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本博士論文特刊,其內容涵蓋中國最神聖易經寶典,以及堪輿玄學,綜合三教聖人「性理心法」,諸子百家無上的智慧與經驗真理,包羅萬象,以整理文獻為主軸,故以實務操作與理論為根據,精益求精推究易象,是一套完整合乎邏輯之「易經數理應用於堪輿消砂避煞之研究」,推論吉凶休咎指南。供予學界、讀者實際作為藏諸名山之寶典,提升文化學術素養,實踐易經哲理五術文學系統代代薪火相傳,以繼古先聖之絕學。
序
夫易經之學,蘊籍宏深。所以開物成務,覆冒天下之道者也。故天文地理無一不精,儒道聖人諸子百家,無一不識。上可以修仙成聖,中可以治國平天下,下可以獨善其身,如是眞通易經之道者也。
今中華易經學院,易經哲理文學系所,許永昌博士探賾索隱,易經理數之精微,已深入於天文地理之奥;窮源究本,堪輿學術之要妙,更契中消砂避煞之至理。將其院所之博士論文摘其要旨,編輯成書,收天下之奇文,輯諸名山之寶編,將以垂世不朽,為後人之楷模者也。余觀其用意良深,爰為之序云。
本論文特刊內容不僅是精湛易經、理數、堪天、輿地,上至天文,下曉地理。並且綜貫三教聖人性理心法,深入淺出,撥亂導正,然而創新體用合一,包羅萬象,可奉為進德修業的指南。
於此,恭賀許永昌博士編著<博士論文特刊>問世,作品完成實屬不易,若非貴院所全體研究生共同努力,焉能提早付梓。許博士除論文特刊外,同時又完成了「易經數理應用於堪輿消砂避煞之研究」畢業論文,進而將部份精華內容刊載。並且接受社會人士、學者專家和貴院研究生投稿,在論文評審委員審查後,達到一定水準者刊載於後文。永昌博士虛心潛修,廣學多聞,易學天文融會貫通,皆以超乎群俗之外,瓊然已入雲霄之巔者矣。
國際易經學會 徐芹庭 博士 敬序
歲次戊子2008年仲夏吉日
摘 要
論文名稱:易經數理應用於堪輿消砂避煞之研究
校所別: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
學 位:博士
畢業時間:九十六學年度(西元2007年)
研 究 生:許永昌
指導教授:徐芹庭
關鍵字:易經、巒頭、理氣、水法、消砂、避煞、分析、選址定向
本論文引述中國最神聖寶典「經中之王」的易經;以及堪輿玄學綜合儒、道、釋三教聖人之「性理心法」;諸子百家無上的智慧與經驗真理。對於人生休咎更深入微的體認,探究天地萬殊玄奥之真諦。本論文之動機與目的乃振興中華固有文化,發揚博大精深宇宙造化之德,闡揚古聖先賢觀天輿地之法。但願藉由周易、卦爻、卦象、數理所顯示精蘊來體悟地理風水的問題。
尤其華夏文化數千來所累積浩繁之哲理體系;以及古代傳統立國建都、府、城選定鎮、鄉景觀佈局、陰陽二宅之建造方面都重視風水理論,亦有對風水的模糊與質疑。本論文乃透過文獻資料求證,現代科學印證及相關訊息一一剖析,加以釐清「解除」過去對地理風水模糊之概念,而脫胎換骨化為學術性,結合現代建築學理論及實務運作,作為堪輿學「術科」之用。
本研究方法以周易、爻辭、彖辭、象辭、繫辭、文言及巒頭、理氣、景觀、陰陽宅、三合、九星、玄龍經、龍門八局以至玄空六法秘旨……等,各家精湛極微學理之原則,來界定並且思考以作為文獻探討,而漸階進行有相關文獻中資料之論述,及實地勘察考證,實際驗證作為及研究配套合宜,系統操作的方向,以整理文獻,並集古人無上大智慧與經驗去蕪存菁,推陳出新,透過文獻資料深度分析,歸納論文研究依據。並整理一套完整合乎邏輯「易經數理堪輿」,制定現代科學與風水學術規範,體用合一而可登堂入室之妙旨。
本文將易經、數理、龍、砂、穴、水,陰陽宅理氣……等法及古典文獻再作重複比對,配合自然變化的法則,人文科學證實,引經據典,揭開神秘的面紗。其內容口訣、公式、條例、圖解,精簡明確,建立正確的理念活潑運用,更上一層超越以達窮理盡性。使易經五術正法脈脈薪火相傳,以繼古先聖之絕學,不分種族宗教派別,共同為真理而努力,方能千秋萬世。本論文寫作為相當艱辛,是故做為個人藏諸名山之寶典,推論吉凶休咎指南,爾後以供有志於斯道者研究參考。
誌 謝
後學於1971年始有趣於易經堪輿,是時思維宇宙人生道理包羅萬象,繁雜抽象難於立刻領悟,若不由三教聖人及先哲所遺留的「性理心法」經典入門潛心鑽研,乃無法了解宇宙微妙的真理。因此立志苦修易經堪輿十餘年,於此甫獲心得。
但論「體」不知其「用」,是不能貫通,後學於二十多年前幸遇所長吳基祥教授,學習數年易經、數理、堪輿,從此明其河洛體用源理。後來又將所學易經、數理、五行、九星、玄空……等歸納貫通。過去亦曾著作有關易經哲學論壇、地理水法、天星擇日、命理學、碩士論文特刋等叢書問世,這些乃歸功於吳教授及多位老師指導,此乃後學最大的收穫。
首先感激易經哲理文學系博士進修班,指導教授徐芹庭博士、江弘毅博士、吳博斌博士、吳宗修博士、謝達輝博士費心指導,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茅塞頓開,使得學生無論在思維上或研究過程有所進展,同時大量提供古今聖賢精湛佳作典籍資料參考,以達豐富此文,本論文才能順利呈現,心中銘感不盡。
承蒙諸位教授於百忙中抽空,至中華易經學院研究所為學生口試;亦感謝吳明修所長在口試過程中悉心匡正,六位口試老師對於論文內容與架構不足之處提供及建議,讓後學獲益良多,由衷感激。尤其在進修期間,甚深感謝眾位學長、同學、學弟妹等在課業上協助與精神鼓勵,方能如期順利畢業。
另外也感恩江弘毅院長,林紀美雄所長,諸位教授、老師們所領導之誘導式結構研究所及學長們彼此切磋,集思廣益,考證文獻給予本論文諸多實務意見,最後方能登堂入室,而完成這本論文。除了上述幾位,更有諸多學長默默提供相關性資料,以page maker之協助,使得在寫作之過程事半功倍。
一篇論文開始思考題目至完稿,的確費盡心血,苦其心志。又蒙天恩師德所賜,及雙親無微至的關懷,家人鼎力支持,全力以赴,最後克服一切,使此論文得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