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佛禪仙道 > 三教九經妙諦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三教九經妙諦

prev next

三教九經妙諦
  • 商品編號: tnju7207
    出版社: 靝巨
  • 作者: 呂松柏彙冊、孟穎點校
    出版日: 2019/06/01
    ISBN13: 9789574367207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精裝170x220mm
    頁數: 1312
  • 定價:  NT$8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NT$80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2286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前言
  西哲說:十九世紀是英人的世紀,廿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廿一 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除了工業產品,世界各地的商品,不是Made in Taiwan,就是Made in China 之外,更重要的便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大道哲理將引領世界走向真善美。
  論中華文化思想的中心,一個「道」字便可包括淨盡了,《大學》一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中庸》一書中說「率性之謂道」,禮運大同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本本皆闡「道」字,追求這一個「道」字,身為中國人,以浩然正氣為網維,要是到做天下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的志節,無非就是不斷地實踐「明道」「行道」「了道」的工夫罷了。更何況聖賢之所以明道立教者無他,全在要人各自復其本性而已,天下豈有性外之事,聖賢更無性外之功, 《大學》、《中庸》兩書正是論性了命的最佳經典。
  錢穆教授曾提及:身爲中國人,欲復興中華文化,起碼要讀九本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南華經》、《近思錄》、《傳習錄》、《六祖壇經》。而《學庸》正是九本書中開端的基本課程,凡立志於進德修業者,實乃肩負有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責大任,故對代表中華文化思想的代表書,應不餘遺力加以闡述,不斷提昇生命意義,昇華心性的功夫。
  大要而言,《大學》為德、《中庸》爲道,《大學》以明德新民為宗旨,《中庸》以成已成物為依歸,明德者,成已也,新民者,成物也,因此《大學》、《中庸》兩本書是互為體用的,《中庸》是體,《大學》 是用。至於著手功夫,《大學》以格物致知為重,要我們先格除物慾,立三不朽,窮下功夫,必能生大智慧,得圓滿妙果,《中庸》則直指本性至善寶地,要我們明善復初。《大學》以明德、親民·於至善為究竟,人人達乎此,則可入大同盛世,故明明德於天下是《大學》為目標;而《中庸》則要我們悟天命之性,率性修道達乎與天地同參,故《中庸》 以贊天地之化育為目標,直達聖神大化之境 《論語》被譽爲中國人的一部「聖經」,意味著它是世人所必讀的一部經典,蓋《論語》一書除了講論倫理道德重要網目,祈提升人類的生命的意義價值外,内中含有性理心法,天命承傅的結晶要句,最足以啟發人們的靈明本性,使之不昩本來面目,指示世人達本還原之要道;亦給國人完滿的人格奠基。
  《論語》一書的形成,係由我們的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在今二千五百年前,與弟子們及時的言行,經弟子或再傅弟子紀錄而成,內容包羅萬象,含許多精言粹語,句句珠璣,對個人的人格修養與社會倫理道德,提供了一些永可遵的準繩,如孝悌忠信等八德。至今雖然時移世異,但對人生行為的指導,仍有其超時空的價值,並已成為我全民族的共同德行。
  孟子賢士後世以其宗傳孔聖之道,尊為亞聖。蓋其學說自有不可泯滅之價值。唐韓愈;「自孔子沒,獨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求觀聖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等語,可謂推崇備至。宋程頤亦謂;「孟子有功於聖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箇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箇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又謂;「孟子有大功於世,以其言性也。」則並道出孟子所以偉大點矣。至於其文詞之浩蕩流利,為後世論文闢一康莊。孔孟既志同道同,而命運竟亦相同!進不能行道於當時,退即以傳道於後世。孟子繼往開來,使東方文化益復發揮而光大。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詮釋佛理最深奥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盡了 釋尊講經佛法的大智慧精華,即闡明宇宙人生起性空的原理,同時顯示般若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實是般若的核心,佛法的心要。
  佛學之浩瀚,經典之廣大。在諸多的佛經中,《金剛經》是為般若經典首要必讀的選本,有經之王的稱號。要深入經藏,深悟佛法,必也要以《金剛經》之「降伏其心」、「安住眞心」為真義。「成佛受記,實無得一法,隨其心淨佛皆莊嚴,金剛妙諦,無所住其非身法性,實不可思議。」佛陀覺悟後,具足六神通。為什麼要穿衣吃飯,吾人要信解受持,圓滿《金剛經》,要能會得佛。這一段般若風光,要能明白般若無二,一切現成而已。
  每一分皆以回歸自性本體為主旨,體用兼備。所謂「千言萬語話本來,千經萬典談如來。」舉一例而言,《金剛經》首分,有句「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其表面意是次第乞已之後,就要還至只祗園精舍。然這個「還至本處」的真實義,就是回到「自性本源」,當外出乞食代表我們的心已外放,要知道將我們的本心收回來,所以要「知本」,要知道本來面目。有子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甚麼事都不能離開我們的本心本性,方能做到率性之道,所以身為一個修道士,需要得返本還原。五祖也說過:「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又云:「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不離本體本心,一定要回至本處。
  《六祖壇經》正是中國第一本用白話文所寫成的經典。本的作者(實則為口述者)惠能禪師,一位不識字而悟性高的大明師,他能摒除一切文字障,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啟發自心頓悟之功夫,提昇人類内在精神之價值,其一生偉業終影響了整個佛教的宗風,也給後代立下成佛的信念。這個新法門、新境界,讓中國思想界帶入了一個新的旅程,也震撼了整個世界思潮。試想想看,產生中國的高僧大德,有大才、大魄力
、大胸襟、大徳業者,不下百千人,然其言論配稱為「經」的,卻唯獨六祖恵能一人而已,餘者之言論只稱之為「論」、「遠」、「解」罷了。
  《六祖壇經》乙書之重要性,已是世所公認,且經文本身已是最白話、最清晰易讀、易解了。本諸經文一再強調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的真理,努力參悟。共證菩提覺路的不二法門。
  《清靜經》顧名思義,即是讓自性清明的一條路徑,全文近四百個字,卻涵蓋了修行的每一項妙竅。經中首先直剖宇宙本源的實相與功用;不知其名,強名曰「道」。第二、三章則論現象界的相對論,將道之「體」 與「用」宣洩無遺。第四章點出世人清靜自性迷失的兩個因由:(一)心擾之。(二)慾牽之。第五、六章則提出化解之道為澄心與遣慾。第七、八章則開示要明心見之三法要:心、形(身)、物之安置法,如此方能入眞空法界,湛然常寂。第九、十章強調眞靜應是「感而遂通」、「靜而能應」的境界,方能悟入道,而可傳聖道。第十一章則明析上士、下士,上德、下德之差異。第十二、十三、十四章開示煩惱之根源為妄心,必流浪生死,而常沉苦海。第十五章則鼓勵大家悟入真常之道,臻致永恒的清静地。整部經脈絡一貫,誠係一部了悟自性本源的無上法門。
  《道德經》乃生發道德、闡揚道德的一條正路。建樹道德之不變法則。踐行道德的一條路徑。
    道:本體、理性之止處,静、真空、一,人之本來面目。
    德:作用、善美之事態,動、妙有、二,人之本然行為。
  《道德經》上篇言道(道中有德)。下篇言德(德中有道)。道是絕對的真理,亦是人類生存的最高目標,真理在宇宙中,只有一個,故三教本同源也。有道無德易招魔,有德無道難超生。道以德來表現於外;德為道之作用,道之表現也。
  《南華經》共計三十三篇,七萬言,由內篇、外篇、雜篇組成。以〈逍遙遊〉居首為莊子哲學總綱,展現莊子思想的境界與理想。以「無 己」、「無功」、「無名」的工夫,消解形軀與世俗的羈鎖,達到超越的逍遙境界。以〈天下〉居末。是記錄先秦諸子百家歷史淵源,並且加以批評的總結性文章,是中國學術批評史的開山之作。
    西元二〇一九年五月  孟穎敬書於紐約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