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佛禪仙道 > 寒山詩解 C163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寒山詩解 C163

prev next

寒山詩解 C163
  • 商品編號: heyu163
    出版社: 和裕
  • 作者: 曾普信
    出版日: 2009/01/01
    ISBN13: 2220000003629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精裝197x267mm
    頁數: 267
  • 定價:  NT$4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NT$400元
  • 商品庫存: 2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6032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寒山詩解序 白聖

  昔年嘗讀寒山詩,覺其清新俊逸,愛不忍釋。來台後法務紛繁,對詩詞不復問津,詎料近年來頗有人宣揚寒山詩,並為注釋,花蓮曾普老即其一也。
  曾老對禪宗造旨甚深,且喜吟咏,最近出其新著「寒山詩解」索序於予,予以寒山子隱居寒山,不與世觸,故其一生事蹟,知之者鮮,設非他人由石壁及樹皮上抄得其詩,恐後世不知有寒山其人,更不知其人為一禪德也。雖然,禪果可以詩知耶?不知其為禪德,亦何害於寒山耶?寒山曾謂豐干饒舌,吾則謂寒山自饒其舌也。寒山有知,必爽然曰:吾過矣,願領棒。

「寒山詩解」與弘法 聖印

  曾普信老居士,現已屆古稀的高齡。他老平素喜歡看寒山詩,學習寒山的簡易生活,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如果你從外表上去看,怎麼樣他老也不像有如是高齡的人。現在他老經多年對寒山子的研究,以及蒐集多方資料。為記念其七十高齡兼為勸世,而撰就的「寒山詩解」一書,索序於我,並捐定以「寒山詩解與弘法」為題:長者之命,自當樂從。何況他老是佛教文化工作站的一名老兵!

一名佛教工作站的老兵
  是的,曾老居士從事寫作已數十年,在本省佛教文壇上,毋寧說他老是一位知名之士。他的作品散見於台灣佛教,慈明,慈聲,中國佛教、獅子吼、覺生,覺世等佛刊雜誌,不計其數。
  我們知道國家的富強,國民的生活思想必須不斷充實,這如非文化便不為功,發揚固有文化道德,更是改造社會惡劣風尚,以及增進國民的自信心,培養高尚人格與優良氣質的前提。佛教是屬於廣大人民所信仰的宗教。佛教文化更涵育了一切文化的優點,太虛大師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可見佛教文化與中華文化的影響之密切。而宣揚佛教文化,則依靠無聞的佛教文化工作者,以他們一枝銳利的筆,刻劃出整個的佛教與人生。
  因此,像曾老那樣從事佛教文化工作多年,一直到了今天古稀之齡,仍然握緊了他的生花妙筆,為弘法而不露一絲疲態,不能不說是站在佛教文化工作站最前面的一位老兵,他有鞠躬盡瘁畢生為法的精神,只這一點,已足令人無限的敬仰!
  我拜讀過他老無數的文章,覺得他老無論就學識上,寫作上,生活上都有其值得敬仰之處,對於這樣的一位長者,就我個人,有說不出的敬愛!我甚至感慨地想到:如果像他老那樣熱中於弘揚佛法的人多一點,也許佛教復興會來得比想像中更快!相信認識曾老的人,都會同意我的想法。

寒山子與寒山詩
  寒山,亦被稱為寒山子,他是唐貞觀年時代的一名高僧。居住在天台始豐縣寒巖。他和泅清寺僧人拾得友善。兩人都喜好吟詩作偈,平時看起來,似乎瘋瘋顛顛,其實他二人是洒脫不羈的個性,與塵俗格格不入。傳說台卅商丘胤受豐干的囑咐到寺裡謁見他們,他們二人笑傲出寺。於是閭丘胤又去到寒岩訪問。寒山就縮身人石穴,這石穴自動合了起來,從此一代高僧不再出現。這是一個傳奇故事。但也說明了寒山高風傲骨,與世無爭的精神。
  提到寒山,大家都會下意識地想起寒山寺來,寒山寺是在江蘇省吳縣(即蘇州)的西楓橋。相傳寒山拾得兩位名僧常駐錫該寺,所以後世的人,稱之為寒山寺。有一首著名的詩,是詩人張繼所寫的,宿楓橋詩,就記下兩句人所熟知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對「寒山詩解」的嚮往
  至於「寒山詩解」即對寒山子詩集中的詩於以分析註解。寒山子平日的詩偈多題於村野屋壁,集之得三百餘首,這詩集就稱名為寒山子詩集。是以於此我們亦得一初步概念,即「寒山詩解」這部詩,是脫胎於寒山子詩集而來。然而,著者曾老,已站在佛法的立場,為它注入新的生命。
  我不是詩人,但一向對詩人極其敬重,為什麼呢!因為人清述作詩得風雅,之旨的方能猶為詩人,可見詩人的高超絕塵,自然不是凡庸俗輩可比,本來就得尊敬。古人詩話中有寒山拾得寧可餓死亦不食嗟米之食的記載。這樣的骨氣,這樣的德風,求之此時此地,又怎可得?
  再說,詩人的見識是卓越的,有人以詩人的眼識與道眼相比,如范成大詩:「道眼已空詩眼在」。不論詩如何發達,物類呈移,然詩人的精神則永遠不死!
  所以我對這本「寒山詩解」頗有一談的興趣,因為,我想透過自己的一分靈明與各代詩人不凡的詩心相應;我是如此的至誠,我相信自己確曾觸著了什麽,這是不可思議的感應。如果說我已有所得,則這份獲得也以感激著者曾老所賜,因他的註釋是那樣的平易近人恰到好處,使讀者能因之詩意益然,詩興勃發,對作古了不知多久的詩人,亦無異於面對老友侃侃而談似地,悠然嚮往。

寒山的詩賦對人生的啟示
  讀過本詩解,我覺得曾老能充份發揮寒山的詩意,而其詩意,切開出了無窮的禪味。
  在這些詩篇裡,許多都與山水自然的景色有關,然卻默示山仍是山,水仍是水。那是從平等絕對的境參進而為相對立場,並且是經過了否定的相對。換句話說,現在的立場認為此是山,此是水,但進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否定之境,才能體驗出平等無我,最後則完全成為肯定的山是山,水是水的世界,同樣的道理,如果深入了否定的世界,苦樂之相自然泯滅而成為法的世界,這時菩提之光就會四射而發出智妙的光芒。
  哲學家赫格夏斯Hegesias的「離苦」的觀念,認為世上無正面價值的樂可言,當一人自以為在逐樂時,實際上不過是在設法消除為求此樂所被激起的「苦」,所以自覺得樂時,不過是苦被消除吧了。還有,快樂固然是有,但必須先要無苦,要是苦感相伴的樂,怎能說是純粹的樂呢?因此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說:「我不追求快樂,只求避免痛苦。」
  避免痛苦,脫出煩惱桎桔的方法,就是捨去塵俗而求世外之樂。一切可笑的事物中最可笑的莫過於為俗事奔忙,忙於進食,忙於無意義的生活。比如見一隻蒼蠅無目的地在玻璃窓上碰撞多次而不知飛開,這如同一個急於趕路的人被擦身而過的車子濺上一身的泥漿,都容易使人為之失笑。寒山是喜愛大笑的人,他經常的大笑,正是訕笑著此庸俗世界庸庸碌碌的人。庸俗的世人,為了角逐名利而憂憂終日,即使名利已然獲得,然其心靈的空虛是難以形容的。
  寒山的詩是針對物慾心重的人,要他們盡量去除慾念,比如寒山他需要的本來就極少,故不受欠的煎熬,無論簡單的食物或珍貴的甘旨以予他的快樂都是相等的,基此,啟示我們快樂的人生是不受外物所支配的,真正的快樂者一生只求完成他自己,為了完成他對人生的義務,甚至面臨死亡亦無所懼。
  但這並不是說他要完全和人隔絕,他必須選擇性情相投者結為朋友,這種出自自由的結合,遠比天生固定的關係有意義。而朋友間彼此的思想情感均得共鳴,彼此的快樂也在相互的交換中益形擴展,以佛教的觀點,此處所說的朋友即是良師益友——善知識。寒山的知己即是拾得,他們有著相同的智慧,以解脫塵囂的煩惱為意趣。高超的情操就從高超的人格中流露了出來。

此乃高度智慧的弘法
  一個人倘然有一顆澹泊虛靜的心,他是澹淡的,清逸的,能夠在任何情景中與其中的事物妙然契合。自然能冥恰出事物的微妙之處,因之洞見宇宙萬物的真相,與萬物同體,外忘其形,內忘其心,這時任何的一點靈機觸悟莫不是禪,莫不合乎宇宙本體之道。
  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好一個忘言之境!再有寒山的詩:「登涉寒山道,寒山路不窮,谿長石磊磊,澗闊草濛瀧,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這樣的灑落豁達,表現出人生高度智慧的詩篇,是何其可愛,何其可頌!
  弘法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接受弘法的人,即有著形形色色,不同的根機。往往長篇贅論,流於枯燥之味,使人不堪承受之感,即啟何妨以詩的情懷,詩的手法,去啟開人的茅塞,使人自然而然地憬悟?
  末了。我以為「寒山詩解」是詩。是禪,是自然,是人生,是充滿著智慧的悟的世界……曾老著這本書,不但是在弘法,而且無異是高度智慧的弘法!

自序

  我在青年時期,因為多看文學書,陷於煩悶苦惱。後來轉向於哲學方面,找尋有關了生脫死,解決人生苦悶的問題,曾在大學課外參加坐禪四年,併無所得。又轉向於文學方面,貪求多讀。此間看到許多禪宗祖師的著作,感覺禪匠的文藝詩歌,優雅高尚,趣味充分。進而喜歡看故事,找尋先賢的傳記,當作人生修養的資助。有一時期,熱心旅行,遊覽各地,受到大自然的感化,因而轉向於快活的生活。
  筆者不會做詩,又不想做詩,可是曾看到許多祖師的語錄中有關寒山拾得的贊頌,以為奇異。因是注意到寒山詩並其有關寒拾的解釋評論等,乃至喜歡吟誦寒山詩而感覺愉快。而且得到許多啟示,學習其簡易生活,已經數十年,十六年前,曾出「寒山詩話」小冊子,所以今出「寒山詩解」不是偶然。
  寒拾是不是禪宗的高僧?他們所說的,契合禪理麼?他們是不是禪定的實踐者?這些問題,需要再研究再而檢討。我以為寒山詩有宣揚的必要,中國文化需要鼓吹。
  寒拾的事蹟,被社會忽略了好幾百年,而今死灰復燃,熱氣燃燒到整個世界去,尤其最近十幾年來,美國社會學習寒山的風氣,最為顯著,已有好幾種英譯寒山詩,流佈於各國。
  這裡寒山詩解,好像應機而出,其微意,僅為宣揚佛法而已。因為匆忙,編註有多不備以為抱歉。謹向文獻諸先輩感謝外,並向四百多單位助印各位表示謝意。
 恭蒙南亭老法師題字,白聖老法師暨聖印大法師特賜序文,又蒙趙光輝老師插圖,佛教會,各佛刊等的推介,而完成斯舉,以為榮幸,尚祈指教。
中華民國六十年十二月 曾普信 寫於花蓮東淨寺圖書室

目錄
序文(一)
序文(二)
自序
凡例
寒山寺
寒山子
寒山境
寒山詩
寒山讚
寒山頌
寒山道
寒山考
一、凡讀我詩者
二、重巖我卜居
三、可笑寒山路
四、吾家好隱淪
五、琴書須自隨
六、弟兄同五郡
七、一為書劍客
八、莊子說送終
九、人問寒山路
一○、天生百尺樹
一一、驅馬度荒城
一二、鸚鵡宅西國
一三、玉堂掛珠簾
一四、城中蛾眉女
一五、父母續經多
一六、家住綠巖下
一七、四時無止息
一八、歲去換愁年
一九、手筆太縱橫
二○、欲得安身處
二一、俊傑馬上郎
二二、有一餐霞子
二三、妾家邯鄲住
二四、快搒三翼舟
二五、智者君拋我
二六、有鳥五色文
二七、茅棟野人居
二八、登涉寒山道
二九、六極常攖困
三○、白雲高嵯峨
三一、杳杳寒山道
三二、少年何所愁
三三、聞道愁難遣
三四、兩龜乘犢牛
三五、三月蠶猶小
三六、東家一老婆
三七、富兒多鞅掌
三八、白鶴銜苦桃
三九、慣居隱幽處
四○、生前太愚癡
四一、璨璨盧家女
四二、氐眼鄒公妻
四三、獨臥重巖下
四四、夫物有所用
四五、誰家長不死
四六、騮馬珊瑚鞭
四七、竟日常如醉
四八、相向寒山坐
四九、相喚採芙蓉
五○、吾心似秋月
五一、垂柳暗如烟
五二、有酒相招飲
五三、可憐好丈夫
五四、桃華欲經夏
五六、我見多家園
五六、田舍多桑園
五七、我見百十狗
五八、極目兮長望
五九、洛陽多女兒
六○、春女銜容儀
六一、群女戲夕陽
六二、若人逢鬼魅
六三、浩浩黃河水
六四、乘茲朽木船
六五、默默永無言
六六、山中何太冷
六七、有人心悄悄
六八、有人坐山陘
六九、豬喫死人肉
七○、快哉混沌身
七一、啼哭緣何事
七二、婦女慵經織
七三、不行真正道
七四、世有一等愚
七五、有漢姓傲慢
七六、縱傭居犀角
七七、卜擇幽居地
七八、益者益其精
七九、徒勞說三史
八○、碧澗泉水清
八一、我今有一襦
八二、白拂栴檀柄
八三、多少數般人
八四、貪人好聚財
八五、去家一萬里
八六、瞋是心中火
八七、惡趣甚茫茫
八八、世有多解人
八九、天高高不窮
九○、天下幾種人
九一、賢士不貪婪
九二、嗊嗊買魚肉
九三、有人把椿樹
九四、烝砂擬作飯
九五、推尋世間事
九六、蹭蹬諸貧士
九七、欲識生死誓
九八、尋思少年日
九九、尋偃息深林下
一○○、不須攻人惡
一○一、富兒會高堂
一○二、世有聰明士
一○三、層層山水秀
一○四、滿卷才子詩
一○五、施家有兩兒
一○六、止宿鴛鴦鳥
一○七、或有衒行人
一○八、少小帶經鋤
一○九、變化計無窮
一一○、書判全非弱
一一一、貧驢欠一尺
一一二、柳郎八十二
一一三、大有饑寒客
一一四、赫赫誰壚肆
一一五、吁嗟濁濫處
一一六、田家避暑月
一一七、個是何措大
一一八、為人常喫用
一一九、浪造凌霄閣
一二○、富貴疎親聚
一二一、我見一癡漢
一二二、新穀尚未熟
一二三、大有好笑事
一二四、老翁娶少婦
一二五、雍容美少年
一二六、鳥語情不堪
一二七、昨日何悠悠
一二八、丈夫莫守困
一二九、閑自訪高僧
一三○、閑遊華頂上
一三一、世有多事人
一三二、寒山有一宅
一三三、之子何惶惶
一三四、昨夜夢還家
一三五、人生不滿百
一三六、世有一等流
一三七、董郎年少時
一三八、個是誰家子
一三九、人以身為本
一四○、城北仲家翁
一四一、下愚讀我詩
一四二、自有慳惜人
一四三、我行經古墳
一四四、夕陽下西山
一四五、出身既擾擾
一四六、有樂且須樂
一四七、獨坐常忽忽
一四八、一人好頭肚
一四九、他賢君即受
一五○、俗薄真成薄
一五一、是我有錢日
一五二、人生一百年
一五三、教汝數般事
一五四、寒山多幽奇
一五五、有樹先林生
一五六、寒山有躶蟲
一五七、有人畏白首
一五八、昔時可可貧
一五九、我見世間人
一六○、身著空花衣
一六一、可貴天然物
一六二、余家有一窟
一六三、男兒大丈夫
一六四、粵自居寒山
一六五、可重是寒山
一六六、儂家暫下山
一六七、一自遯寒山
一六八、我見世間人
一六九、自聞梁朝日
一七○、吁嗟貧復病
一七一、養女畏太多
一七二、秉志不可卷
一七三、以我棲遲處
一七四、憶昔過逢處
一七五、報汝修道者
一七六、去年春鳥鳴
一七七、多少天台人
一七八、可惜百年屋
一七九、精神殊爽爽
一八○、笑我田舍兒
一八一、買肉血𣽅𣽅
一八二、客難寒山子
一八三、從生不往來
一八四、一缾鑄金成
一八五、推殘荒草廬
一八六、有身與無身
一八七、作見河邊樹
一八八、怜底眾生病
一八九、讀書豈免死
一九○、我見謾人漢
一九一、不見朝垂露
一九二、水清澄澄瑩
一九三、說食終不飽
一九四、可畏輪迴苦
一九五、可畏三界輪
一九六、昨日遊峰頂
一九七、自古多少聖
一九八、我聞天台山
一九九、養子不經師
二oo、徒閉蓬門坐
二o一、時人見寒山
二○二、自在白雲閑
二○三、我在村中住
二○四、死生元有命
二○五、國以人為本
二○六、眾生不可說
二o七、自樂平生道
二o八、大海水無邊
二o九、目見天台鼎
二一o、三五癡後生
二一一、心高如山嶽
二一二、如許多寶貝
二一三、我見凡愚人
二一四、勸汝三界子
二一五、三界人蠢蠢
二一六、人生在塵蒙
二一七、寒山出此語
二一八、我見多智漢
二一九、寄語諸仁者
二二o、世有一般人
二二一、常聞釋迦佛
二二二、常聞國大臣
二二三、上人心猛刺
二二四、我有六兄弟
二二五、昔日極貧苦
二二六、一生慵懶作
二二七、我見出家人
二二八、昨到雲霞觀
二二九、余鄉有一宅
二三o、傳語諸公子
二三一、何以長惆悵
二三二、襤褸關前業
二三三、我見黃河水
二三四、二儀既開闢
二三五、余勸諸稚子
二三六、可歎浮世人
二三七、時人尋雲路
二三八、寒山棲隱處
二三九、五嶽俱成粉
二四○、無衣自訪覓
二四一、自羨山間樂
二四二、我見轉輪王
二四三、平野水寬闊
二四四、可貴一名山
二四五、我見世間人
二四六、迫聳霄漢外
二四七、磐陀石上坐
二四八、隱士遁人間
二四九、寄語食肉漢
二五○、自從出家後
二五一、世事繞悠悠
二五二、可笑五陰窟
二五三、常聞漢武帝
二五四、憶得二十年
二五五、語汝出家輩
二五六、又見出家兒
二五七、寒巖深更好
二五八、巖前獨靜坐
二五九、本志慕道倫
二六○、元非隱逸士
二六一、自古諸哲人
二六二、今日巖前坐
二六三、千雲萬水間
二六四、勸你休去來
二六五、世間一等流
二六六、高高峰頂上
二六七、有個王秀才
二六八、我住在村鄉
二六九、寒山出此語
二七○、我見人轉經
二七一、寒山唯白雲
二七二、鹿生深林中
二七三、花上黃鶯子
二七四、棲遲寒岩下
二七五、昔年經行處
二七六、欲向東巖住
二七七、我見利智人
二七八、我今稽首禮
二七九、君看葉裏花
二八○、畫棟非吾宅
二八一、出生三十年
二八二、寒山無漏巖
二八三、沙門不持戒
二八四、有人笑我詩
二八五、五言五百篇
◎七言詩(二十首)
一、居榮思難
二、霜下冬竹
三、奴賊之物
四、獨坐無心
五、任運去來
六、難以畫心
七、清貧無憂
八、生死輪移
九、如燈火燼
一○、我家無事
一一、明珠在心
一二、我心明朗
一三、佛心皎潔
一四、本無一物
一五、妙心常在
一六、摩尼寶珠
一七、主人在家
一八、幻化空華
一九、天台勝景
二○、安居樂業
◎三言詩(六首)
一、寒山道
二、寒山寒
三、我居山
四、寒山深
五、重巖中
六。寒山子
◎拾遺二首(三首)
一、我見世間人
二、家有寒山詩
三、少年懶讀書
◎豐干詩(四首)
一、余自來天台
二、兀兀沈浪海
三、寒山特相訪
四、本來無一物
◎恰得詩(六六首)
一、東洋海木清
二、我見頑囂士
三、恢恢大丈夫
四、左手握驪珠
五、般若酒清冷
六、寒山同為侶
七、古佛路淒淒
八、可畏生死輪
九、人懷天真佛
一○、諸佛留藏經
一一、嗟見世間人
一二、出家要清閑
一三:養兒要娶妻
一四、得此分段身
一五、佛哀三界子
一六、佛捨尊榮樂
一七、嗟見世間人
一八、我詩也是詩
一九、有偈有千萬
二○、世間億萬人
二一、男女為婚嫁
二二、世上一種人
二三、我勸出家輩
二四、寒山自寒山
二五、從來是拾得
二六、若解捉老鼠
二七、運心常寬廣
二八、獮猴尚教得
二九、君不見
三○、故林又斬新
三一、自笑老夫筋力敗
三二、一入雙溪不計春
三三、躑躅一群羊
三四、銀星釘秤衡
三五、閉門私造罪
三六、悠悠塵裏人
三七、無去無來本湛然
三八、少年學書劍
三九、三界如轉輪
四○、閑入天台洞
四一、古佛路淒淒
四二、出家未出離
四三、常飲三毒酒
四四、雲山疊疊幾千重
四五、後來出家子
四六、若論常快活
四七、我見出家人
四八、我見頑鈍人
四九、君見月光明
五○、余住無方處
五一、左手握驪珠
五二、般若酒冷冷
五三、自從到此天台寺
五四、平生何所愁
五五、嗟見多知漢
五六、迢迢山徑峻
五七、松月冷颼颼
五八、世有多解人
五九、人生浮世中
六○、水浸泥彈丸
六一、雲林最幽棲
六二、可笑是林泉
六三、閑自訪高僧
六四、昨夜得一夢
六五。身貧未是貧
六六、井底紅塵生
◎補二和集
◎跋文
◎寒山詩解句語索引
◎附錄一娑羅館清語敘
◎娑羅館清語
◎附錄二 元邱素話
◎寤語捨存 節錄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八字強弱寶典

八字強弱寶典

95 NT$380元
禪話(POD)

禪話(POD...

NT$313元
宗鏡錄(全5冊) C038

宗鏡錄(全5...

NT$150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