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民俗宗教 > 梁武帝(平)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梁武帝(平)

prev next

梁武帝(平)
  • 商品編號: dnda2829
    出版社: 東大
  • 作者: 顏尚文
    出版日: 2015/09/18
    ISBN13: 9789571922829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32x210mm
    頁數: 329
  • 定價:  NT$24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NT$24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4658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作者以學佛的歷史工作者立場,慈悲且嚴謹地描述梁武帝一生如何在魏晉南北朝亂世中突破重重困難,創造「皇帝菩薩」新理念,及根據此一新理念而進行「佛教國家」之心靈改革的成敗因素。
  本書從東晉南朝「沙門不敬王者」的傳統、北朝「皇帝即如來觀」的影響,及佛教徒的自覺與菩薩思想的傳佈,來探討梁武帝「皇帝菩薩」理念的淵源;並透過梁武帝八十六年生命歷程四個階段的轉折與突破,探討有關創業稱帝與佛教的關係。
  「天監之治」與「佛教國家」的奠定;佛經的翻譯、編纂整理與注解所奠定的佛學基礎;推行「菩薩戒」而建立「皇帝菩薩」地位;禁斷酒肉改革僧團的成功;拾身同泰寺與宏揚阿育王思想的轉折;晚 年禍起蕭牆,政治改革改敗與「佛教國家」的幻滅。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 楊惠南

自序
  梁武帝是一位「皇帝菩薩」,「奉佛天子」。在位期間建立中國僧團「持素戒葷」的傳統,大力推行「菩薩戒」,宏揚《般若經》與菩薩思想,影響往後一千五百年的中國、日本等世界性佛教的發展。直到今天臺灣社會中經常舉行的「梁皇護國祈願消災法會」仍然盛況空前,深為佛教徒所熱衷參與。但是,中國的正統「史籍」卻明確的記載梁武帝一生發動的戰爭中死傷百萬人以上。「侯景亂梁」時「百姓流亡、死者塗地。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在研究梁武帝的過程中,有著佛教徒的「法喜充滿」,也有歷史學者的「悲憤無奈」。1986年初,開始著手蒐集梁武帝的資料,就被愉悅、興奮、懷疑、厭惡、痛恨、同情、諒解、包容等冰炭滿懷抱的情緒不斷的困擾著。十二年來,從中國中古佛教政治史的研究,轉向臺灣佛教社會史的探討,《梁武帝》這本書才逐漸脫離「理想與現實的糾纏」,在「願力與業力對決」的「菩提煩惱」中,讓「他」勇敢的走向俗世紅塵中,再接受「一大事因緣」的洗禮。本書即將出版,筆者有義務交待這番心路歷程,幫助讀者瞭解《梁武帝》。
  筆者在碩士論文《隋唐佛教宗派研究》完成後,深感中國佛教史必須上溯魏晉南北朝更具體的人物或寺院研究才能更踏實。博士班期間仍然無法突破上述研究困境。因此,在葉阿月老師的安排下,於1986年秋天到日本東京大學「取經」。秋去冬來,在東京大學廣大的學術殿堂中,竟然找不到立足之地。1987年初,筆者在鎌田茂雄、木村清孝兩位「中國佛教史」權威教授指導下,嘗試探討「梁武帝與佛教」課題。白天冒著東京大雪紛飛、冷風逼人的酷寒,穿梭在東大圖書館、山喜房等地,找尋有關梁武帝的資料;夜晚在冰雪滾動撞擊聲中,法喜充滿的品嘗當天豐碩成果,興奮地計劃天亮後的進一步研討。1987年九月,開學前夕才匆忙趕回臺灣,帶著滿腔的喜悅與好友林保堯、賴鵬舉、周伯戡共同討論有關「梁武帝與佛規」等課題。1988年在《師大歷史學報》所發表的〈梁武帝的君權思想與菩薩性格初探——以「斷酒肉文」形成的背景為例〉,是在林保堯板橋的家中,每週一次的討論會中,逐漸成型的。1989年六月完成《梁武帝「皇帝菩薩」理念的形成及政策的推展》博士論文,感謝林兄以及「東方宗教討論會」諸畏友的斧正,才能以不到兩年的時間,趕在博士生修學期限終了前,完成學位論文,因此,無暇處理梁武帝維護政權的黑暗面。1981年九月,接替恩師朱際鎰教授在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魏晉南北朝史」課程,面對史學的新血輪,再也無法以宗教理由為梁武帝辯護其政治的黑暗面;也不想以學術的藉口將《梁武帝》設限在新的「理念」及「新政策」的推展範圍內,因此,不敢冒然出版博士論文。究竟梁武帝是一位極端的現實政權追逐者?亦或是一位「罔恤民命」的昏君?還是一位極端理想的宗教犧牲者?一位神聖的「佛菩薩」?而梁武帝個人能否超越中國二千年的封建君主集權體制?以及三百年來六朝貴族門閥的束縛?拋棄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而照顧身份卑下的庶民奴婢?是否能力挽其政權、國家免於淪亡的宿命而不動干戈?梁武帝體悟的《般若經》、「菩薩思想」等深奧的佛理,筆者是否能理解、能正確的掌握?梁武帝「持戒謹嚴」的操守,筆者是否能感同身受?讓位出家是否是梁武帝的最佳選擇?一千五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是否能設身處地的論斷梁武帝?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無邊的漆黑中,一團無知、無解的黑影不斷的侵襲著。筆者無法面對「不可知」的「梁武帝」,更不敢以《梁武帝》示人。因為,無明的恐懼,令人毛骨悚然,無法逃避。
  要瞭解梁武帝奉佛的光明面,唯有勤讀佛經、如法修行;要突破梁武帝政治的黑暗面,只有走出學術的象牙塔,踏上真實的土地上,親自參與紅塵的掃除工作。1993年毅然辭掉師大教職,南下嘉義中正大學,在綠油油的嘉南平原上展開生命上另一段旅程。1994年秋天,帶領25位歷史系所的學生參與文建會全國文藝季「梅鄉汗路——梅仔坑的故事」文史調查工作。1995年參與文建會「梅山鄉社區總體營造——尋根探源系列活動」規劃工作。也在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的支持下,進行「南臺灣觀音信仰寺院調查研究計劃」等實際的田野工作。南下嘉義後,對魏晉南北朝佛教政治史的研究由佛教人物轉向佛教社區組織的探討。1995年完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兩晉南北朝造像銘記彙編附考——邑義集團篇》。1996年撰寫〈中古佛教社區的法華邑義組織與活動——以東魏「李氏合邑造像碑」為例〉、《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1期。在當前鄉土社區的改造方面,1998年編撰《彩繪嘉義新故鄉——嘉義縣社區總體營造教材》,撰寫《梅山文化的營造與展望——梅山鄉社區總體營造規劃報告》。學術研究也落實到南臺灣的土地上。1997年開始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南臺灣佛教寺院的分佈與發展」三年計劃,也負責《嘉義市志》總編纂的鉅大工程。
  近六年來,帶領著歷史系所學生踏遍南臺灣山區的峰巒溪谷,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海風襲人的海浦河口,深深感受到俗世的苦痛與無奈,對於魏晉南北朝的政治、社會、文化更深一層的理解。回想梁武帝一生由儒生、文人、隱者、軍隊將帥、方面大員、權臣而開國稱帝,又轉向苦行僧而成為「皇帝菩薩」,最後餓死臺城,身死國亡。他生命內容多元、多層次的困境、突破、轉換。全力投入扮演各種角色,生命突破一層,又被覆蓋更深厚的一層。以菩薩的願力,清除累劫的業障後,又面臨無始以來的習氣。在人間成佛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各種不可思議的因緣。如實觀察,如理思惟,如份抉擇,需要更清淨的般若空慧與菩薩更深厚的慈悲善巧,以及更偉大的諸佛本願力之護持!
  1997年初,帶著「梅山健康學習之鄉」的營造成果與解説學生,翻山越嶺遠赴宜蘭參與「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在三、四十萬參觀人潮的推擠中,逐漸突破多年來「梁武帝」的夢魘,無懼於傳統威權體制的束縛,能隨緣營造鄉土社會中善良的種子。就在同年的春天,筆者以〈梁武帝《注解大品經序》考——「國家佛教」的建立基礎〉在清華大學「第一屆中國典文學會議」中宣讀,獲得與會學者的積極肯定。1998年夏天,利用暑假空暇,將梁武帝的「皇帝菩薩」,理念與政策的推展,提昇到「皇帝菩薩」理念與「佛教國家」的興減之層次上,重新改寫多年來不敢面對的博士論文。本書《梁武帝》,主題是「皇帝菩薩」與「佛教國家」的興滅,站在梁武帝學佛的光明面且兼顧政治黑暗面的互動,以學術謹嚴的考證態度,描述他所創造的「皇帝菩薩」新理念,以及他全力以赴想創造的「佛教國家」之興滅歷程上。做為一個學佛的歷史工作者,筆者雖然無法全面處理梁武帝政治的黑暗面,但是,也不再逃避政治的黑暗面。如今敢於面對臺灣寺廟十八羅漢洞窟中的「梁武帝君」,虔誠地祈願:藉著千百年來無數的佛教徒在《梁皇寶懺》法會中所流下來無盡懺悔的淚水,能洗淨政權爭奪所造成的血海深仇。衷心的祝禱:「梁武帝君」羅漢圓頂的法相上,能早日脫下龍袍,棄除貪嗔癡無明習氣,以「菩薩戒弟子蕭衍」的身份,生生世世奉行菩薩道,早日建立他菩提願中「佛教國家」的極樂淨土!更祝福參與討論、協助完成《梁武帝》的出版及閱讀《梁武帝》的有緣人,早日脫離苦海,成就人間淨土。
顏尚文
九九九年四月十一日

目錄

自 序
前 言
第一章 「皇帝菩薩」理念與「佛教國家」的淵源
 第一節 東晉南朝「沙門不敬王者」的影響
  一、東晉初年「沙門不敬王者」的論爭
  二、東晉末年沙汰僧團與「沙門不敬王者」論爭
  三、慧遠的《沙門不敬王者論》
  四、「沙門不敬王者」的影響
 第二節 北朝「皇帝即如來觀」的影響
  一、五胡十六國時代的「國家」與「佛教」
  二、北朝「皇帝即如來觀」的理念
  三、滅佛、復佛與「皇帝如來」佛像的建造
  四、「皇帝即如來觀」的影響
 第三節 佛教徒的自覺與菩薩思想的影響
  一、佛教徒的自覺與無佛感
  二、菩薩思想與受菩薩戒風氣的影響
 第四節 小 結
第二章 早年經歷、創業稱帝與佛教的關係
 第一節 家世、早年生活與士大夫的教養
  一、家 世
  二、經歷、竟陵八友與佛教薰陶
  三、儒學與士大夫教養的影響
 第二節 創業稱帝的背景、經過與佛教的關係
  一、政局動亂與父親冤死
  二、創業經過
  三、受禪稱帝與佛教的關係
第三章 「天監之治」與「佛教國家」的奠定
 第一節 「天監之治」與政教結合政策的奠定
 第二節 「佛誕日」即位禮的意義
  一、「佛誕日」即位禮
  二、「中國聖主」的「佛教國家」
 第三節 建造寺院與政教結合政策
  一、法王寺
  二、光宅寺
  三、開善寺
 第四節 「建康教團」與政教結合政策的推行
  一、「建康教團」的政教結合工作
  二、「家僧」的政教結合工作
第四章 「皇帝菩薩」理念與「佛教國家」的佛學基礎
 第一節 「佛教國家」建立佛學基礎的原因
 第二節 佛教類書的編纂
  一、釋僧旻編《眾經要抄》
  二、釋寶唱編「佛教國家」的宗教儀典
  三、釋寶唱編《續法輪論》、《法集》與《眾經目錄》
  四、釋智藏編《義林》
  五、虞闡編《佛記》
  六、釋寶唱編《經律異相》
 第三節 戒律的編定與敕撰《菩薩戒法》
  一、戒律的編定與《出要律儀》
  二、敕撰《在家出家受菩薩戒法》
 第四節 佛經的翻譯與注解
  一、《阿育王經》等佛典的翻譯
 二、《大般涅槃經》集解與「佛教國家」的佛學基礎
  三、注解《大品般若經》與「佛教國家」的佛學基礎
 第五節 小 結
第五章 「皇帝菩薩」地位的建立與「佛教國家」的政治改革
 第一節 受菩薩戒與「皇帝菩薩」地位的建立
  一、受菩薩戒及其相關問題
  二、皇帝的菩薩化之理論根據
 第二節 從世俗的「菩薩戒弟子皇帝」到神聖的「皇帝菩薩」
  一、「智者國師」人選的抉擇
  二、「皇帝菩薩」理念、地位的形成
 第三節 「佛教國家」以「受菩薩戒」為主的政治改革
  一、士族政治的敗壞與天監年間的改革
  二、菩薩戒的提倡、實踐與政治改革
第六章 斷酒肉法會、僧團改革與「佛教國家」的鞏固
 第一節 斷酒肉法會的過程與理論基礎
  一、斷酒肉法會的過程
  二、斷酒肉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僧團改革與「佛教國家」的鞏固
  一、僧團的蕪亂情形
  二、禁斷酒肉以匡正僧團
  三、「佛教國家」的鞏固
第七章 「佛教國家」的理想與幻滅
 第一節 捨身同泰寺與「皇帝菩薩」的理想
  一、捨身同泰寺的史實與相關問題
  二、同泰寺與大通門的象徵意義
  三、捨身的儀式化意義
  四、捨身、講經說法與「皇帝菩薩」的理想
 第二節 阿育王、轉輪聖王與「佛教國家」的理想
  一、阿育王與轉輪聖王
  二、梁武帝與《阿育王經》的思想
  三、梁武帝與「轉輪聖王」的理想
  四、阿育王崇拜與「佛教國家」的理想
 第三節 禍起蕭牆、政治敗壞與「佛教國家」的幻滅
  一、昭明太子憂死與骨肉相殘
  二、政治敗壞、侯景之亂與「佛教國家」的幻滅
結 語
參考書目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道德寶章

道德寶章

NT$919元
玉髓真經

玉髓真經

95 NT$1520元
秘藏大六壬大全(上、下冊)

秘藏大六壬大...

9 NT$720元
剋擇講義註解

剋擇講義註解

9 NT$540元
玄空大卦些子法真訣

玄空大卦些子...

9 NT$36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