,就算少數人眞有大福報,安常處順,能夠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卻也不能因此而遽下定論:他們必定是屬於得天獨厚的一群。爲什麼呢?因爲這些人大多數還是凡夫俗子,窮其一生,不是汲汲於功名利祿,就是戚戚於貧賤困頓;不是疑惑於宇宙的浩瀚無垠,就是迷茫於人世的瞬息萬變;不是爲親朋的離別而悲啼;就是爲世事的幻化如夢而太息。再說,這些人當中,又有多少人真能掙脫情愛的枷鎖?眞能跳出無盡煩惱的深淵?
除此之外,地球上的人類,雖然人種不同,膚色亦異,他們彼此之間的智能有高有低,但是「生老病死」,是他們共同吟唱的人生組曲。這人生的大樂章,雖有抑揚頓挫的不同節奏;也有獨唱、合唱的不同詮釋。不過,一旦樂音的嘎然而止,留下的必然是永恆的寂寥和落寞!
有些人看到這兒,心中難免暗生納悶:爲什麼非把人生形容得如此悲觀頹喪?爲什麼要把世人說得如此愚蠢無知?可別誤會喲,上面所說的,只限於一般俗人的「人生概論」。他們忽略了自我的提昇、淨化、創造,以充實人生的內涵與生命的價值,因而迷迷糊糊地混日子,因此才白白地在人間走一回。如果有人不甘心過這種渾渾噩噩的生活,那麼本書的野人獻曝,就是專爲這些有志氣、有抱負、有智慧的人們,提供一條尋求身心安頓——袪除煩惱束縛,以獲得無礙解脫自在的道路。 但願您能靜下來慢慢閱讀,仔細體會,進而深入揣摩。或許您將會透過本書的指引與啟迪,因而恍然大悟,從此過著優閒自在的生活。
深切地祝福您!也誠摯地祝福您!
目錄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人生的煩惱與痛苦
第二章 佛的境界
一、佛是覺悟眞理的眾生
二、佛是悲智雙修的覺者
三、佛是修行融入生活的聖者
第三章 學佛的眞義
一、學佛在學習觀照賞玩生活
二、學佛是見賢思齊的提昇
三、學佛是自我的開發與鍛鍊
第四章 自在的條件
一、具備智慧的觀照
二、免於生死的恐懼
三、快樂幸福的永久持有
第五章 自在學佛的方法
一、隨緣盡分
二、自己作主
三、隨喜讚美
四、無住生心
五、知足常樂
六、大肚包容
七、安住無常
八、了解因果
九、安頓生命
十、懷抱希望
十一、心中無恨
十二、熱愛工作
十三、秉持中道
十四、親善知識
十五、善用方便
十六、心存感恩
十七、惜福自處
十八、正確學佛
十九、珍惜緣分
二十、即時放下
二十一、眞理為師
二十二、發心修行
二十三、注重今生
二十四、切莫占有
二十五、無相布施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