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堪輿陽宅 > 中國堪輿名人小傳記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中國堪輿名人小傳記

prev next

  • 商品編號: wla134
    出版社: 武陵
  • 作者: 鐘義明
    出版日: 2016/10/01
    ISBN: 9573509288
    ISBN13: 9789573509288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48x210mm
    頁數: 400
  • 定價:  NT$4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5 NT$38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10884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自序

  古之陰陽五行術數,現代概稱(五術);曰山;曰醫;曰命;曰卜;曰相。考(管氏指蒙.通世之術)云:(通世之言術者有五:曰葬;曰醫;曰卜;曰命;曰相。)與今世所言之(五術)略異。現代將地理歸類於相,而以山包括神仙道術,誤也。實則山與葬,二者相同,名異而已。(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一)云:(術婺之興,多在秦漢以後,要其旨,不出乎陰陽五術,生剋制化,實皆(易)之支派,傅以雜說耳。)演變迄今,枝柯尤多而歧。
  我國科學時代,崇經尚儒,士林宿學,十之八九擯斥術數。如清初大儒黃宗羲著(易學象數論),書中即力斥邵康節之(河洛理數)、(先天易學)、(皇極經世)。海額杭辛齋(學易筆談.河洛平議)云:(實則皆黎洲(黃宗羲別號)先生違心之論焉。
  蓋先生非不知象數者,少壯之時,泛濫百家,於陰陽、禽遁等學實有心得。至晚年學成,而名亦日高,恐平日之研求術數近於小道,足為盛名之累,故撰此書極力排斥,以存大儒之身份。)姜垚(從師隨筆)載:(黎洲自卜壽藏,我師(蔣大鴻)時在餘姚,遣其子百家持圖請我師鑒定。師即信手書數千言,反復論其地之不合時宜。
  黎洲見之曰:(何蔣生之深於(易)哉!)次日訪師於寓次,堅請卜地。時欲歸雲間(江蘇松江),固辭焉。)按:黃宗羲卒於康熙三十四年(一六九五),葬於浙江餘姚化安山陸添,墳墓遵其遺囑,遺體就穴而葬,不用棺木(軟葬法)。可知黃氏非不治術數,特為維護大儒之名於不墜,故作違心之論耳。
  古時研究術數者,大都科場遭棘而轉移志向。有身份地位之學者,如黃宗羲,皆於未成名前習之,迨功成名就,地位崇顯之時,即懼受譏嘲,反以攻之。政治野心家更有意束縛知識份子之思想,頒禁令,設經學考據,誘之以利祿。觀四庫書目提要對某些不合封建「正統」思想之著作竭力攻擊,或對某些著作之思想內容不利於封建統治即不予收入(四庫全書),在在皆顯示政治野心家對學術思想發展之阻礙、壓迫。類此種種因素,使術數之學千餘年來,始終苟延殘喘於「正統學術」之邊緣。
  史籍典志采錄,率皆文治武功職崇位尊之流,至若九流術士山林江湖之輩,除非其別有經世致用之著作與事蹟,否則唯有向野談筆記尋覓。
  筆者治術數垂三十年,深知其流傳於社會,固植人心,實具有其存在之價值與道理,而悲乎慮乎其淪為小道末技,見斥於上流社會及(強不知以為知)之知識份子,恐其長久屈伏於幽暗角落,殆將湮沒,故不揣譾陋,志於術數之著述,抱殘守缺,期其脈絡免於斷絕。
  古有(連山)、(歸藏)、(周易),名曰(三易)。(連山)、(歸藏)傳係伏羲、神農所作,舊說:伏羲畫卦,文理繫辭,孔子作十翼;所謂(易歷三聖),是言(周易)。爻辭或謂周公作,或謂孔子作。孔子治(詩)、(書)、(禮)、(樂)、(易)、(春秋),是為(六經),於是(易)入於經學。
  秦皇焚書坑儒,(易)以卜筮書得存,(樂)經佚,經存五。(易)本為卜筮之用,後賢闡發,而天文、曆算、纖緯、世運、地理,無不盡賅。政治之經學,設經師、博士、經筵、侍講,束縛思想之工具誘餌也。西漢經學猶以發明聖賢制述之大意微旨為主,至漢末,治古文者但以名物訓詁為重,置微言大意於不問矣!宗儒力矯其弊,偏重義理。
  至清季,異族入主,又以考據為務,八股取士,思想於焉閉塞。考鄭玄釋(三易)云:(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是知(易)本包羅萬象,活潑潑的,豈祇迂儒但事訓詁考據,以干祿位而已?
  (易)學涵蓋之範疇廣袤,自古迄今,治(易)學者逾萬,非一書所能罄言,亦非筆勢目前窮一己之力所能任事。筆者計畫有系統撰述術數研究心得,自一九八八年歲末迄今,已出版堪輿、命理、擇日系列三十餘本專書。
  本書為(中國術數史匯纂)五術史叢譚第一輯,第二輯(中國堪輿大事年表)已先於一九九五乙亥年仲春出版,讀者欲研究術數史數,可以二書相互參閱。是書以蒐羅歷代與天文曆學、風水輿地相關之人物事蹟、著作、傳承為主。
  (史記.日者傳)有堪輿家,許慎註(淮南子.天文)云:(堪,天道;輿,地道也。)天道:(晉書.天文志)云:(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蓋天,二曰宣夜,三曰渾天。)以其用分,則天文學家分為二派:一、察星變而占災祥,是為觀測派;二、推五星日月之行度,求天象經緯之準數,用以治曆,是為實用派。而治曆者,亦有以(易)衍曆,以象數推朝代盛衰,如邵康節。
  地道:古有(禹貢)之學,考九州分域、山水脈絡,古今同異也;又有(地志),載一國一邑之形勢、氣候、風物、發展、人物也。大抵地理學泛言地表自然現象,及其與人生關係之科學也,今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二門。俗所言之地理,通稱風水,狹言陰陽二宅營葬之學也,今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二門。
  俗所言之地理,通稱風水,狹言陰陽二宅營葬之事。葉九升(山法全書)序云:(天垂象,地成形,而言天地者,不僅日天象、地形,必日天文、地理者,蓋大道所在皆至文至理,初無有奇秘之術存乎其中也。但習之、明之者寡,以奇秘耳。
  天文之學有二:一曰推曆,一曰步象。推曆所以敬授民時,使民無先時後時之失,而上有興作必於三農之序也。步象者,觀七政之順逆凌犯,以占災祲,而禽奇祿命之學隸焉。地理之學有二:一曰地利,一曰地脈。地利者,審山川之險易,設關梁以立國,察道里之迂宜遠近以出入而行師,度乃地之高卑以疏鑿而灌溉。
  若地脈之學,則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大而建都立邦,小而卜宅營葬,以召吉祥也。是推曆、地利二者,皆所以厚民生,而步象、地脈二者,則所以趨吉避凶也。)葉氏之言,洵為宏論。著僅就狹義之地理而言:堪,天道,指理氣;輿,地道,指巒頭形勢。理氣乃元運盛衰,巒頭為龍穴砂水形勢。本書所采記者,賅備上述推曆、步象、地利、地脈四,而地理以地脈為主。
  堪輿之術流傳於中國久矣!自公劉遷豳(西元前一七九八年)、周公營洛(西元前一一○九年)迄今已三千餘年,根植人心,既深且溥,上焉者帝王公卿碩學宿儒,下焉者草莽豪傑販夫走卒,遍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皆有信服者。江山代有才人出,歷史如浪淘砂,每一朝代,必有明師降誕,或留事蹟,或傳書籍。
  惟術數之傳承方式,多為父子、師徒私相授受,或傳訣不傳書,或傳書不傳訣,加以燹、水火、蟲惰之害,及人才凋零煙火斷絕之厄,史料文獻存留於今世者,數量極少,而且大都篇帙零斷,殘缺不全。
  筆者謹將師述,劄記、家藏者,予以編纂成帙,俾便究心斯道者查閱參考之用。書中人物,上起遠古,下迄一九九五年,按朝代先後排列;籍貫以出生地或祖籍為主,地名依目前行政區域隸屬之;姓名以本名或廣為社會所知之字號錄載,次列其字號及鮮為人知之本名;記事以該人物之生卒、成就、事蹟、傳承、著作為要點;若有評議文字,以前賢之論為依,間以筆者管見,力求持平。
  歷史人物之功過是非,論斷極難,如王湘綺(湘軍志)即嘆曰:(年代久,失之真;年代近,失之偏。)即使蓋棺亦有難論,尚存者更遑言哉!故批評性之字眼,筆者儘量迴避,留予時空作證。
  史學著作自有其一貫之嚴肅性、真實性與客觀性,為保持此種風格,筆勢採取近於文言語體之筆調行文,以維典雅,考據、文獻,不偏離事實。然而學術性之著作,容易流於枯燥乏味,難收普遍性之效果,為矯此弊,筆者於正文中適度插入傳奇性記事,並苦心索求相關圖片附刊之,以提高敘述內容之具體性與可看性。
  筆者財力有限,闕誤在所難免,術數之海浩瀚,遺珠更在意料之中,懇祈各方先進賢達賜教指正,提供資料,當於再版時增訂,或再撰續編補述之。

目錄

作者簡歷
自序
卷一 上古至魏晉南北朝篇
 伏羲氏
 神農氏
 九天玄女
 黃帝
 句龍
 夏禹
 王詡
 樗里子
 上古至秦 補遺
  羲.和
  馮相氏
  保章氏
  祲
  挈壺氏
  甘.石
  姬旦
  青烏子
  赤松子
  黃石公
  張良
  夏侯嬰
  張蒼
  洛下閎
  司馬談
  司馬遷
  桑欽
  張衡
  魏伯陽
  左慈
  葛玄
  楊統
  張道陵
  馬續
  荀彧
  諸葛亮
  管輅
  劉智
  馬鈞
  祖沖之
  鄜道元
  陶侃
  郭璞
  郭琦
  韓友
  葛洪
  陶弘景
  孫法宗
  何承天
  楊泉
  顧野王
  庾曼倩
 秦.漢.三國.魏.南北朝 補遺
  張平子
  徐岳
  闞澤
  吳雄
  劉安
  王充
  浦遜
  王象
  朱僊桃
  劉向
  耿壽昌
  虞喜
  劉洪
  賈逵
  鄧平
  唐都
  鮮于妄人
卷二 隋.唐.五代篇
  庾季才
  劉罩
  蕭吉
  舒綽
  李淳風
  張白
  卜則巍
  呂才
  傅仁均
  丘延翰
  張遂
  張說
  浮屠泓
  司馬頭陀
  達僧
  楊益
  曾永己
  曾文辿
  劉江東
  劉白頭
  陳亞和
  賴文俊
  劉雍
  李普照
  鐘可期
  賴白鬚
  丁玨
  李鴉鵲
  謝玠
  瞿曇
  瞿曇悉達
  瞿曇譔
  黃妙應
  胡矮仙
  李曲腳
  廖瑀/補記(劉淼 厲伯紹 葉七 邵庭監)
  孫世南
  李五牙
  王應元
  范越鳳
  何溥
  游潛
  陳搏
  吳克誠
 隋.唐.五代 補遺
  李元愷
  句台符
  杜光庭
  王朴
卷三 宋.元篇
  張子微
  馮懷古
  王伋
  蘇頌
  沈括
  王洙
  劉次莊
  鄭良
  李誡
  李思聰
  劉謙
  吳景鸞
  洪士良
  李德鴻
  廖瑀
  賴文俊
  劉潛
  鄒寬
  傅伯通
  朱熹/附錄(朱森 朱松 祝氏 朱熹 朱塾 朱埜 朱在 朱鑑 朱浚 朱玉)
  劉允中
  蔡發
  蔡元定/附記(蔡發 蔡元定 蔡淵 蔡沆蔡沈 蔡模 蔡杭 蔡權 蔡格)
  胡舜申
  孫晤
  徐仁旺
  張鬼靈
  焦仁山
  余芝孫
  范成大
  王柏
  葛長庚
  顧涇
  祝泌
  何夢桂
  劉見道
  謝和卿
  孫伯剛
  廖應淮
  徐膺
  王象之
 北宋.南宋 補遺
  王希逸
  何薳
  王壽昌
  趙文澤
  張思訓
  羅勝先
  兀欽仄
  朱道誠
  楊可
  周渭
  楊南川
  喻皓
  王處訥
  吳昭素
  史序
  唐九遷
  謝子猷
  謝子逸
  劉雲岫
  劉景明
  劉應寶
  劉雲山
  劉雲峰
  王祿道
  劉二郎
  劉子僊
  宋花師
  劉勾力
  蕭才清
  劉元正
  劉種桃
  廖信甫
  李蓬洲
  方斗南
  黃贇
  王點腳
  張宗昌
  吳正
  李學遜
  孫義伯
  鮮于天
  儲泳
  楊惟德
  耶律楚材
  張模
  趙友欽/附道教南北二宗傳承系統
  靳德進
  張宗演
  張庭瑞
  董德彰
  劉秉忠
  郭守敬
  傅立
  吳澄
  朱震亨
  吳雄
  齊易岷
  余楨
  梁饒
  王卓
  譚冠
 元 補遺
  曾葛谿
  札馬魯丁
  王恂
  黑的兒
  納速拉丁
  傅穆齋
卷四 明朝篇
  冷謙
  劉基
  何德宏
  徐長吾
  張宗
  朱彥修
  鄭謐
  王禕
  周景一
  陳汶輝
  裴士傑
  徐拱
  非幻和尚
  廖均卿
  渠仲額
  楊宗敏
  游朝宗
  吳仲寬
  曾亦明
  畢宗羲
  李邦祥
  李景溪
  謝廷桂
  廖旺隆
  洪善祖
  謝昌
  熊宗立
  鄒守愚
  李秩
  張落魄
  筡師曾
  江仲京
  江本立
  奚月川
  周詔
  駱用卿
  李柟
  谷宗綱
  徐懋榮
  黃之陽
  羅洪先
  萬玉山
  來知德
  袁黃
  周視
  熊汝嶽
  吳天洪
  金星橋
  張鳴鳳
  陳後
  汪朝邦
  徐善繼.徐善述
  李豫亨
  劉春沂
  許國泰
  徐宏祖
  唐順之
  蕭客
  繆希雍
  雪蕉子
  董遇元
  趙祐
  朱載堉
  周繼
  王肯堂
  李國木
  羅玨
  徐之鏌
  柳X
  黃慎
  黃宏憲
  祁光宗
  柯洽
  劉孔昭
  胡儼
  貝琳
  黃一鳳
  龔居中
  呂申
  徐光中
  李天經
  利瑪竇/補記
   羅明堅.復初
   麥安東.利修
   石芳栖.鎮予
   郭居靜.仰鳳
   蘇如漢.贍清
   龍華民.精華
   羅如望.懷中
   龐迪峨.順陽
   費奇觀.癸一
   王肅豐.則望
   林斐理.如泉
   熊三拔.有綱
   陽瑪諾.演西
   金尼閣.四表
   畢方濟.今梁
   艾儒略.思及
   郭納爵.德旌
   鄧玉涵.涵璞
   羅雅谷.味韶
   安文思.景明
   南懷仁.敦伯
 明 補遺
  黑的兒
  兀魯伯
  趙汸
  吳昊
  羅虞臣
  項喬
  張昇
  王在晉
  文林
  何景祥
  宋魯珍
  池紀
  舒文同
  柯月潭
  王心春
  李近吾
  姜易齋
  郝鎔量
  暨北溪
  李賓湖
  陳鏡元
  翁龍泉
  李光宇
  甘泉峰
  羅南泉
  葛乾孫
  元統
  顧乃德
  方亦明
  王霞峰
  吳審齋
  張文介
  劉永太
  魏克政
  吳皙
  洪理
  程觀生
  無極子
  許明
  歐陽鸞
  朱升
  李之藻
  余象斗
  沈昇
  朱權
  樓楷
  胡獻忠
  馬森
  任綱
卷五 清朝篇
  蔣大鴻
  姜垚
  清聖祖
  湯若望
  穆尼閣
  薛鳳祚
  王錫闡
  梅文鼐
  梅文鼎
  梅文鼏
  梅
  成
  顧祖禹
  屈大均
  黃鼎
  金光
  南懷仁
  楊光先
  王錫蕙
  鄧可策
  魏裔介
  孫光
  孟浩
  徹瑩
  明安圖
  胡亶
  游藝
  來木臣
  周惇庸
  程思樂
  李光地
  魏青江
  家家甲
  張照
  劉國軒
  張鳳藻
  葉泰
  焜儀操
  郭廷彥
  葉燾
  王道輔
  吳璜
  沈鎬
  劉詵迪
  張受祺
  魏鑑
  張察元
  高其倬
  康基田
  張丙琳
  李泰來
  洪潮和
  方行慎
  錢大昕
  林半仙
  鄭熊
  姚廷鑾
  袁守定
  范宜賓
  鄭時達
  紀大奎
  寇宗
  江永
  戴震
  吳元音
  王貞儀
  姚雨方
  俞歸璞
  吳卿瞻
  洪亮吉
  秦蕙田
  沈重華
  金文鎔
  趙廷棟
  箬冠道人
  戚洙源
  尹有本
  端木國瑚
  胡暈
  汪紱
  張惠言
  徐松
  李兆洛
  顧廣圻
  林瑯
  戴鴻
  陳象賢
  范景福
  閔光中
  楊桂森
  于楷
  蔣國
  鄧夢覺
  程明先
  蔡岷山
  蔡麟士
  華蘅芳
  徐迪惠
  盛廷模
  齊尚仙
  歐陽純
  王星聯
  高大賓
  齊克昌
  梅自實
  陳子性
  戴錫倫
  李誠
  吳鼒
  王洪緒
  萬樹華
  章仲山伍緯堂
  張心言
  鄧士松
  朱燿
  華湛恩
  吳頤慶
  姚銘三
  林士恭
  胡渭
  壽紹海
  沙明焯
  曾懷玉
  馬泰青
  杜銓
  周梅樑
  沈紹勳
  王振綱
  羅傳烈
  顧鍾秀陳松
  榮錫勳
  高守中
  盧樸
  胡國楨
  姚正
  廖逵賓
  丁謙
  溫明叔
  朱小鶴
  范安國
  黃德源
  李文田
  張祖同
  溫榮鑣
  賴樹棠
  蔡金憲
  胡增戊
  曾正平
 清 補遺
  吳鏡泉
  凌蓼園
  倪正
  僧月定
  袁培松
  丁芮樸
  陳昌齊
  方又承
  徐發
  吳以玠
  雷學淇
  葛芝
  楊長九
  黃儀
  吳彥國
  呂子振
  魏源
  午榮
  朱書
  畢沅
  楊瀚
  江蕙
  楊夢庚
  鄧遂識
  霍達
  金鶴年
  徐敏丞
  袁遂
  雲翕子
  黃華
  汪志伊
  張九錫
  孫廷楠
  張覺正
  其他
   葉遠
   黃越
   舒鳳儀
   劉凝一
   許坤
   陵金
   江之棟
   陳澤泰
   繆亮
   張垣
   呂士俊
   邵涵初
   王如林
   梁同新
   劉杰
   呂士清
   倪化南
   高見南
   龔士燕
卷六 民國篇
  劉公中
  黃雲騰
  廖平
  高平子
  祁大鵬
  蕭宣
  俞仁宇
  談養吾
  趙魯源吳師青
  沈祖綿
  尤雪行
  榮柏雲
  蔣維喬
  劉復
  林傳成
  江志伊
  申笙詩
  楊天德
  陳遵媯
  羅香林
  竺可楨
  蔡章獻
  高魯
  余青松
  張鈺哲
  張雲
  魯實先
  周師熊
  江五民
  錢文選
  霍鑑清
  阮印長
  黃明超
  佛隱
  王則先
  陳應彬
  洪坤福
  江清露
  謝自南
  李乾朗
  孔昭蘇
  符育勳
  毛樹勳
  樊冠華
  陳嶸璋
  王德薰
  唐正一
  王啟燊
  劉訓昇
  陳岳錡
  曾德火
  鄭連富
  劉禮讓
  李獻堂
  盧勝彥
  楊坤木
  李樂俅
  吳文鎮
  張存古
  袁樹珊
  劉培中
  曾子南
  溫聯福
  張書圖
  殷儒童
  陳坤鏡
  梁湘潤
  陳怡魁
  鍾寶
  鍾進添
  林先知
  呂逢元
  韓雨墨
  馬善良
  趙景羲
  涂壽福
  關鳳翔
  高景炎
  張耀文
  汪容駿
  鄭西元
  孔日昌
  張淵量
  謝文藝
  納蘭奉天
  高瞻
  王建東
  阮茂森
  林奎佑
  高談地
  王豪
  黃世評
  余非師
  林崇漢
  許清泉
  吳明修
  李科儒
  木鐸大師
  邱于展
  王鑫
  徐福全
  林縱
  洪千玉
  張文煌
  陳威良
  陳啟銓
  黃喬松
  甘政弘
  張糧鐮
  盧尚
  李其鴻
  周建男
  郭忠民
  林政鴻
  詹惟丞
  王武烈
  田開文
  錢思吾
  施力文
  蕭清文
  張文良
 民國 補遺
  葉少呂
  朱雲山
  黃家騁
  黃本英
  張哲鳴
  黃奎光
  侯松江
  潘養和
  楚皇
  盧崑玉
  郭芬鈴
  楊金龍
  林明德
  莊木夏
  徐宇
  蘇立民
  梁貴博
  姜健賢
  余勝唐
  陳盈芳
  陳裕文
  鄭惟中
  范獅王
  張朝閔
  甘順升
  林進德
  盧清和
  陳怡誠
  陳威宏
  施榮章
  張崇俊
  陳哲雄
  羅桂成
  梁金螢
  周江海
  呂芳珍
  黃鑾陛
  高銘德
  劉勝昌
  王式傳
  蔡炳圳
  張凱雄
  周志學
  陳源
  陳奇谷
  王中和
  夏唯綱
  王亭之
  蔣匡文
  白鶴鳴
  張惠民
  陵霜紫微楊
  陳倍生
  勞大剛
  宋韶光
  卓宏
  王玉德
  何昭劻
  劉啟治
  陳鑫
  蔡伯勵
  蘇民峰
  李丞責
  區仲德
  馬啟福
  吳鈞洋
  觀龍
附 西漢太初以後曆法變革抉要箋註
參考書目索引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玄空現代住宅學

玄空現代住宅...

95 NT$618元
玄空地理秘中秘

玄空地理秘中...

95 NT$618元
中國堪輿大事年表

中國堪輿大事...

95 NT$380元
玄空地理逸篇新解

玄空地理逸篇...

95 NT$618元
地理巒頭實務(中)

地理巒頭實務...

95 NT$38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