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堪輿陽宅 > 沈氏玄空學要義釋解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沈氏玄空學要義釋解

prev next

沈氏玄空學要義釋解
  • 商品編號: ltw2137
    出版社: 鷺達
  • 作者: 沈宗宣
    出版日: 2017/08/01
    ISBN13: 9789888192137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0mm
    頁數: 276
  • 定價:  NT$84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NT$840元
  • 商品庫存: 2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7018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清末先祖沈竹礽先生為參透玄空造化玄機之大德,為末劫利生之方便,將玄空風水學之真訣筆之於書,名曰《沈氏玄空學》。民國時,祖父沈祖緜先生將上書數次刊印,並秉承先祖正大光明揭示堪輿奧妙,將玄空之法一一告知於眾,以天下為公、造福於世的宗旨,將先祖和自己的著作陸續出版,有《地理辨正秘訣》、《沈氏玄空秘藏》、《玄空古義四種通釋》。父親沈延發先生的《沈氏玄空堪輿學》於2007年出版。他提倡:為易學、堪輿不應有門戶之見,應光明正大,知道的拿出分享,不懂的虛心向別人學習,這樣才心正不貪,此為"德",心正乃堪輿之本。2014年,叔沈延春先生在蘇州又重刊《增廣沈氏玄空學》,希沈氏易學、玄空學能有有緣人遇之、讀之、藏之、傳之……
  筆者誠先輩宗旨,將沈氏玄空學的要義再加之淺顯易懂的釋解,並將九運二十四山向挨星圖的排列方法用圖表、實例加以詳細的說明,讀者閱之必會明了排列方法,而不會疑惑。玄空學的要義:到山到向、上山下水、伏吟反吟、父母三般卦、三般卦、生入生出、尅入尅出、比和、令星入囚、城門訣、生成合十、零神正神、九星斷事等都有想細的解說。並對祖父沈祖緜的《紫白訣通釋》作了小注。
  願讀者指正、共享,並向大家學習。

序一 讀宗宣風水釋解 子洋

  宗宣所寫的風水釋解是一本好書,把我國的風水科學解釋得很好,希望大家細緻的拜讀這一本好書。
  風水這一學問有二面性:一是科學性。二是迷信。今日瑞典、瑞士和美國的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發現房屋指南針正南,那是一個吉屋,人們居住獲得健康。因爲正南是日照最好的方向。北京古代的皇宮亦是正南的。證明風水有科學的一面。
  我家在抗日時避難於江蘇泰州潘王莊,父親與三哥(沈延發)演《九宮撰略》一書,給廣東人楊純三出版,傳布於全世界,證明風水的根源是九宮古易,是地理、地質一本好書也。
  沈氏四代人研究易科學,全國有20多位人。希望這一個隊伍更好興旺。
  我國著名學者馬浮、錢學森等均研究風水科學的一面,希望宗宣詳細加以介紹之。
  我家祖父在南京搞建築學,他亦研究風水學,他收集風水書,集《沈氏玄空學》。今日蘇州延春出豪款再次出版,傳這一本書,更好傳布於世界。
  我家的大哥、三哥與四哥均在風水這科學上有好的看法。希望宗宣採納之。
  父親講,易注有幾千本,好的幾十本。王弼最佳,他注易最先進,亦希望宗宣這一本通釋能採納國內外的學者對風水的通釋也。
  回憶父親與錢均夫二人在上海虹口辦教育會,籌錢送青年學子赴歐美學習科學,這一個隊伍包括章太炎的二兒章奇,在世界科學上起大作用的。
  風水是多科學一個綜合科學,希望宗宣把風水的原理根據九宮易與天文、地質等知識加以傳釋清楚。
  希望把三哥30本易學書,能搞一個好的札記,在通釋中加以傳布也。因爲九宮易是風水最重要原理也。
  希望宗宣這一本好書能把易經對風水的精華更大的發揮。
  九宮易是風水的基礎,九宮中縱橫三個數均爲15,這維數代表陰陽加五行,因此風水科學是很重要我國易科學的精華也。
  父親沈瓞民寫一本書,叫黃炎培先生出售,得錢建德壽坊故居,今日延春籌集80萬把故居一新。從歷史上談父親與胡愈之同志在浙江上虞訓練了大批人才,胡在國內搞刊物與書店,傳布共産主義。胡愈之同志到蘇州訪問一定要去看父親的。馬浮老人亦與父親很友好。希望之星這一本書中亦反映馬浮與胡愈之同志的友誼也。
  希望這一本書在全世界廣泛傳布。今日三教叢易,證明易的地方更高了。希望宗宣這一本在世界廣傳布之
2016年5月書
(註:子洋為作者的六叔沈延成)

序二

  欣聞沈氏後裔沈宗宣的《沈氏玄空學要義釋解》即將出版,自得齋叢書又增一本新作。
  蘇州市周易研究會依近代易學大家沈瓞民之故居,傍《沈氏玄空學》之巨作而立腳跟,斗轉星移間已過二十五周年。2012年後,在完成對沈氏故居的修繕後我們隨即着手開展弘揚易學、易學拓展性研究、易學著作整理出版等諸多工作,其中整理刊印自得齋叢書爲弘《易》之重。2007年始,沈氏後人已陸續自行刊印了沈延發編著的《沈氏玄空堪輿學》、《易學新論》等十幾部著作、沈宗宣編著的《品味黃帝內經》上下冊等多部著作。2014年我們重刊了民國二十二年版的由沈瓞民編著的《增廣沈氏玄空學》。本書對如何應運而起、河洛爲宗、玄空是寄、太乙遊宮、元運掌指、順逆換排的衰旺生死,得令則取,失令則棄之法則有所闡述,也爲瞭解玄空奧秘提供捷徑。認識天地之玄奧在世間法上固然有助於我們把握和處理自身,但主要的還是我們處世的道德修養最爲關鍵,起心動念之初的善惡已決定最終的果報,我們不光要讀懂《周易》,更重要地是要遵循易理去人世爲人,才能知周萬物而道濟天下,在饗讀本書沈氏先輩智慧的同時,勿忘修身,拾微毫之善而積,雖處惡地神必祐之,願有緣人能相遇並能讀之、藏之、傳之……
蘇州周易研究會
裔男子青沈延春、後學西棠散人張曉蘇謹識
二零一七年季春
(原文為沈延春、張曉蘇為重刊
《增廣沈氏玄空學》的跋,引以為序)

沈氏易學、玄空學先輩譜 前言

  錢塘沈氏可稱爲書香門第,且對《易》理有研究。(對錢塘沈氏的了解可閱《錢塘沈氏家乘十卷》。)曾祖竹礽(紹勳)先生潛研《易》理,平生覽古今《易》著千餘,著有《周易易解》、《沈氏玄空學》等諸書,刊布於世,爲晚清易學名家,祖父瓞民(祖緜)先生早歲與黃興、陶成章等從事辛亥革命,並參加反袁二次革命,囹圄之厄,顛沛流離。七十餘載,不忘研《易》,未嘗中輟,著作百餘種。以八十高齡,猶發奮成《三易新論》百萬言(油印五十部)。爲近代易學大家之一。伯父延國(子元、子玄)先生又繼承家學,從章太炎、蔣竹莊等學。曾教授於申江諸大學,通曉《易》理。父親延發(子周)先生,昔侍父讀《易》,略知其妙。後同濟大學畢業,專治工程設計,奔貴州、重慶、上海、北京、天津,在祖國各地設計工程。業餘尚能讀《易》,庶不忘家學已爾。1977年7月由天津退休回到蘇州。與其兄延國先生重研《易》理,收益良多,並組織蘇州周易研究會多年。(摘編自鷺達文化出版公司《易學新論》上冊《前言》)我們希望沈氏後代不忘祖訓,繼承傳統,德藝雙馨,造福社會。
  下面分別以沈紹勳(竹礽)先生簡歷、沈瓞民先生傳略、沈延國先生簡歷、沈延發先生生平事跡等四部分介紹姐下。

一、沈紹勳(竹礽)先生(1849-1906)簡歷
  沈紹勳,字蓮生,號竹礽,浙江錢塘人。生於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十二日,卒於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十七日,享年五十有八。配吳、謝、袁三氏,子二,祖綿、祖芬,女二,長蕙貞適馮、次如琴適王。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6月生,父觀淮字竹坪,生母徐氏。
  1852年三歲(壬子)
  父親去世,而孤。
  與堂兄紹森、紹聯、紹烺從陳松溪師保裕學。這時知道夢溪老人沈括爲沈氏遠祖。又知沈氏歷祖中有青門山人沈仕其人,家藏歷代遺象及堯年佩彝公手紮。
  1861年(咸豐十一年)(辛酉)十二歲
  11月28日
  太平軍攻陷杭州,沈氏一門死難者七人,紹勳被太平軍挾去。
   1862年(同治元年)(壬戌)
  輾轉至松江
  1月
  華爾將軍攻陷松江打敗太平軍,紹勳跟隨華爾從軍。華爾將軍夫人姚氏(長梅,又擬楊氏),是桐城名家之女。
  5月1日
  隨華爾攻克嘉定。
  8月7日
  旋復青浦。又與潘鼎新一起攻金山,潘師未至,先生已攻入金山縣城。
  9月21日
  華爾攻克浙江慈谿(今浙江慈城),中炮火,次日在寧波死亡。先生改隸戈登軍,在戈登軍中翻譯兵法,訓練兵士。
  12月
  戈登攻蘇州時,先生以銳卒先克滸墅關。李鴻章殺太平軍六降將,戈登憤怒李鴻章無信,離去。先生亦力持降將不可殺意見,恐得罪當道,乃跑到上海習業,即以縮衣節食爲尋家計,而所得薪水微。
  1863年(同治二年)(癸亥)
  著《泰西操法六卷》、《地雷圖說二卷》刊於蘇州。
  秋冬季
  姚夫人(長梅)卒於上海,紹勳送櫬至寧波。姚臨終以遺産百萬授先生,先生力辭。
  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
  讀地理書。後至杭,在丁氏八千卷樓、餘桃黃氏五桂樓、寧波範氏天一閣、盧氏抱經樓,凡藏是類之書,莫不畢讀。
  1869年二十歲(同治八年)(己巳)
  開始能由上海至杭州,七次。
  1871年(同治十年)(辛未)
  冬,爲先君子覓葬地。
  1874年(同治十二年)二十五歲(癸酉)
  與胡伯安之錫訪仲山後裔,借觀仲山所著《宅斷》。
  秋,膺順天學政錢少宰襄校之聘。
  1875年
  配吳氏,吳時年26歳。吳氏係上虞吳氏候選同知,諱步青長女。生道光庚戌(1850年)十月十七日子時,卒於光緒癸未(1883年)九月初二日寅時上虞寓,享年34歳。時紹勳在滬。子二祖緜、祖芬,女一皆幼。越明年甲申五月卜葬於上虞下閘西南山麓。
  1879年(光緒五年)三十歲(己卯)
  第七次去杭州,遇堂兄紹森,得知五伯父琴山府君諱觀霖與先生同被虜,旋即相失。而遇到脫歸者異母姐歸張氏與姐夫張季方,姑子方詮。1861年沈氏殉難的有生母徐氏、紹麟、紹聯、紹烺、紹康與妹雲姑,而先生之父先於蕭山陣亡。
  1886年繼配謝氏。謝氏名宗蘊,上虞安徽候補通判署廬江縣縣知,女同治二年(1863年)九月六日生,光緒十三年(1887年)六月二十日卒,年二十五,善詩文。葬徐村後山。
  ?年
  續配袁氏。袁氏上虞榮慶女。
  1888年(光緒十四年)三十九歲(戊子)
  照四十小影,時湯壽潛作詩《題沈竹礽四十小影》。
  1889年(光緒十五年)四十歲(己丑)
  赴威海衛旅順等處視察海軍兵器,見兵器皆舊,不足以禦敵,詳陳述應增新式器械,作圖說明。又說日本在發展海軍,其快炮都達到英德水準,水雷亦比我國精銳,而我北洋各輪船,裝配砲位既舊又少,以勢力論而不能敵日本。而英德諸國,輪船不在噸位大小,而在器械利鈍,有船無器,跟無船一樣。日本距離北洋很近,一旦有事,日本武器好,我國武器壞,何以制勝。李鴻章聽從,購置新式快炮,因費用巨大而中止。
  ?年
  奉命赴東三省探漠河金礦,看見吉林、黑龍江地曠人稀,不及時規劃,則有疆土之憂,宜於遼河上游的赫爾蘇河距松花江支流伊爾河六十里間,開鑿運河,則自牛莊至俄屬西伯利亞,航河可達,花費少,獲利多,實有利於邊陲防務。此建議李鴻章也不用。先生遂辭歸,不復問世。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乙未)
  回杭葬祖考竹坪府君於邑之徐村。越半載,來上海,言杭有後進。
  自母親去世,骸骨未歸,節衣縮食,稍有富餘錢,就去杭州訪故居,找母親死難地。這時故居已易外人,鄰裏故舊,都已離散。十年中七至杭州,仍無線索,只能以衣冠來葬之。
  紹勳先生爲創作《錢塘沈氏家乘》,訪問四伯母等親族,查省府縣誌及杭州掌故舊書,得到上溯十三世名系,並考知遷杭始祖以下九世名系,並墓地所在。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庚子)
  春,著《地理辨正抉要》。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辛丑)
  著《靈城精義箋》。
  1906(光緒三十二年)(丙午)
  六月,卒,享年五十有八。葬於杭州龍井裏塢頭。
  主要著有:《周易易解十卷》、《周易示兒錄三卷》、《錢塘沈氏數典錄二卷》、《錢塘沈氏家乘十卷》、《留直存牘一卷》、《自得齋雜著十四卷》、《靈城精義箋》、《泰西操法六卷》、《地雷圖說二卷》、《沈氏玄空學六卷》、《周易說餘一卷》、《地理辨正抉要》、《地理諸書僞正考八卷》、《惠棟易漢學正誤八卷》、《自得齋目睹國朝易學書目韻編》、《趨庭學詩記一卷》、《加冠圖偶和集》等。
(沈宗文整理)

二、沈瓞民先生(1878-1969)傳略 小引
  沈瓞民先生(迪民),名祖綿,1878年1月14日生於浙江省錢塘縣(今杭州市),1933年起定居蘇州,1969年7月4日卒於寓所,終年92歲。
  早歲,留學日本東京,進早稻田大學,習歷史地理專業。是時,投身民主革命,參加光復會,爲創始人之一。後人同盟會。遭清政府通緝,八次亡命日本,改名高山獨立郎,精通日文,能操流利的日語,賴此奔走於朝鮮和我國東南沿海各地,進行反清活動,始終不渝。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稱帝,先君於寧波一隅之地,舉九千義師,宣佈獨立,反對袁賊。抗日戰爭勝利後,關心民主運動。在上海、揚州參加新四軍領導的長江商行,任董事,進行地下活動,將急需的藥品,秘密運入解放區。解放後,任江蘇省和蘇州市政協委員。並聘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九十高齡時,猶潛心著述。九十二歲時完成《卦氣解略》一卷。一生著作宏富,都一百餘部。

少年時期
  先君出生在舊知識份子的家庭裏。我家是《夢溪筆談》作者沈括的後裔,宋以來,出了不少知名之士,但至晚清,家業中落。祖父竹礽先生,名紹勳,在上海從事機械製圖工作,業餘研究《易》學,著有《周易易解》等書。先君幼年受封建的教育,兼學習英、日文和數理科學知識,拒絕參加科舉。稍長,從陳蘭甫、林迪臣學經子,秦硯畦學史地。秦是著名的《晉書》專家,在上海浦東講學,從學的還有黃炎培等。又從支雯甫學數學。支在上虞主講算學堂,即往就學。此時結識了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理學大師馬一浮諸人。支後任浙江大學總教習,即隨師往教,走上了著述和講學的道路。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中華蒙辱,但也找不到救國真理,苦悶徬徨,埋頭閱讀中外載籍,潛心研究史地,渡過了少年時期。

東渡日本
  爲了尋找救國的真理,在1897年,先君年十八歲時,東渡日本,以浙江省公費,進東京早稻田大學歷史地理科肄業。此時頗受康有爲、粱啟超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第二年戊戍變法,先君回上海,創辦時宜學塾,又在上海十六鋪創設〝識字處〞,招收碼頭工人,教他們識字,學文化,宣傳救國的思想,因此引起清政府仇視,誣爲〝亂黨〞,通輯追捕,於是亡命日本。這時留學官費被取消,化名〝高山獨立郎〞,在東京留日學生會館擔任翻譯,重進早稻田大學,半工半讀,繼續求學。(後來定居蘇州,與張仲仁一麟及其從弟張次乾相識。據次乾回憶,他去日本留學,是由高山翻譯的,開始認爲是日本人,能講漢語,到蘇州相見,才握手而笑云。)在東京,結識了孫中山、陶成章,又和梁的弟子蔡鍔相知。不久,康、樑的保皇面目暴露於天下,先君就拋棄了改良主義的幻想,立志光復,投身反清鬥爭,雖屢遭清政府兜捕,還是往來日本、上海,潛入朝鮮,廣結志士,革命之志,更加堅決。
  1902年,經浙江大學派遣,作爲教習進修,再次東渡,入弘文學院進修,和魯迅、許壽裳等同學,渴求新知。井聯繫陶成章、王嘉禕、蔣尊簋等,暗中籌組光復會。留日的浙江學生編輯《浙江潮》雜誌,先君暗中代表光復會給以有力的支持,自己也主編《胡天》雜誌,在東京出版,昌言革命。然也不廢學,編成《英文典》一部,寫成《讀史方輿紀要校補》十卷,《中國外患史》二百萬言。

辛亥革命
  清朝政府在辛丑合約簽訂以後,喪權辱國,萬民憤慨。於是推翻賣國的清政府,成爲全國各族人民一致的呼聲。光復會推先君負責東南諸省事宜,於1904年歸國,策動武裝起義。回國後,光復會原打算讓先君仍回浙江,因本是作爲浙江大學堂教習赴日進修一年,理應回校繼續任職,但此時浙江大學堂的監督陳漢第(字仲恕,陳叔通之兄)已離開,換來保皇派勞乃宣任總理,認爲先君是〝草字頭〞危險人物,換言之,認爲是革命黨人,拒絕其回校任教。乃改往湖南長沙,與華興會的黃興聯繫,企圖湖南、浙江、安徽同時起義。先君與黃興等,同在長沙明德學堂任教習,暗中積極進行籌畫。浙江陶成章已佈置妥善,專待長沙消息。不幸長沙運槍械事泄,起義失敗。黃興奔上海,先君處理黃興未了事宜。不久,到上海進南洋公學(後改爲交通大學)任教習,還兼任吳馨主辦的務本女學、柳亞子主辦的健行公學、蔣維喬主辦的上海師範傳習所任教。
  光復會首領陶成章和魏蘭、敖嘉熊三人密商,由先君在上海組織一學會,以便作爲光復會的交通點,因爲原有〝人和煤號〞交通點,因係商業場所,聯繫不便。於是組織在上海的浙籍人士,發起成立浙江旅滬學會。還在學會領導下,創辦旅滬公學於上海生生里。學會工作,實際上由先君、姚麟及人和煤號經理王廉負責,蓋三人皆光復會會員,姚麟原在徐錫麟、秋瑾創辦的紹興大通學堂任監督,因學會工作需要,特意派到上海來的。這時,浙江掀起拒款保路運動,組織〝決死黨〞,湯國梨等發起的〝婦女保路會〞,咸由學會策劃。
  辛亥革命事起,先君在上海,率領光復會同志,參加革命軍攻佔上海製造局之役,先君與光復會同志,首先攻入製造局。1911年冬,浙江都督府成立,應招杭州,擔任秘書。旋任上虞民事長。
  1912年,光復會的陶成章被刺於上海,孫乃泰等也被殺戮。加以光復會組織本不嚴密,幾經破壞,逐漸渙散。這時期,先君堅持寫作,著有《地理學》、《簡明地理教本》、《中等本國地理》、《簡明地理講義》以及《四史校補》。對四史的地理、食貨、曆律、藝文、五行諸篇,悉心校詁。

二次革命
  1912年9月,先君從上虞調任寧波民事長。次年,袁世凱竊國,刺死同盟會的宋教仁等,妄圖稱帝,於是〝二次革命〞在各省紛紛發動。先君事先和上海的陳其美、杭州的朱瑞約定,同舉反袁義旗。先君在寧波,於7月20日,會同顧乃斌率領獨立旅,加上常備隊士卒,總共九千人,宣佈獨立。不料上海都督陳其美不堪一擊,討袁失敗。杭州都督朱瑞聞上海敗北,首鼠兩端,叛變投袁。寧波孤立無援,兵力不足,以失敗告終。先君被袁世凱逮捕,所有珍貴史地資料和著作,悉爲劫奪,蕩然靡遺。經光復會同志營救,出亡日本。袁死,不願重返浙江,從事山東、山西、江西勘察煤礦工作。

辛亥革命以後
  先君親歷辛亥革命,民國建立以後,目睹陶成章、宋教仁等被刺殺,〝二次革命〞時又被同盟會的朱瑞叛變出賣,憤感時艱,遂於1915年以後,在上海南洋公學擔任教習,授徒賣文維生。
  1928年至1932年,曾多次從蘇州去杭州,與馬一浮同校《周易易解》等書,次第刊佈。井手輯《青門詩集》、《房山詩集》以及《錢唐沈氏家乘》,均由西冷書社印行。
  先君反袁失敗以後,把家安置上海。後經同志相助,尤得黃炎培之助,把早年所寫的《中國外患史》二百萬言,連版權一併出售,得數千元。又由務本女學的學生楊達權在蘇代購德壽坊寓所,就定居蘇州。1933年起,在蘇潛心著述。是時,章太炎居蘇州錦帆路創設章氏國學講習會,邀先君與王小徐任特約講席。同時在章大炎主編《制言》雜誌上撰稿,刊印《群經臆斷》《諸子臆斷》諸書。
  1939年,先君爲避日僞的逼脅,寄居上海友人家,先後八年,窮困艱難,教書著述,不足糊口,借貸度日,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此後,在上海和馬敘倫、王紹鼇諸老友,參加反蔣的民主活動。不久,回蘇州,積極協助他的學生、上海華北煤業公司經理潘以三組織的長江商行,分設支行於楊州。長江商行是新四軍的地下經濟組織,由葉晉明、蔡輝領導。先君邀集國民黨元老許崇智、張家端以及潘以三、徐德明等任董事,許爲董事長,潘爲經理,徐德明爲副理,延國亦忝列董事並爲秘書。商行專運衛生藥品、文化用具至解放區,回程則載煤至上海,往返不斷,直至解放。陳毅同志對長江商行的工作曾給以好評。在這期間,先君仍從事講學和著述,撰成《爾雅義證》十卷,《說文系傳校勘記》十卷等書。

新中國成立以後
  1949年,先君平生夢寐以求的新中國終於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親眼看到這翻天復地的巨變,感到無比欣慰。雖已是七十高齡的老人,仍發奮學習馬列主義,積極參加政協活動。晚年撰述《易》學著述,加以訂正,都十餘部,臨終前,還把《卦氣解略》定本完成。自應聘爲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以後,又多有著述,郭沫若曾謂:〝沈老年已八十有三,尚勤於述作,甚爲欽佩!〞老友陳叔通多次來蘇探望,也以〝《新論》自是傑作,高齡仍孜孜不倦,望塵莫及〞相勉。
  九十多年來,先君從事講學和著述,在哲學、文學、史學、古地理學、經學諸方面,咸有專著,都一百餘種,今整理遺稿,得八十八種。書目見附。
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沈瓞民先生著作八十八種
  1.易古義三卷。初稿于1909年,三稿於1950年,未刊。
  2.象數釋疑十卷。初稿于1900年,定稿於1940年,今存三卷。第四卷《先後天釋疑》刊入光華大學半月刊,第六卷《問易卦序》、第八卷《中爻釋疑》未刊。
  3.易學溯源一卷。稿成於1941年,上海鈔印本。
  4.三易新論十八卷八十八論。稿成於1958年至1964年。1960年抄印本,1964年重抄印。書前有陳叔通題署。
  5.周易序縕二卷。稿成於1965年5月,同年12月鈔印本。書前有陳叔通題署。
  6.周易孟氏學三卷。
  7.周易孟氏學補遺一卷。
  8.孟氏易傳授考一卷。稿成於1936年,書前有蔣維喬《序》、先君《自序》,後有延國跋文,刊入《制言》,另有章氏國學講習會單印本,1953年增訂五十三則,成爲校定本,未刊。
  9.周易馬氏傳輯證七卷。
  10.漢魏費氏易學考一卷。定稿於1936年,刊人《制言》。
  11.周易京氏學三卷。初稿於1942年,未刊。
  12.周易干氏學一卷。稿成於1920年,未刊。
  13.讀易臆斷三卷。重寫於1935年,刊入《制言》第三至二十四期。1942年再修訂爲校定本。書後有張壽鏞跋文。
  14.九宮撰四卷。
  15.九宮撰略一卷。稿成於1938年。
  《九宮撰》稿,部五十萬言,末刊。《九宮撰略》稿,刊入《制言》,另有兩種單行本,書前有蔣維喬《序》。先君《自序》。《九宮撰》散失於1968年。
  16.九宮撰略續一卷。稿成於1942年夏天,未刊。
  17.八風考略一卷。稿成於1934年1月,刊入章氏國學講習會學報第一期,另有單印本。在病中校定,未刊。五十一期。第四十八期。誌第一至三期稿未刊完。
  18.卦氣解略一卷。定稿於1968年,此乃先君最後寫稿,在病中校定,未刊。
  19.卦變釋例一卷。稿成於1932年12月。刊入《制言》第五十一期。
  20.變象互體辯一卷。稿成於1936年1月。刊入《制言》第四十八期。 21、易學史略一卷。稿成於1939年,刊入上海《群雅》雜誌第一至三期稿未刊完。
  22.周易說存一卷。初稿于1961年仲春。未刊。
  23.答邢璞山間易三事一卷。稿成於1936年1月。刊入《制言》第三十三期。
  24.周易管見一卷,寫于1961年7月,刊於1961年8月15日上海《文匯報》。
  25.易乾鑿度故四卷。初稿于1898年,定稿於1950年,未刊。
  26.易通卦驗故三卷。初稿於1898年,定稿於1950年。前有李根源題簽。刊。 (按先君於1908年,成易緯七種校故,定稿存上述兩種。)
  27.喬氏緯捃校補若干卷。此稿,先君雲:..弟子借去。卷帙、寫作年月、是否刊出,末詳。
  28.讀老臆斷一卷。稿成於1947年,未刊。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藏。
  29.讀莊臆斷二卷。定稿於1947年,未刊。歷史研究所藏。
  30.讀文子臆斷一卷。初稿於1946年,末刊。
  31.讀墨臆斷四卷。初稿於1934年,定稿於1948年,未刊。歷史研究所收藏。
  32.墨經正讀二卷。校定於1944年春2月,未刊。
  33.讀苟臆斷一卷。重寫於1938年12月,刊入《制言》第五十八期。
  34.讀管臆斷八卷。初稿於1915年,二稿於1939年,定稿於1968年。初稿三卷刊入《制言》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二期。定稿八卷,未刊。前有屈強《讀管臆斷序》,後有先君《跋》。
  35.讀管臆斷補一卷。稿成於1951年夏,未刊。
  36.管子地員篇考證一卷。稿成於1951年冬,未刊。已佚。
  37.管子正音三卷。稿成於1957年4月,未刊。
  38.讀韓臆斷四卷。稿約成於1947年,未刊。
  39.讀鶡冠子臆斷三卷。稿成於1924年夏,於1955年4月重爲校定。末刊。
  40.子華子理惑一卷。稿成於1934年10月,刊入《制言》第四十九期。
  41.讀鄧析子臆斷一卷。稿成於1933年10月,未刊。
  42.讀六韜臆斷一卷。稿成於1954年4月,未刊。
  43.太玄探原三卷。稿成於1963年,已佚。
  44.太玄校義一卷。稿成於1963年,未刊。
  45.白虎通義引書表補正一卷。稿成於1937年。刊人《制言》。
  46.禮記正義校十卷。稿成於1947年,未刊。
  47.月令章句輯補一卷。定稿於1950年秋,書前有李根源題署。未刊。
  48.讀呂氏春秋臆斷一卷。稿成於1935年,刊人《制言》第一、二期。1961年11月校定本,增加《自序》一篇,末刊。
  49.讀呂紀隨筆一卷。稿成於1941年3月,其中二十二則,1962年刊入《中華文史論叢》第二期,餘未刊。前有冒廣生《序》,後有孫振麟《跋》
  50.讀素問臆斷一卷。稿成於1923年,刊入《制言》第五十二期。校定於1959年6月,由北京中醫學院鈔印
  51.讀靈樞臆斷一卷。稿成於1923年冬,未刊。
  52.五運六氣圖解一卷。稿成於1923年冬,未刊。1938年郵寄上海時,與《讀靈樞臆斷》同時遺失。
  53.素問瑣語一卷。稿成於1952年5月,定稿於1958年2月,北京中醫學院印本。
  54.醫用陰陽五行淺談一卷。稿成於1940年,北京中醫學院印本。
  55.洪範翼四卷。稿成於1933年,末刊。
  56.洪範淺釋一卷。稿成於1939年1月。上海國專鈔印本。末印全。
  57.逸周書臆斷一卷。
  58.逸周書闕文考一卷。
  59.逸周書諡法解校箋一卷。
  60.逸周書器服解校箋一卷。寫成於1940年至1942年之間。《逸周書諡法解校箋》刊入《制言》第十五期,餘未刊。
  61.漢書藝文志疏四卷。稿成於1910年。其中選刊一部份在何處發表,待考。
  62.讀周官臆斷八卷。初稿於1946年,未刊。
  63.讀山海經臆斷四卷。初稿於1947年,未刊。
  64.讀史方輿紀要校補十卷。寫於1909年前後,未刊。
  65.仁錢山脈考八卷。寫於1903年,未刊。前有秦硯畦《序》。
  66.中國錢幣史稿。寫於1920年以前。
  67.中國外患史。稿成於1903年,時在日本東京所作。
  《中國錢幣史稿》約五十萬言,《中國外患史》約二百萬言,均由黃炎培介紹出售。
  68.新中國建設論。寫于1946年,連載於上海《月刊》雜誌。
  69.讀詩臆斷四卷。稿成於1946年,草稿於1920年開始。未刊。歷史研究所藏。
  70.趨庭學詩記一卷。稿成於1901年,未刊。
  71.屈原賦證辨三卷。校定於1951年秋天。1960年2月中華書局印行。
  72.宛陵集校箋一卷。稿成於1915年,未刊。
  73.移山新語九卷。自1950年起草。草稿初成,尚未定稿。先君病逝,未刊。
  74.讀純常子臆說一卷。定稿於1958年12月,未刊。
  75.天臺紀勝一卷。1937年5月寫成,刊入1939年2月《制言》。另有單行本。
  76.爾雅義證十卷。稿成於1946年至1948年之間,未刊。
  77.說文系傳汪祁兩本校勘記十卷。定稿於1946年至1948年,於1958年10月寫成清稿本。未刊。今家藏第一至六卷清稿本。七至十卷,已遺失。
  78.說文古本考補遺三卷。此稿爲早年之作,於1958年寫成清稿,未刊。
  79.續正俗匡謬一卷。稿寫於1915年前後,未刊。
  80.地理學。稿成於1905年,已刊。
  81.中等本國地理。稿成於1906年,上海會文學社印行。
  82.簡明地理教本。稿成於1906年,上海中國圖書公司印行。
  83.簡明地理講義。稿成於1906年,上海開明書店印行。
  84.英文典。稿成1903年,日本東京印行。
  85.高山憶舊錄二十卷。此稿於1949年至1963年之間,陸續寫定。其中部分篇章載于《蘇州文史資料選輯》第六、十、十一輯上。
  86.瓞民文錄十卷。訂定於1965年春,未刊。
  87.瓞民詩鈔八卷。《詩鈔》已有散佚,僅存《居東集》等數卷,由吳梅、冒廣生等訂定。書前原有李詳《序》,亦佚。
  88.讀書劄餘十卷。《讀書劄餘》十卷,校定本已散佚,僅存草稿一卷,其餘待訪。
  先君著述一百餘種,今得八十有八種。散佚諸稿,容後訪之。
  (沈延國著,刊《蘇州史志資料選輯》第三輯,蘇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蘇州市檔案局)

三、沈延國先生(1912-1984)簡歷
  沈延國,號子元,浙江杭州人,蘇州市政協委員,蘇州市民革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主任。平生致力古籍整理,得其父沈瓞民家學甚厚,並從師章太炎先生,深得太炎先生教益(爲太炎先生的寄兒)又求學於蔣竹莊(維喬)、呂思勉、馬一浮師。忠誠於教育事業,在他的五十餘年的教學工作中,對青年熱情提攜,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晚年從事古籍整理、搶救工作,勤勤懇墾,不辭辛勞,爲文史資料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是一位愛國知識份子,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分工所及,事必躬親。
  1912年1月14日
  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父沈瓞民,母孫琳。長子。
  1926年9月
  江蘇省蘇州中學讀書。
  1932年8月
  畢業於江蘇省蘇州中學,隨蔣竹莊先生、呂思勉先生人光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副系中國歷史系,專攻中國古文學。在大學期間,曾與蔣竹莊(維喬)、楊寬、趙善詒編著《呂氏春秋彙校》。
  1935年9月
  《章氏國學講習會》正式開學,由章太炎講述通論之部,聽者近五百人,濟濟一堂,寄宿學會內者,有一百餘人,盛況空前。爲更好培育青年學子,後來學會增設預備班,設在蘇州侍其巷十八號,章氏的雙樹草堂內。收高中程度學員五十名。學習一年,均寄宿班內,由章師母任班主任,沈延國任教務主任,王乘六任訓育主任,徐復任總務主任,三人也住班內,除兼課外,對學員嚴格教育。
  制言社同年籌設,9月16日《制言半月刊》第一期發行,《制言》共出六十三期。章太炎計劃把製言社的主編、編委委任門弟子擔任,但任編委主編,有老、中、青三者,而編委會爭論不休,章先生聞而怒斥之,當場宣佈解散編輯委員會,自任主編,指定孫世揚、潘承弼、沈延國三人爲編輯。章先生逝世後,仍由三人來負責。
  1936年6月14日晨8時章太炎逝世。
  章太炎去世後,按照章先生的遺願,章氏國學講習會繼續開辦。組織了董事會,推馬相伯任董事長,章夫人湯國梨任理事長。講習會有章太炎老友沈瓞民、朱希祖、汪東、沈延國等。
  編輯《太炎先生著述目錄初稿卷》,署潘承弼、沈延國、朱學浩、徐復(《制言》第25期)。
  1936年7月
  大學畢業(文學士)。
  1938年8月
  配合章太炎先生的夫人湯國梨等前輩,在上海籌建《太炎文學院》,任教務長,並主講中國文學課程。同時,兼任蔣竹莊先生的誠明文商學院、王培蓀先生的南洋中學的國文教師,當時受楊剛大姐的影響,增加新民主義教育的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得學校、家長、同學的贊許。
  1939年7月
  太炎文學院停辦。
  1939年2月
  先生返回母校光華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兼教務長職務。在歐陽路復校的艱難日子裏,獻出了不少精力,使學校蒸蒸日上,初具規模,設有文、理、工諸學系。任職至1949年10月。
  因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上海,學校不願向敵僞登記。被迫中斷,專辦成都光華大學。因爲少數學生無力赴四川成都肄業,擬在上海修畢課程,於上海成都路設格致理商學社,在漢口路原址設誠明文學院。蔣維喬、耿談和、孫貴定、姚璋、沈延國等負責誠明。兼職由1940年2月至1950年2月。
  1946年6月
  《記章太炎先生》一書,由永祥印書館出版
  1946年4月
  愛國人士潘以三在共產黨授意下,開設上海長江商行,先生擔任該行董事兼秘書,長江商行實爲上海通向蘇北解放區輸送醫藥用品的一條地下運輸線,先生雖在教育工作百忙中,還曾跟隨潘以三先生親奔赴蘇北解放區協商事宜,作出有益的貢獻。並動員上海亨利肥皂廠老工人赴解放區辦肥皂廠,並組織光華大學化學系辦小型消治龍(磺胺)廠,輸入解放區。任職至1950年3月。
  1949年11月
  上海兄弟圖書公司任總編輯。至1950年6月。
  1950年3月
  上海市建設中學,任校長。
  1953年12月
  上海市市東中學,任語文教師。
  1967年9月
  上海市海濱中學,任語文教師。
  1973年1月1日
  退休回蘇州,除致力整理古籍外,同時擔任滄浪區退休科技工作者協會理事。爲創辦《東吳業餘科技進修學校》出了大力,一面擔任付校長職務,一面在學校專門設了《古籍整理研究班》,舉辦了三期,結業學員中有的已升入大學研究生班,圖書館古籍部等,頗有聲譽,深得各界人士的贊許。
  爲蘇州市、上海市、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方面,編寫了很多屬於搶救的資料,在政協文史專輯中陸續發表。
  1984年
  參加《章太炎全集》的校編工作。   1985年
  11月3日(隂歷九月二十一日)18時三刻,不幸因病去世。
  先生平生著作甚多:
  1.與楊寬合撰《呂氏春秋集解》
  2.《鄧析子集證》
  3.編校《章太炎全集》,第一冊中撰有《膏蘭室紮記校點後記》和第六冊《管子餘義校點後記》、《廣論語駢枝校點後記》、《體撰録校點後記》。
  4.《逸周書集釋》
  5.編校《周易證釋》
  6.《章太炎傳》
  7.《章太炎與魯迅》
  8.《吳下集林》
  9.《記章太炎先生》,永祥印書館,1946年6月初版。
  10.《記蔣竹莊先生》,常州文史資料。
  11.太炎傳存稿,整理後給蘇州文史至今未刊。
  12.與蔣維喬、楊寬、趙善詒合著《呂氏春秋彙校》,中華書局,民國26年2月初版
  等等七十餘篇。
(沈宗文整理)

四、沈延發先生(1915-2001)生平事跡
  沈延發,男,號子周(1915-2001)籍貫杭州,蘇州市周易研究會創辦人,原蘇州市周易研究會會長。
  先生係北宋傑出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之後裔,出身於易學世家。祖父紹勛,號竹礽(1849-1906),易學大師,著有《周易易解》、《沈氏玄空學》等著作。父親沈祖緜,號瓞民(1878-1969),近代易學大師係辛亥革命元老,因反清曾流亡日本九次,從事講學和著作七十餘年,解放後,聘任爲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一生著作一百餘種,其中以《三易新論》爲巨著。先生自幼隨父學易,並從國學大師章太炎、易經氣功大師蔣維喬爲師。1940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建築專業,畢業後專治設計,對給排水、煤氣亦專長,曾工作於上海、北京、天津,奔波於祖國西南、西北、東北各地,參加重慶、云南、北京,錦州等重大規劃設計。1960年任高級工程師,1977年由天津建築設計院退休返蘇。退休後,繼承祖業,潛心鑽研易學,以弘揚易學爲己任,古爲今用,將古代易學與現代科學相結合,有著作三十餘種,其中《易學新論》、《沈氏玄空堪輿學》均有獨特見解。《易學新論》引用九宮五行平衡學理,創造27個平衡傳輸公式,應用於新易學,是一種創新成果。並以陰陽平衡學理,得出二進制N=2n±P公式。《沈氏玄空堪輿學》爲古代建築設計的主要理論要書,可應用於城市規劃、小區規劃、園林設計、陰陽宅佈置等,爲一本堪輿學上不可多得的實用書籍。
  1988年創辦蘇州周易研究會(當時隸屬於儒學研究會),任會長,並與副會長王也六先生(會任蘇州市統戰部部長)在市老年大學設課開講。1993年,應香港東方文化學會邀請,在香港理工大學作堪輿講學三次,並踏堪香港山川,提出〝大嶼山是明日香港的興旺地〞。由於是沈氏嫡係,一時轟動香港堪輿界,凡易學人士不分門派,爭相前來聽講,座無虛席。頗獲好評。同時,在香港成立國際沈氏易學總會,任研究會會長。1995年,由於國際交往的需要,成立蘇州市周易研究會,與美、日、臺、加等友人均有學術交往。
  蘇州市周易研究會成立後,先生任會長,並親自授課,開班《六十四卦卦解》、《周易預測學》、《沈氏玄空堪輿學》等課。由於講課通俗、深入淺出,將深奧的古代周易用簡表和現代語言表達,使人易學易懂,頗受會員歡迎,當年會員即有近百人。除開班講課外,每月定期活動,一年八次風雨無阻,會員們積極性很高。自先生2001年逝世後,會員們遵照先生遺志,繼續以弘揚易學爲己任,活動按期進行,互教互學,收效甚佳。周易研究會成立迄今已十七年,由於會員們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培養和造就了一批易學人才。
  先生一生爲人正直,作風正派,生活儉樸,平易近人,經常告誡會員,做人必須〝心正〞,〝講德〞,做好人才能學好易,才能事業有成。
  退而不休,25年間始終以弘揚易學爲畢生事業,爲易學界作出一定貢獻。
  先生曾提出〝二十一世紀易理將在全球推廣應用,此爲造福人類,積德善事也〞,〝二十一世紀理應由東方人爲全球人類做善事的創舉,一定能取得很大成就〞。不久將來周易一定能在全球推廣應用,造福人類,這就是沈延發先生最大的遺願。
2005年9月20日
(沈延發先生夫人馬毓英著,刊《沈氏玄空堪輿學》,有刪改)

前言 風水之謎

  人類先祖堪天輿地,總結出風水、玄空學的規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被人們掌握,並運用於生活實際。但爲什麼陰陽之宅外在環境、朝向、格局、立宅的時間會影響到後代或居住者的生活,並有吉凶之分。其內在的道理因由,是要深入研究的奧秘。正因爲人們對此還沒有明瞭,而被垢病爲〝迷信〞。
  世界上許多事物人們總是先觀察、實踐,爾後總結歸納出其規律,此爲〝知其然〞。然後經過長期深入研究,才能知其規律內在的因由,此爲〝知其所以然〞。先〝知其然〞,後〝知其所以然〞是人類認識事物必然的兩個階段。先〝知其然〞依規律行事、生活,並非〝迷信〞,而是人們遵崇實踐、遵崇規律。〝知其然〞後,再去追尋探究〝其所以然〞。
  正如人們先熟視蘋果從樹上落下,爾後直到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並知其規律E=mc2,人們才知重力使蘋果落地的〝所以然”。人們觀察到太陽東升西落,一天有晝夜之分,一年有四季之分。爾後,人們知曉知地球有自轉並繞環太陽而轉,才知太陽東升西落,地球有晝夜之分,四季之分的內在道理,“知其所以然〞。
  掌握了萬有引力,人們甚至可測出太陽系行星的運動軌跡。也正是地球在太陽系中受太陽、其它行星、月亮引力的作用,才造成依時間變化及地球在太陽系運行軌道中不同的空間位置。各星球對地球處於不同位置的引力影響各有不同。最明顯的一例是錢塘江潮汐。每年農歷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由於太陽、月球、地球幾乎處於一條直線上,地球受天體引力最大,地球自轉的慣性離心力也最大,加之錢塘江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造成壯觀的潮汐。人們發現其中有幾大因素: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地理環境、特定的時間,而這三大因素也正風水學中玄空理論的基礎。人受宇宙天體影響是渾然不知的,坐地日行八萬里,時速高達1600公里,不可想象。
  過去常有一疑惑,每朝代皇室的墓陵對地理環境、風水如此考究,按理應保皇朝子孫萬萬年。但唐202年,北宋167年,南宋152年,元89年,明276年,清250年,沒有超出三百年的,各朝鼎盛期也只不過七、八十年。如錢塘江之潮,星辰運行規律,萬有引力的影響,這其中時間變化是最大因素。從數學角度看,世上萬物皆是時間的函數。而這正是風水學中玄空理論的奧秘。玄空學將時間列入考查風水的重大要素。玄空學有九運180年一個大周期,每運20年,每個位置分成24個山向方位,受到的影響都是各不相同的,即有好壞、吉凶之別。每運每個山向維繫的影響的年份從160年、120年、到20年各有不同。再好的地理環境上的風水也會依時間而變。這也正解釋了爲什麼各朝代皇陵如此好的風水佈局也不能保住萬萬代。所以星辰學,星辰按時間運行的規律、星辰之間萬有引力的影響,是玄空學中風水,按時變化內在的原理,是玄空學宏觀上的〝所以然〞。
  風水學中的精華正是掌握人類處於宇宙星體的影響、地球上自然環境的影響的規律。而天人相應正是風水學的追求。
  從微觀上講,現代量子力學研究的是微觀物理世界中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量子,這同研究宏觀條件下的牛頓力學經典物理有別。量子力學的理論中,兩個粒子(量子)經過短暫時間的彼此耦合接觸後,如兩個粒子在空間上分開,如攪動其中一個粒子,必易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的動態、性質,此稱爲量子糾纏。目前此理論已由實驗證明爲確,並且在百公里的距離已獲取量子糾纏的事實。這將改變未來不久的通訊工具,從目前的電子無線傳送,到更高一級的量子無線傳送。那麼這是否能解釋了由基本的個體量子構成的兩個人,經過身心的接觸後,必會在一定時間、一定的距離有相應的感應,而這種感應的強度,必會受到環境、方位的影響。好的風水,好的環境、方位的陰宅中的故人,會對後輩有好的影響,同時人是由千萬億的粒子構成的整體,家族的DNA對後代的影響早已顯見。那麼量子理論是否會解決爲什麼DNA對後代人影響會有強弱的差異?隨著量子力學的研究和實驗的深入,是否對幫助我們破解風水、玄空之迷?讓我們進一步掌握風水、玄空的微觀上的〝所以然〞。
  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燦爛星光大部分源自距離在十億光年距離之外。(1光年是光以每秒近30萬千米走一年的路。)映入我們眼簾的星光,從時間上講,已在茫茫宇宙飛奔了十億年。我們見到的星光從時間上講無比、且不可想象的古遠。那麽我們接到的信息是十億年前的。同樣的,我們現在的地球的信息會在十億年後被十億光年之外的某星球的生命所接受。從某種意義上講,地球上的人類和萬物的信息也是永存的。
  那麽我們按照風水學、玄空學的原理,按時間、方位、地理位置找到了好的風水,會怎麼樣呢?對風水不可迷信,無德之人即有寶地仍不可得福蔭。沈氏曾祖的學生問:〝如公不守秘密,玄空之術大明於世,後人按圖立向,富貴家得地更易,而作威作福者舉世皆是,何以弭之?〞曾祖答曰:〝得地首在積德,若子孫不能積德,終遭天譴,予生平目擊者有六。〞(《沈氏玄空學》卷二《論秘密之繆》)並舉例說明:一爲錢塘五姓,一爲上虞北鄉某,一爲杭州西溪某紳,……皆得吉地,但子孫多行不義,終喪丁財,敗家。後人不積德,風水再吉,也不能保。
  仰望茫茫星空,我們對浩瀚宇宙,除太陽系外,知之少而又少;人類對腳下的地球知之甚少;人類對人類自身生命也知之甚少,我們從何而來,生命在我們人體是如何精細運轉的?雖然人類在不斷的研究發展,我們接受、收集、分析信息的手段能力還是有限的。因此對人類而言,面對宇宙、自然、自身,未知是無限的,而已知是極其有限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因此,我們要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未知的世界。

目錄

序一 沈延成
序二 沈延春、張曉蘇
沈氏易學、玄空學先輩譜
前言 風水之謎
第一章 風水概論
 第一節 從考古發現看八卦、歷法與風水起源
 第二節 中西文化中的建築與風水
 第三節 風水也即建築文化
第二章 中國古代風水的基本論述
第三章 歷代風水之書
第四章 沈氏玄空學
 第一節 沈竹礽及沈瓞民的玄空著作
 第二節 沈延發的玄空著作
 第三節 《沈氏玄空學》論玄空一詞
第五章 河圖、洛書與九宮圖
 第一節 河圖
 第二節 河圖數活用於樓層選擇
 第三節 先天八卦圖
 第四節 洛書
 第五節 九宮
第六章 九宮飛星圖、天盤、地盤
 第一節 九運飛星圖
 第二節 三元九運
 第三節 年運
第七章 二十四山(向)、運盤、山盤、向盤
 第一節 二十四山(向)方位
 第二節 天(運)盤、山(向)星盤
 第三節 九運二十四山向挨星圖排列次序方法
 第四節 九運二十四山配九星兼向
第八章 九運二十四山嚮挨星排列圖
第九章 羅盤與二十四山向的確定
 第一節 羅盤的使用
 第二節 二十四山向的確定
第十章 玄空挨星要義
 第一節 到山到向與上山下水
 第二節 伏吟、反伏吟
 第三節 父母三般卦、三般卦、北斗打劫
 第四節 生入、生出、剋入、剋出、比和
 第五節 令星入囚(地運長短)
 第六節 城門訣
 第七節 生成合十
 第八節 零神、正神
第十一章 九星斷事
 第一節 詳論九星
 第二節 飛星吉凶
 第三節 雙星加會
第十二章 《紫白訣》釋
第一節 紫白訣上篇
第二節 紫白訣下篇
附錄:易、風水、術數中的五行與系統思維
 第一節 五行淵源
 第二節 《尚書.洪範》五行
 第三節 五行說與系統思維
 第四節 《尚書.洪範》中有大疑之時卜筮的規定
後記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沈氏玄空學(上)

沈氏玄空學(...

95 NT$285元
沈氏玄空學(下)

沈氏玄空學(...

95 NT$285元
玄空理氣啟蒙

玄空理氣啟蒙

9 NT$1080元
玄空陽宅學

玄空陽宅學

9 NT$27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