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前言
為適應全民健身運動、挖掘民族文化遺產、弘揚太極文化、造福人類健康等需要,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本人已先後編著了四本太極拳、劍著作,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本人寫作的態度是,不重複寫作社會上已經有人出過書的拳套,或去補充、修改他人已有的拳、劍套路的內容,而著重於先輩傳過而無人發表過的、有挖掘意義的作品,並結合自己數十年練拳的實踐經驗和心得體會的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作品。
本人所創作的拳術資料,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老師在世時我閱歷了他所有的各種套路。這次挖掘的是一套五十八式太極劍。
五十八式太極劍,源出20世紀初期的陳月坡,後來之人知其名者不多,或許稍有知者也難知其究竟。他是滿族人,清代末期,為清宮廷中的一名御林軍首領,武藝高強,功力過人。
他於20世紀初,就跟太極拳名家楊澄甫先生學太極,並執意要拜楊為師。楊見其如此誠意,不僅武德高尚,還彬彬有禮,經過一番觀察,認為此人誠實可靠,而後陳月坡就成為楊澄甫的開門弟子。兩人的年齡基本相似(都是二十幾歲),情感十分融洽,楊對陳甚為關愛,在技藝上悉心指點,並將一套自己創編的一二九式太極長拳秘授於他。就當時來說,一套好的拳術,就是一名拳師的看家本領,圖名求生的本錢,一般決不會輕易傳人。楊師能將自己創編的拳套相傳,足見他們師徒關係非同一般,這充分說明陳月坡在楊公心目中的位置。為此,陳當時在楊門弟子中成為一個主要人物。
十幾年後,陳月坡深得楊式太極拳的真諦之後,別師北上授拳。至30年代,陳月坡由北南下到達上海,因人地生疏,處境十分尷尬,有一天在黃浦公園門口閑逛,有幸遇到其早在上海生活的師弟趙桂恆。趙見到師兄如此尷尬的局面,非常同情,將陳接到家中熱情相待,一住年餘。陳感激萬分,就將楊澄甫教他的一二九式太極長拳和別的套路都傾囊相傳,其中包括五十八式太極劍。
從歷史看,陳月坡從楊為師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作為楊式太極拳習練者,應該對陳月坡其人和他所傳授的拳術引起關注。
凡是一名拳家,不管他有多深的功夫,多大的影響,要將其拳藝代代相傳,要反映出一名拳家的內在魅力,還得靠拳術套路的傳承。沒有套路傳承,再大本領的拳師,也只不過是一種無文字記載的傳說軼事,這種軼事隨著歷史的推移,時間一久,將會在人們頭腦中淡薄和消逝。正因為楊澄甫、孫祿堂、吳鑒泉等先輩留下了他們自己有文字錄載的拳術套路,所以其名能盛而不衰,他們的拳成為後人的練習楷模。
作為楊公的開門弟子陳月坡,他不僅有楊公在青年時期親授的套路,還有其自己的東西,如不把他傳過的套路挖掘出來,久而久之,將會導致陳月坡的名字和他曾擁有的拳劍套路銷聲匿跡。這不管是從弘揚太極文化,或維護傳揚一位太極拳歷史人物的角度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彌補這種損失的方法,也只有將他的各種套路去盡力加以挖掘,認真地整理出來傳於後世,重返社會,為人所練,服務於人們健康,才能使陳月坡身後留名,其拳劍傳而廣之,與世共存。
陳月坡將擅長的拳套傳於其師弟趙桂恆,這是報德之為。趙老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將所有套路全盤托出,目的是盼我繼承。對一個套路每天練上一二遍是很輕鬆的,如果要將一套拳整理成冊,特別是著書出版,這就不怎麼容易了,要花很大的精力、財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出版社的支持。
到了90年代,我已步入老齡,在有識之士的啟發鼓勵下,終於著手挖掘、整理拳劍套路,至2001年先後編著了四本拳、劍專著,其中兩本就是陳月坡所傳授的套路。這次編著的五十八式太極劍,基礎屬於楊式範疇。走架演練,有陳月坡演太極長拳的風味,少數動作的名稱方向角度與五十六式楊式太極劍略有差異。
對於武術套路的挖掘,本人認為,不光是為了幾個套路的問世為樂,更為重要的是,這裡面包含著對人文和武術歷史的局部記載……以歷史觀點去看問題,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這套劍的編著完稿後,由浙江武術隊原總教練彭良明老師、舟山市書法協會主席邵星友先生分別為本書題詞、作序。我的學生李偉、姚杏南、蕩武軍在圖像、文字整理方面付出了一定的辛勞,為此一併表示感謝。套路中的圖照,由我的學生董婉君做動作示範。
因本人水平有限,這套劍的編著定有不完善之處,盼同仁、行家指正!
張楚全
序
張楚全先生已有四十餘年練太極拳的歷史,他年輕時有十幾種疾病纏身,經過太極拳的練習,現已74歲了,一病無存,健康勝於當年。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從太極拳中得到健康。
長期以來,他不遺餘力,誠心誠意培養出大批太極拳學生。舟山的太極拳愛好者大多數出於他的門下。眾徒中有的已成為很有名氣的太極拳教練,有的在省、市太極拳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也有的在全國錦標賽中奪得金、銀、銅牌。在市內外有三千多學生,真可謂桃李滿園。
為了弘揚太極文化,他在練好自己身體和培養好學生的基礎上,憑借數十年練拳的經驗和心得體會,還積極投入太極拳理論創作,挖掘整理並編寫太極拳著作,深受全國廣大讀者贊賞。這次五十八式太極劍一書的出版,是他的第五部專著。為此,表示祝賀。
張先生的教拳多以義務為主,偶有收費,也是將所得收入用於幫殘扶貧。在進入商品經濟時代的今天,這種忘我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太極拳是一門哲理性很強、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拳術。其中的陰陽之義,源於《易經》,拳理中貫穿著老子的自然無為,孔子的中庸之道。太極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豐富了中國武術之內涵。故先生常說,「我練了幾十年太極拳,對拳中的深刻涵義還在不斷探索,天天從頭學起。」過去練太極拳強調以攻防為主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太極拳在不失其武術本能前提下,已昇華到為廣大群眾健康服務。正因為如此,太極拳不僅早已普及於全國,還影響於海外。
太極拳的內涵相當豐富,要認識這一民族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也只有在天天練的基礎上加以細心研究,逐一領悟,從「太極」二字的義理上加深探索,提高意念上的境界。而後,練太極拳就可與為人之道、社會公德、處世理事,與中醫學、經絡學、人生哲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力學及美學等各種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這一傳統拳術在客觀上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使太極拳內在功能得到應有的發揮,增進習練者的身體、心理、智能和攻防各方面的素質。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也是一門高尚的藝術,它與中國的書法藝術的各種要求有很多共同之處。張先生在提到太極學與書法關係時,我作為一名書法藝術愛好者感受很深。兩者都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太極拳屬武,書法屬文,但兩者在外形或內涵上均有相同之處。
練太極拳首先要虛靈頂勁,練書法落筆之際要神態自如,從容不迫;練太極拳要求靜心鬆體,練書法要心境恬靜,一塵不染,無一雜事;練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在走架走勢中,無使有斷續處,無使有停頓處,應一氣呵成,而書法也要上下連接,使每一筆畫能正確書寫造形,達到銜接有氣勢;練太極拳講掤、捋、擠、按、採、、肘、靠八勁分明,書法練習者必須在把握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的基礎上,精運提按、頓挫、使轉,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方能在筆畫中體現出剛柔相融、虛實相濟、曲直兼施、方圓互補、內藏盤骨、氣勢雄強的效果;練太極拳往復折疊,進退有轉換,而練書法在書寫每一筆畫時必須有起、落、運、收的過程;太極拳的套路要求布局合理,結構嚴密,書法的通篇章法之妙要合乎自然,用筆有偃有仰,有 有側,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用墨枯潤相間,相互呼應,落款鈴章蓋印均要相得益彰。
上述所舉,說明太極拳與書法兩者的關係是有相通之處,特別是在意念上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先生說:「太極拳與書法相結合,兩者融通,可以提高太極拳的文化氛圍和思想修養。」練書法與太極拳相結合,能促進習書者的生氣和精神活力,文武溝通,互為借鑒,共同提高,有利無弊。
最後,願一切太極拳和書法愛好者,按「其於得妙,須在功深,草草求重,終難得也」精神,持之以恆,延年益壽,永葆青春。
邵星友
目錄
第一章 五十八式太極劍概況
第一節 五十八式太極劍的師承
第二節 劍的各個部位名稱
第三節 握劍方法和指法
第四節 劍法與運用方法
第五節 上肢各關節在劍法中的作用
第六節 五十八式太極劍的風格特點
第七節 五十八式太極劍的布局和結構
第二章 步型、步法、身型、身法和劍神合一
第一節 步型
第二節 步法
第三節 步型與步法的關係
第四節 身型
第五節 身法
第六節 劍神合一
第三章 五十八式太極劍動作圖解
第一節 五十八式太極劍動作名稱
第二節 五十八式太極劍動作圖解
五十八式太極劍運行線路圖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