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老古POD價_NT$ 870元〕(原NT$ 750元)
為金剛愣伽楞嚴三經宗通重印首語
釋迦文佛一代時教,若不自東漢以後而傳入中國,則將早隨印度本土文化而淪喪殆盡。佛教輸入中國,在魏晉以後,若無達摩一系列禪宗之崛起,亦將隨南北朝之衰亂而心法無遺矣。故中國文化與佛教,正當盛唐之興隆而卓然挺拔,良有以也。
但自晚唐五代之際,禪佛而有五宗七派之門庭設施,則已由盛而衰,勢必入於儒道而相互依存,蛻異競秀。因之而有宋代理學之突出,神仙丹道之輝耀,亦勢易時變之必然也。
過此之還,迨於明代中葉,左右佛老而匯集理學之宗,則有陽明王學之作。當此之時,禪門佛子從王學而入道者,頗不乏人。
及乎明季末期,身為智識分子之儒冠學者,頗非王學之濫而欲歸正於禪,但又鄙薄禪僧而不為,獨以居士而手提禪宗正令者,因而風起。如:田素菴、李卓吾、瞿汝稷、曾鳳儀輩,皆以當時名士而標示學佛,且為士大夫之所誹議者,其數不少。期間尤以李卓吾之得罪名教中人,遭逢不幸,最為可哀。
但禪佛正宗法印,幾已蕩然無存。師僧中雖有密雲悟,以及憨山、達觀少數幾人撐持門戶,殆亦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耶!由此而及輕出能振興禪宗,高堤正印而掃蕩陰霾者,有之,唯雍正一人而已。惜呼!身為帝王身,應為帝王身而得度者,恐終難得其人矣。
今因學子周勳男之請,囑為明末曾鳳儀所輯金剛、楞伽、楞嚴三經宗通再周勳男之請,囑為明末曾鳳儀所輯金剛、楞伽、楞嚴三經宗通再版為序,旅泊中人,塵勞繁劇,實已無暇及此。然因其再三催促,簡書禪佛宗乘之衍變如此,則可之曾氏之輯,固有其獨具匠心,足資千古者。非大心開士,曷能作此,應為隨喜讚嘆,是法住法為云爾!
辛未年一九九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大佛頂首楞嚴經序
《首楞嚴經》者,諸佛之慧命,重生之達道,教綱之宏綱,禪門之要關也。世尊成道以來,五時設化,無非為一大事因緣。求其總攝化機,直指心體,發宣真勝義性,簡定真實圓通,使人轉物同如來,彈指超無學者,無尚《楞嚴》矣。
釋其名,則一切事究竟堅固,即所謂徹法底源,無動無壞。而如來密因菩薩萬行,靡布資始乎此,而歸極乎此耳。攷其所詮,澤談玄理以明真性,開圓行以示真修。其性也,體用雙彰;其修也,果因一契。原始要終,了義之說也。
良由諸修行人背真向矣,不成無上菩提;或愛念小乘,得少唯足;或欲漏不除,畜文成過。故阿難以多文邪染為緣,浚發大教,而世尊守告之曰:「一切眾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往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固有輪轉。」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思一經理行之大本也歟?
由是破七處攀緣,別二種根本。因見顯心;因心顯見。雖心見互顯,而正顯再心。如以盲人矚暗,喻見非眼;屈指飛光,驗見不動。印觀河之非變。始悟淨圓真心,忘為色空及聞見耳。
既悟妄為,尚疑混濫,故又破自然因緣,是見見而非見;分別業同分,指見妄之所生。且以一人例多人,以一國例諸國,揔顯器界根身同一妄耳。自淺而深,自狹而廣,雖多方顯妄,而所顯惟真,故又擧因入處界,廣及七大,融會入於如來藏性。始悟物我同根,是非一體,妄無自性,全體即真。凡十界依正之相,皆巡業發現而已。
既悟即真,尚迷循發,故又答山何不地之難,深窮生起之由,誓虛空不拒諸相。發揮顯真妙覺名圓照法界,一多互應,小大相容,即體即用,非俗非真。至於離即離非,是即非即,則藏心妙性,不涉名言矣。復引照鏡狂走,喻妄無因,結責多聞,勸修無漏。通而言之,皆圓理也。
理解雖圓,非行莫證,故又明二決定義。初審因地發心,伏斷無明,為修行之要。次審煩惱根本,意擇圓根,為發行之由。於是定六根優劣,令一門深入。擊鐘驗常,綰巾示結。陳二十五聖所證法門,勅選耳根為初心方便。而又教以攝心軌則,安立道場,遂文四重律儀,頂光神咒。通而言之,皆圓行也。
乃至由三增進,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雖談證位,未盡行因,下而戒業惜於七趣情想,防禪定於五陰魔邪,無非行門之事,必期於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始得名為究竟堅固之證也。然則依究竟堅固之哩,立究竟堅固之行,修究竟堅固之行,證究竟堅固之哩,楞嚴教旨大抵如是。是知教行理三,悉號楞嚴。了義之說,莫此加矣。
科經者合理行為正宗,離正宗位五分:一、見道,二、修道,三、證果,四、結經,五、助道。謂見道而後修道,修道而後證果,此常途之序固爾。究論上根修證,如發明藏性之後,謂不歷僧祇獲法身,請入華屋之前,謂疑惑消除,心悟實相之類,又豈局於常哉!大哉教乎!夫欲發真歸元、明心見性者,於此宜盡心焉。
目錄
為金剛 愣伽 楞嚴三經宗通重印首語
三部宗通重刊札記
楞嚴經宗通緣起
大佛頂首楞嚴經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