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揭開久學難成之因
闡述先輩修習實境
學習太極拳,首在要認識太極拳。自古以來,太極拳的難學,皆是由於難知,往往認為是太極拳,而實非太極拳,由於對太極拳的認知有了不同,以致困惑難明,無從理解與學習,而覺得太極拳玄深奧妙,深不可及,實完全由於認知有了偏差,以致雖久學仍難學得太極拳真正之精髓。
認知有了不同,雖言學習,又何嘗是在學習,必然是枉費功夫。所以學習太極拳,不但是要學習,真正需要的,在於要知如何學習,首在要正確認識太極拳,是要成功的學習太極拳的基礎與前題,有了真正的認知,才是真正的學習,必然可以功到事成,不致枉費工夫。
世上太極拳門派套路雖多,然太極拳理實只有一個,因此太極拳也只有一種。要學好太極拳,必須先從心理清楚認識太極拳的真正全貌,將之完整架構出一正確學習藍圖與清晰路徑,方向明確、方法明白,才能真正走入太極拳蘊意深邃浩瀚之境界。
本書特色
1、90歲太極拳推手傳奇。師承崑崙仙宗 劉培中先生。
2、超越太極拳門派思維,直探太極拳武學之核心思想、價值及學習要點。
3、作者數十年精研太極拳經論歌解所得之實際內功修煉功法,千錘百鍊,養成內在氣勁之珍貴指導寶典。
4、珍貴太極拳道功修煉指導。
作者以九十歲高齡,身體甚至更勝年輕人,畢生研習內家太極拳真意,詮釋百年來太極拳內功精要。本書迥異於坊間一般太極拳術之書籍,乃超越門派,直探太極拳武學之核心思想、價值及學習要點。就論經歌解內容,分別作詳細運作詮釋,並予意譯,同時提供內家不傳之內練功法,更由於太極拳本是道家的修為之功,是道家的思想,不但是修心養性、祛病延年之功,亦可制敵與防身,為一修為應對之術,謹本先聖老子之言以及兵法,說明太極拳理念的根源,以利學習者在根本上認識太極拳,了解太極拳學而難成的原因所在。
自序
筆者年近三十時,為慢性疾病所困,身體極為弱,身高一百七十一公分,體重僅約五十公斤左右,深以為苦,雖經中西醫治療,但並無效果,因而接觸太極拳術。為求康復,日不間斷,勤加練習,歷時共約七年有餘,未見改善。後幸遇我師 劉公培中,道號妙真。乃仙宗崑崙派玄門一代宗師,恭請指教。師命我先打拳套給他看,演練尚未及五、六式,即命停止,並告我曰,汝尚未學到太極拳,這乃形狀姿式,而非太極拳,並告以太極拳乃內練之功,要知心中的運作之法,作用非在外面姿式,蒙隨即起身面授。筆者遵照跟隨依法運作,便覺周身舒暢,同時手上身上有氣感產生,於是恍然大悟,過往所練,原來只是一個形狀姿式,所以作用全無。臨別之時 師告我,汝可於每周六下午二時來此聽講,並告以太極拳乃拳術,剛才所授之法亦是拳法,太極拳推手與養生是一體的,練架式而不能推手,由於所練內容不同,乃是空形式,太極拳不可就形式而練,因太極拳不在外面姿式。
筆者遵示,於每周六準時前往師尊寓所聽講,在座同修共約七、八人,聆聽 師尊講解仙宗大道,由於太極拳本是道功,期間不時提及太極拳的體用之法,筆者遵照悉心修習,僅約三、四個月,身體狀況大有改善,此親友皆知。
現筆者已年屆九旬,生活動作仍如年輕人一般,身高一百七十公分,體重六十五公斤左右。隨 恩師習練太極拳,至今已六十年有餘,見證了太極拳的養生之益。於今每見學者,難以分辨形狀姿式與太極拳的不同,心有所感,特將學習太極拳的經過提供參考,以貢獻於讀者。
陳傳龍 謹述於臺北
2015年12月
序文——思惟太極拳之原萃
太極拳的難學,由於自古以來難為人知,故古有「學太極拳者多如牛毛,神而明之者代不數人」之言,流傳十分紊亂。太極拳本只一種,而有了種種的太極拳,學者由是困惑難明,往往苦於難得其真,不知何處有真?其實為人所不知,論經歌解,以及先輩宗師之言,即是其真,可以想見的,非經歌宗師之言,所本為何?何處有真?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太極拳是心中的理念,所以論經歌解及宗師之言,即是先輩心目中的太極拳,打太極拳所打的太極拳,言太極拳所言的太極拳,由於並非外面姿式,所以拳經云:「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經歌先輩類此之言,不勝枚舉,實是值得認真思考與探究的一件事。如今在認知上反以外面的姿式為太極拳,以致使學者無從理解與學習。
以上所提的論是「拳論」,經是「拳經」,歌是「十三勢歌」、「打手歌」以及「真義歌」,解是「十三勢行功心解」,綜此論經歌解,太極拳已盡在其中,其內容深邃,底蘊豐奧,難以理解,由於所言都是先輩功深以後的境界,更是專業之言,未經學習,自是難以明白。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乃是太極拳的本體所在,正是學習太極拳所要學習與了解的主題,不知此本體真義,又何能知太極拳?自古輾轉流傳以來,真義漸漸流失,太極拳本不在外面姿式,而以外面姿式為主求,致使有心於學習太極拳,無從學到真正的太極拳。
本書為服務讀者,謹本經歌宗師所言,說明太極拳的原貌,所言全本經歌宗師之言而言,並就論經歌解內容,分別作詳細詮釋,並予意譯,同時提供運作之法,更由於太極拳本是道家的修為之功,是道家的思想,不但是修心養性,祛病延年之功,亦可製敵與防身,為對抗之術,謹本先聖老子之言,以及兵法,說明太極拳理念的根源,以利學者在根本上認識太極拳,了解太極拳學而難成的原因所在,貢獻於讀者,若有偏失,敬祈高明指正。
陳傳龍謹 述於臺北
2015年12月
目錄
自序——陳傳龍
序文——思惟太極拳之原萃
楔子 太極拳難知難學難成?
前言
第一節 太極拳是內練意氣之內家拳
一、經歌之言
(一)拳經云:「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二)十三勢歌云:「屈伸開合聽自由」
(三)真義歌云:「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二、各家宗師之言
(一)武派武禹襄
(二)郝派郝月如
(三)孫派孫祿堂
(四)楊派楊澄甫
(五)吳派吳公儀、吳公藻兄弟
(六)陳派陳長興
(七)陳派陳鑫
第二節 太極拳看不見
一、內在之功
二、練功非練形
三、拳架是練內
第三節 受外家拳先入為主觀念影響
一、外家拳思維的誤導
二、內練之功乃內家拳之本
三、自古難知
第四節 結語
太極拳與外家拳特性對照表
上篇 認識太極拳
第一章 太極拳之根源
第一節太極拳的理
第二節太極拳的體
第三節太極拳的用
一、用的原則
(一)以靜制動
(二)以柔克剛
(三)後發先至
二;用的方法
(一)鬆柔不用力
1、不用力的作用與意義
2、鬆柔的作用與意義
(1)以弱勝強
(2)養生益壽
(3)培養內勁
(4)沾連粘隨
(5)令人不知
(6)周身彈簧力
(二)不丟不頂
第二章 太極拳的特性
第一節 太極拳只有一種
第二節 太極拳似慢實快
第三節 太極拳在內不在外
第四節 太極拳之修身養性
第五節 太極拳以鬆柔為本
第六節 與外家拳的不同
一、不能做同樣的思考
二、價值與意義的差異
三、不可互用
四、要有信心
第三章 本於道家之思想
第四章 從兵法了解太極拳
第五章 論經歌解意涵
第一節 論經歌解引介
第二節 拳論篇
第三節 拳經篇
第四節 十三勢行功心解篇
第五節 十三勢歌篇
第六節 打手歌篇
第七節 真義歌篇
下篇 太極拳的運作
第一章 運作的觀念
第二章 運作的本體
第一節 預備式(混元無極樁)
第二節 起勢(大鵬展翅)
第三節 走架
一、鬆柔不用力
二、分清虛實
三、節節貫串
四、不可雙重
五、本於陰陽
六、摺疊轉換
七、呼吸自然
八、是後天之能,非先天動作
九、動中求靜,動靜合一
第三章 推手
一、搭手
二、接敵不接
三、捨己從人
四、不頂不抗
五、虛實
六、中定
七、不動手,不用手
八、佔勢
九、動必求柔
十、發勁
第四章 太極拳的勁
一、化勁
二、走勁
三、引勁
四、蓄勁
五、拿勁
六、發勁
七、掤扌履擠按採挒肘靠八法之勁
八、沾連粘隨勁
九、聽勁
十、懂勁
十一、敗倒勁
十二、接勁
十三、螺紋勁
十四、鬆沉勁
十五、明勁
十六、暗勁
十七、抖擻勁
十八、長勁
十九、短勁
二十、彈簧勁
二十一、滑溜勁
二十一、走絲勁
二十三、六合勁
二十四、包裹勁
二十五、拉吸勁
二十六、撕裂勁
二十七、鼓盪勁
二十八、虛無勁
第五章 歌訣
一、哪有歌
二、對應歌
三、本義歌
四、四忌歌
五、神氣歌
六、求真歌
七、打手心訣
八、太極拳好了歌
九、習拳偶感
十、內勁頌
十一、推手歌
十二、柔勁歌
十三、形影訣
著法 日起有功
一、感悟筆記
二、太極拳要訣
三、太極拳答問
真境 極拳透視
論為何太極拳久學難成
論如何學成太極拳
太極拳的辨與證
太極拳的玄妙之機
論太極拳的運動特質
太極拳與神
◎附錄
老子道德經
清靜經
武氏打手要言 武禹襄
太極拳小序 李亦畬