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近世羅經之制,從山向透地穿山而起,精分金、度數,善演卦、排星。其法愈密,其失愈遠。是以精理氣者,識透先天十二支,而二十四位中種種之制,自一以貫之矣。獨不觀之醫家針法乎,人生雖百骸賅存,總提頂門一竅,而周身之竅會在其中也。蓋羅經亦然,其竅要即在於十二支。
古人羅經之制。非徒區區一器具之粗已也。蓋羅者包羅萬象。以作經緯天地之妙用。此仰觀俯察者之所必究心者矣。原夫先天經盤之式。止載支辰十二。而針向正午。謂之指南。黃帝始其制。周公乃其法。至矣哉約以該博。即後天之萬變不窮。總括於其中矣。厥及漢晉唐宋以來。先賢輩出。制作迭興。於十二支中。增以八千四維。而合之為廿四。於廿四位之下。步以六十。步以七十二。而有透地穿山之名。更步分金百有二十。度數三百六十。而法益加詳。其中審氣推候。演卦排星。二氣顛倒而異用。五行變化於無端。鳴乎制亦大備矣哉。
雖然制之愈備。而法亦愈繁。用法既繁。而徑路益多。於是人師一說。互立門戶。彼是此非。甲可乙否。究之不可方物。而難以信從。此其故何也。蓋近世羅經之制。皆去先天十二支而不載。則透地穿山分金之從何而起。龜甲差錯。空亡之從何而取。正縫針之孰為是非。周公度之孰為界限。舉不知其源本之所在。徒循盤中二十四位之下。排定死局。而曰我知山向。我知透地。我知穿山。我精分金。我精度數。我善演卦。我善排星。其法愈密。而其失愈遠。譬之欲適楚而北行者。縱使馬之良。御之善。貲之多。而去楚益遠矣。毋或乎侈談羅經者眾。而精得奧妙者少也。是以精理氣者。識透先天十二支。而二十四位中種種之制作。自一以貫之矣。讀不觀之醫家針法乎。
人生雖百骸賅存。總提頂門一竅。而周身之竅會在其中也。然則頂門為針法之竅會。十二支為羅經之竅要。彼此可類推矣。予之考究羅經有年。而深怪近世用法之大謬。因會古令不一之制。立為正當不易之規。其式則首以八卦載於內者。蓋卦畫本於河洛之數。而河洛實為理氣之源。故載之內以為一盤綱領也。中則載先天十二地支。而隨以後天二十四位繼其下者。非先天無以立後天之宗。非後天不足盡先天之妙。故兩者上下相次。以殫先天作者之意也。
至於二十四位之下。附以透地六十。穿山七十有二。分金百有二十度數三百六十。無非欲人詳參先後天之妙。而俾得美善之兼盡云爾。外此如起脣。起建。六對八將之例。及夫二十八劫。三十八將。二十四星。紫袍寶蓋。種種諸法。好隱怪者多易談之。子則以其不符河洛正理。掃剛不入。雖未免啟近世好奇者遣珠之議。然而質之楊賴諸先輩。未始不千載作同心也。第不知千載後。亦曾有與予稱心同者否 天啟歲序癸亥孟冬之吉
閩建庠生徐之鏌自言木石居
敘羅經頂門針
予曩任閩之三山也。早已知名徐君矣。久而自東萊解綬。迍疾菊館。每慟念先人。尚在淺之。思欲得借徐君慧鑑。以襄其事。計無日稍釋諸懷也。幸令上壬戌之春。徐君遠自閩中。而應予新安彙氏之聘。故予從李秋而得躬覲焉。此縱天假之緣乎。自徐君駕臨予邑。初為予擇西安塢地。次為予拜葉家塘地。三為予擇廟沖地。數處之穴。法俱各以奇勝。當其一下盤針。而穴中土色。穴內應証。徐君已鑿鑿談之於早。及其開穴時。悉皆盡其所言。而纖毫不爽。
予深擇名下必無虛士。曩也不徒知徐君之浮名。令且親睹見徐君擇作之實事矣。於拜作而感徐君之立德立功者大。於著述而兼服徐君之立言者。尤精。於乎古人之重夫立也。而徐君兼之矣。嗟嗟。令之時流。未執羅盤。而率自受膏肓之病。其可遠閩中之路。而不求徐君頂門之一針乎。
旌陽汪學海离洲氏齋
附鄙言
羅經之辨疑。何為而作也。不佞鏌鑒。曩著地理琢玉斧之覆轍而作也。近有楚之術者吳國材。遺不佞以書曰。琢玉斧事事俱妥。惟有陰陽二字。尚未剖明而可疑。烏將乳突剛強為陽。窩鉗柔弱為陰。不幾變亂作法乎。予因是鼓掌太息曰。嗟嗟。 人何所見之不盡同乎。昔楊公以高山為陰。平地為陽。而廖公歹之。則以高山為陽。平地為陰。自二公立說互異之可疑如此。幾令後學莫知所適從矣。迨宋蔡神與公著發微論。而謂凡涸燥剛急者為陽。凡坦夷柔緩者皆陰。則蓋從廖是而不從楊也。予故亦去楊而左袒廖。深信蔡公發微之不我欺。此非獨信蔡也。信易理陽剛陰柔之說為不謬。夫陽而既己剛矣。則乳突正成其剛急之體。而廖之所謂為陽。職此故也。
夫陰而既己柔矣。則窩鉗正成其柔緩之體。而廖之所謂為陰。職此故也。天下豈有陽而不剛。剛而不強急者乎。天下亦豈有陰而不柔。柔而不緩弱者乎。知陽剛與陰柔之理。必不可易。則知高急與平緩之體。亦必不可紊。君子第信其必不可易之理。而因其必不可紊之體。又何必廖之非。
而獨楊之是乎。且楊如立說之是。則廖又何必更易其說也。如廖之易其說者。而有近於理。此蔡公發微之所以從廖。而允為後學之指南矣。但世俗溺於舊聞。止知楊之所謂覆掌陰而仰掌陽。一旦矯之以高山陽而平地陰。自覺駭然為可疑者。毋或乎楚之吳術。以陰陽二字尚未剖明。為我罪也。抑吳術亦時俗之知有楊而不知有廖乎。何故。
謂楊公立說之非。而并謂蔡公發微之不足信乎。然則予之謬。非予謬也。廖之謬。而予又將何恤之有。所以然者。予初著琢玉。而未始以互異可異者。辨之甚悉。此不免啟膚見紛紛之口。今茲欲為羅經著一解而更不為辨疑。以釋天下後世之疑。甯敢謂當世無復有為吳術之說者乎。後世無復有同吳術之見者乎。此予問答辨疑之所由作也。
況羅經天星理氣中之可疑難辨者。不啻億計尤甚於巒頭陰陽二字之聚訟。此予問答辨疑其可己乎。倘閱予辨疑而猶不能無疑。豈敢謂當世之無其人。然予亦且末如之何也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