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自序
易與天地準,所包者廣,而又無微不至,所入者深,惟其廣也,故據一以類萬,語乎此而涉乎彼,非僅一學一藝之範圍,惟其深也,故因顯以窺隱,原諸始而要諸終,非僅可見可聞之境界,自王弼掃象,易漸不明,有眩於易之廣,不免執偏概全,有昧於易之深,以致捨本逐末,而世所習見之程傳朱義,專就文辭求其理之可解者,象既不存,數亦見絶,宇宙造化之妙,更略而不詳,易遂愈趨愈狹,所得知者,夫婦尊卑之倫常已耳。
夫易之爲易,通幽明,知生死,彌綸天地之道,曲成萬物而不遺,析而言之,寒來暑往,四時成序,有關於天體運行者,易也,安貞厚載,品物咸亨,有關於地勢含弘者,易也,雲行雨施,雷風相薄,有關於氣象變遷者,易也,天地絪縕,男女構精,有關於萬物化生者,易也,開物成務,制器尙象,有關於人文經綸者,易也,消息盈虛,反復其道,有關於盛衰嬗遞者,易也,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有關於鬼神情狀者,易也,參伍綜錯,觀其會通,有關於吉凶幾微者,易也,旁及奇正長短,文韜武略,由於易之發揮者也,陰陽五行,醫藥術數,由於易之啓廸者也,丹鼎黃白,太乙奇門,歷來所傳之方技,無一而不淵源於易也,不觀夫孔子之贊大象乎?孔子於六十四卦大象,不曰「君子以」,則曰「先王以」,以者,因之也,用之也,以「天行健」而「自強不息」,以「地勢坤」而「厚德載物」,即因宇宙法則而用爲人倫規範焉,是則易之本旨,固在鈎深致遠,所探討者乃整體之宇宙,用爲人倫規範,過孔子引伸之一義,豈徒局促於夫婦尊卑而已哉?
易之深且廣,無論矣,尤其爲道也,流動不居,惟變所適,變則其情恍忽窈冥,甫覺其爲是,倐焉而又覺其非是也,故治易者,必有所以治之者資爲依據,於是而有象,而有數,而有理,乾馬坤牛,乾首坤腹,象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數也,初潛上亢,陽極陰生,理也,象以擬之,數以測之,理以證之,三者備,然後可以言易矣,蓋以易之變,卽爲宇宙萬有之變,宇宙萬有,雖其變化錯雜紛紜,而於錯雜紛紜之內,究有變化之形跡在焉,擬其形迹,斯不得不求之於象,品類分佈,各具等差,大如泰山,小如秋毫,壽如彭祖,夭如殤子,凡此空間之大小,時間之長短,自非偶然,測其等差,斯不得不求之於數,熱極則風,壅極則通,宇宙變化,莫不遵循一定之法則,以爲之脈絡,易之涵義,變易而外,更有不易之義者,卽指此也,證其不易之義,斯不得不求之於理,然而象如不明,理從何出,數如不究,理必難精,故理也者,應以象數居其先,不務象數,而欲求理,是猶不苗而求穀,無本而求花,行見其徒勞心力耳,或曰象數失傳,莫可究詰,斯言也,無乃未之思也,京氏之八宮,邵子之皇極,固皆本諸象數,以析易理,且有連山歸藏之遺意焉,獨惜後之學者,囿於程傳朱義之說,展轉相因,益以象數邃奧,非涉獵粗疏者所能得解,坐是而易學不明,可慨也夫!
鼎革而後,西學大行,國人醉心於聲光電化,又懾於堅甲利兵,向之所奉爲傳統典常,至是則漸生疑慮,以爲過於陳舊,無補時艱,所謂新文化運動,遂從而推波助瀾,以「紅學」爲天下倡(新文化運動者稱紅樓夢爲紅學),而對四書五經,輒斥之不遺餘力,數十年來,經學一科,不登於講席,寂焉莫聞,幾已成爲絕響,夫經學之爲義,宇宙間之眞理所在也,眞理所在,無古無今,何新舊之有?嗚呼!風氣披靡,積習已深,今之讀書士子,不知經學爲何物者,比比皆是,以易而言,求其能通程傳朱義,尚不多見,遑論京氏之世應飛伏,邵子之日月星辰乎?近讀德人衞理賢(Richard Wilhelm)及美人柏仁斯(Cary F. Baynes)所譯解之周易(一九四九年出版),有歐洲心理學泰斗爵恩氏(C.G. Jung)爲之序,若曰:「如人類世界有智慧可言,則中國易經,卽爲一之智慧寶典,吾人在科學方面所得之定律,十九皆爲短命者,而易經沿數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且已駕乎因果律之上,而與近日原子物理學,頗多類似之處」。外國學人,不以爲舊,其肯研究也且如此之勤,而所表彰者又如此之力,國人對之,應知所以自反矣!當前赤禍方殷,國且不國,五千年文化,蕩然無存,忡忡焉竊以爲憂,文化之不存,而欲國之長保,得乎?因於講易之餘,輯稿成編,謀與海內外諸君子共維絕學,初未嘗計其淺陋云。
是編所輯,多爲電臺廣播詞,電臺廣播,不能與聽者親切相對,且無從畫卦作圖以曲盡其情,故師孔子大象之意,由人事以明天理,將宇宙造化引伸至於社會現象,藉使人天之際,融爲一體,庶乎意遠而言近,不致邃奧難解,人人得以知易矣,但易之深且廣,固不止此也,故益之以長短略,而附原易八章,首太極迄於六十四卦,各申其義,兼作綜合說明,以便初學者循序而進,稍窺四聖宗廟於萬一,至於編內各節講解,有泛論易例者,有分釋卦理者,要皆順其層次,參照序卦,愼爲排比,期能前後一貫,並在編首增列問答二則,先明其概焉。
中華民國五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桐城周鼎珩序於乾初易舍
目錄
自序
問答一
問答二
第一講 元亨利貞(附長短略)
第二講 吉凶悔吝(附分合略)
第三講 現象段落的分析(附動靜略)
第四講 形勢如何樹立(附通塞略)
第五講 由分合到異同(附假托略)
第六講 陰陽與進退(附進退略)
第七講 發創時期的作法(附取與略)
第八講 蒙昧時期的自處(附公私略)
第九講 怎樣運用對待的原理(附順逆略)
第十講 需要和爭執(附是非略)
第十一講 群體之統率(附利害略)
第十二講 幾種不同的結合(附隱顯略)
第十三講 兩極現象(附多寡略)
第十四講 消息往來(附趨避略)
第十五講 二重畜養(附寬狹略)
第十六講 如何向前行進(附視聽略)
第十七講 剛柔相濟(附專眾略)
第十八講 時位作用(附勞逸略)
第十九講 泰否之間的關係(附恩怨略)
第二十講 能同則大(附遠近略)
第二十一講 處世最基本的態度(附同異略)
第二十二講 振奮的條件(附虛實略)
第二十三講 綜錯互變(附馴傲略)
第二十四講 應比乘承(附警懈略)
第二十五講 為什麼需要整飭(附甘苦略)
第二十六講 何以臨民(附反復略)
第二十七講 風教由來(附錯對略)
第二十八講 動靜一解(附損益略)
第二十九講 對人的觀察(附乘除略)
第三十講 剝復之幾(附緩急略)
第三十一講 處困之道(附主客略)
第三十二講 什麼叫做鼎革(附前後略)
原易目錄
一、易之涵義
二、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三、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五、重之為六十四卦分六爻
六、象術理及綜錯互變
七、五行與河圖洛書
八、六十四卦指藥
編後餘言
附錄:
一、作者遺像
二、作者事略
三、周教授鼎珩先生墓誌銘——許君五撰/彭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