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易經占卜 > 增校周易本義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增校周易本義

prev next

增校周易本義
  • 商品編號: du1120
    出版社: 大元
  • 作者: 黃家騁
    出版日: 2017/05/01
    ISBN13: 9789865817763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
    頁數: 698
  • 定價:  NT$7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630元
  • 商品庫存: 2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5306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作者曾編印《周易兩讀》一書,其次序如下:縱讀從程子《易傳》,橫讀從朱子《本義》。
  程、朱二書編次不同。然細觀《本義》編法,卻非如此。分別為《周易序》、《圖目》、《周易九圖》、《卦歌》、《分宮卦象次序》、《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上下經卦變歌》、《筮儀》、《周易上經》、《周易下經》、《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但於上、下經文部分,又有不同:《乾卦》次序為《卦辭》、《爻辭》、《彖辭》、《象辭》、《爻象辭》、《文言乾》。《坤卦》次序為《卦辭》、《彖辭》、《象辭》、《爻辭》、《爻象辭》、《文言坤》。 坤卦以下各卦,皆從坤卦次序。而《繫辭》後之《文言》,悉併入《乾》、《坤》兩卦中。《周易兩讀》則將《文言》編入《繫辭》後,成為完整的《六翼》、《六傳》:《繫傳上》、《繫傳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與《本義》不同。
  因本書為學《易》者必讀、成為《易學必讀》書,因此增補校訂《本義》內容,特於《本義九圖》中下功夫,校訂其中不足,並將科學研究心得編入。以天文科學解讀先後天八卦,空前突破,為《易》學研究注入新義、新解,實乃莫大研究成果,作為恢宏聖賢之道,闡釋術數文化之一助耳。
  作者一生蒐藏數千種線裝古籍,其中天學、《經》、《易》學為大宗,《周易本義》版本達十餘種。本書編次又有不同,重編《本義》次序,將《乾卦》次序與其他六十三卦同,於《爻辭》下加入《爻辭象》,使全書一致,以便於研閱。又於《繫辭上下》之後加入《文言傳》,雖與《乾》、《坤》兩卦《文言》重複、實為方便查考而編入,使《六傳》連貫一氣,不作切割,成為一種新版本《周易本義》。《兩讀》與《本義》在一九八○年初版,分大小開本兩種,再版八次,印量共萬冊,成為易學、學易之必讀書,大專中文系與研究所兩冊書成教本與參考書,是中華文華文化重要資產。

增校周易本義 黃序

  《六經》皆聖人垂訓後世之書,而《易》經四聖之手,乃成其為書也。大而天地性命之理,無所不包,㣲而事物纎悉之情,無不盡精,入於無形,粗及於有象,人生日用一動靜語黙之間,無非《易》道之流行,顧由而不知者多耳,伏羲始畫卦只圖象卦化而無文字,可傳大槩以陽吉、隂凶為義;文王、周公繫之以辭,象占其本㫖也。夫子贊《易》,一以義理為主,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於是乎大備。
  蓋象占固義理之所寓,而以義理為主,象占亦在其中矣。善學者於此,先求易之本㫖。然後廣而充之,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之㫖,將不待卜筮而後見此,又自然之妙也。
  自後儒析經附傳之餘,學者支離蔓衍,欲以明《易》而反以晦《易》,至宋‧程子作《易傳》,而義理之學大明。然程子亦自謂:某解《易》只説得七分。朱子一以卜筮為説,然後作《易》之本㫖益著。朱子嘗曰:「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是則程子之傳,孔子之《易》也」。朱子之《本義》,文王、周公之《易》也。推本而論,孔子之《易》即文王、周公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即伏羲之《易》,伏羲之《易》即天地自然之《易》也。
  余幼讀聖賢書,特重《易經》,蒙父親教誨,傳承宋明理學、陳(白沙)王(守仁)心學一脈,對摶、雍、周子、二程、朱子、白沙(陳獻章)、陽明之學,無所不讀。學易之初,即以《周易本義》為本。朱子將《大學》重整,認係「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將《論語》、《孟子》,及《禮記》中的兩篇《大學》、《中庸》,合為一書,定名《四書》。《四書》遂與《五經》合稱為《四書五經》,宋朝後《四書》地位逐漸超越傳統之儒經。
  朱熹發揚《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成為後世學者必宗的追求。明代學者薛瑄說:「自考亭以還,斯道已大明,無煩著作,直須躬行耳」。
  至於《本義》,余認係弟子之門生所編撰,猶如《論語》等書,係朱子講學心得,由門生筆記所輯錄。內容雖有闡發,但多「未詳」之辭,顯係朱子未曾講述,或弟子門生未及紀載,未敢妄述,但亦有可觀可學者也。
  余曾編印《周易兩讀》一書,其次序如下:粽讀從程子《易傳》,橫讀從朱子《本義》。
  程、朱二書編次不同。然細觀《本義》編法,卻非如此。分別為《周易序》、《圖目》、《周易九圖》、《卦歌》、《分宮卦象次序》、《上下經卦名次序歌》、《上下經卦變歌》、《筮儀》、《周易上經》、《周易下經》、《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
  但於上、下經文部分,又有不同:
  《乾卦》次序為《卦辭》、《爻辭》、《彖辭》、《象辭》、《爻象辭》、《文言乾》。
  《坤卦》次序為《卦辭》、《彖辭》、《象辭》、《爻辭》、《爻象辭》、《文言坤》。
  坤卦以下各卦,皆從坤卦次序。而《繫辭》後之《文言》,悉併入《乾》、《坤》兩卦中。
  《周易兩讀》則將《文言》編入《繫辭》後,成為完整的《六翼》、《六傳》:《繫傳上》、《繫傳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與《本義》不同。
  因本書為學《易》者必讀、成為《易學必讀》書,因此增補校訂《本義》內容,特於《本義九圖》中下功夫,校訂其中不足,並將科學研究心得編入。以天文科學解讀先後天八卦,空前突破,為《易》學研究注入新義、新解,實乃莫大研究成果,作為恢宏聖賢之道,闡釋術數文化之一助耳。
  余一生蒐藏數千種線裝古籍,其中天學、《經》、《易》學為大宗,《周易本義》版本達十餘種。
  本書編次又有不同,重編《本義》次序,將《乾卦》次序與其他六十三卦同,於《爻辭》下加入《爻辭象》,使全書一致,以便於研閱。又於《繫辭上下》之後加入《文言傳》,雖與《乾》、《坤》兩卦《文言》重複、實為方便查考而編入,使《六傳》連貫一氣,不作切割,成為一種新版本《周易本義》。《兩讀》與《本義》在一九八○年初版,分大小開本兩種,再版八次,印量共萬冊,成為易學、學易之必讀書,大專中文系與研究所兩冊書成教本與參考書,是中華文華文化重要資產,是為序。

二○一六年十一月十日(民一○五)丙申順德黃家騁謹識於經世書苑

目錄

【上篇】
○○二 聖賢圖像十三圖
○一五 程朱一脈四圖
○一六 《周易本義》易傳序 程頤
○一七 《周易本義》易序 朱熹 程頤、朱熹像
○一九 增校《周易本義》黃家騁序 黃敦涵、黃家騁像
○二二 宋版義經圖像、龜卜圖(兩圖)
○二四 增校《周易本義》目錄
○三二 《周易本義》本文
○三三 《周易》序
○三七 《周易本義》目錄
○三九 《周易本義》圖目 本義九圖
○四○ 一、河圖
○四一 二、洛書
○四二 三、伏羲八卦次序
○四三 四、伏羲八卦方位
○四四 五、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四六 六、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四八 七、文王八卦次序
○四九 八、文王八卦方位
○五○ 九、卦變圖
○五七 《周易本義》卦歌
○六一 筮儀
○七一 《周易》卷之一 《周易上經》
○七一 乾 ○八八 坤 ○九六 屯 一○○ 蒙
一○四 需 一○八 訟 一一一 師 一一五 比
一一八 小畜 一二二 履 一二五 泰 一二九 否
一三一 同人 一三五 大有 一三八 謙 一四一 豫
一四四 隨 一四七 蠱 一五一 臨 一五三 觀
一五六 噬嗑 一五九 賁 一六三 剝 一六五 復
一六八 无妄 七一 大畜 一七四 頤 一七七 大過
一八○ 習坎 一八三 離
一八七 《周易》卷之二 《周易下經》
一八七 咸 一九○ 恆 一九四 遯 一九七 大壯
二○○ 晉 二○二 明夷 二○六 家人 二○八 睽
二一二 蹇 二一五 解 二一八 損 二二一 益
二二四 夬 二二八 姤 二三一 萃 二三五 升
二三七 困 二四○ 井 二四四 革 二四七 鼎
二五一 震 二五四 艮 二五八 漸 二六一 歸妹
二六四 豐 二六七 旅 二七○ 巽 二七三 兌
二六七 渙 二七八 節 二八一 中孚 二八四 小過
二八八 既濟 二九一 未濟
二九五 《周易》卷之三
二九五 《繫辭上傳》
三二七 《繫辭下傳》
三五三 《周易》卷之四
三五三 《說卦傳》
三六三 《序卦傳》
三七○ 《雜卦傳》

【中篇】
三七三 增校《周易本義》 黃家騁增補校訂
三七三 《周易本義》周易序
三七四 周易五贊 原象 述旨 明筮 稽類 警學
三四八 筮儀(筮室示意圖)
三八二 八卦取象歌 分宮卦象次序
三八三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上下經卦變歌 周易本義圖目
三八四 《周易本義》圖目 本義九圖
三八四 一、河圖 三八四 二、洛書
三八五 三、伏羲八卦次序 三八六 四、伏羲八卦方位
三八七 五、伏羲六十四卦次序 三八八 六、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三九○ 七、文王八卦次序 三九○ 八、文王八卦方位
三九一 九、卦變圖(兩圖)
三九三 《易經》上經 卦辭上 彖傳上 象傳上
三九三 乾 四○五 坤 四一○ 屯 四一三 蒙
四一六 需 四一八 訟 四二一 師 四二三 比
四二五 小畜 四二八 履 四三一 泰 四三三 否
四三五 同人 四三七 大有 四三九 謙 四四一 豫
四四三 隨 四四五 蠱 四四七 臨 四四九 觀
四五一 噬嗑 四五三 賁 四五五 剝 四五七 復
四五九 无妄 四六一 大畜 四六三 頤 四六五 大過
四六七 坎 四六九 離
四七一 《易經》下經 卦辭下 彖傳下 象傳下
四七一 咸 四七三 恆 四七五 遯 四七七 大壯
四七九 晉 四八一 明夷 四八三 家人 四八五 睽
四八七 蹇 四八九 解 四九一 損 四九三 益
四九五 夬 四九八 姤 五○○ 萃 五○二 升
五○四 困 五○七 井 五○九 革 五一一 鼎
五一四 震 五一六 艮 五一八 漸 五二○ 歸妹
五二二 豐 五二四 旅 五二六 巽 五二八 兌
五三○ 渙 五三二 節 五三四 中孚 五三六 小過
五三八 既濟 五四○ 未濟
五四二 《繫辭上傳》
五六一 《繫辭下傳》
五七五 《文言傳》
五八三 《說卦傳》
五九○ 《序卦傳》
五九五 《雜卦傳》

【下篇】
五九七 《周易本義》九圖新義
五九八 《周易本義》九圖之一
五九九 河圖
六○○ 河圖演變成洛書是加減之原
六○一 《周易本義》九圖之二
六○二 洛書
六○三 洛書是乘除之原即先天八卦
六○四 《周易本義》九圖之三
六○五 伏羲八卦次序
六○六 改正伏羲八卦次序
六○七 《周易本義》九圖之四
六○八 伏羲八卦方位
六○九 改正伏羲八卦方位
六一○ 河圖演成洛書,即先天八卦
六一一 洛書即先老少陰陽男女對待
六一二 先後天與連歸三易
六一三 世界八卦先天八卦即地球本體
六一四 世界一太極 地球太極圖
六一五 《周易本義》九圖之五
六一六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大橫圖)
六一七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橫圖(大橫圖)
六一八 《周易本義》九圖之六
六一九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大圓圖、方圓圖)
六二○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大方圖
六二一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卦序與重卦表
六二二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大圓圖)內層次序表
六二三 漢簡周易六十四卦次序圖
六二四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大圓圖
六二五 易經六十四卦組成圖(八卦相重)
六二六 日躔月建圖
六二七 兩千年春分點廿八宿和黃道與易經六十四卦圖
六二八 先天(晝夜)運行後天(寒暑)黃道圖
六二九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天地卦圖
六三○ 伏羲六十四卦方圖化圓圖一
六三一 伏羲六十四卦方圖化圓圖二
六三二 先天(地球本體)運行後天(四時黃道)
六三三 《周易本義》九圖之七
六三四 文王八卦次序
六三五 文王八卦次序(乾坤交索應為先天而非後天)
六三六 改正文王八卦次序(父母六子圖)
六三七 改正文王八卦次序(親上親上圖)
六三八 改正文王八卦次序(本義原文圖)
六三九 《周易本義》九圖之八
六四○ 文王八卦方位
六四一 後天八卦為地球運行黃道軌跡
六四二 先天八卦演成後天八卦即地球運行太陽形成黃道
六四三 改正文王八卦方位(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圖)
六四四 後天卦變先天卦圖(四正變一爻四隅須變兩爻)
六四五 標準正確的太極圖(先後天合一)兩圖
六四七 《周易本義》九圖之九
六四八 朱子卦變圖(兩圖)
六五○ 周易雜卦十二消息(辟卦)陰陽消長對待圖
六五一 周易六十四卦卦變圖、說明(五圖)
六五六 月建系統十二辟卦(消息卦)順時鐘 逆黃道
六五七 月令(月建)七十二候圖
六五八 《漢宋易學解》、《周易變通解》兩種不同七十二候表
【附篇】
六五九 【附錄】年曆干支對照表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